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1082
  • 作      者:
    冯若春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为“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之一,主要从问题入手研究北美汉学理论资源,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论“言意关系”的重要命题——“诗言志”;文学独立以後的“言可尽意”与“言不尽意”;文体作为文学“言意关系”的存在方式;文学批评对作品“言何意”舆“何以言意”的阐释等。
    当今社会已经步人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不同文化区域人们的信息资源的便捷共享、流通提供了可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前所未有地频繁,人们的视野在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中得到不断拓展,对自身文化和他者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的认知也同步推进,“他者”成为自我观照不可或缺的参照系。因而,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要实现新的突破,不能单纯从纵向上打通古今,还要在横向上融汇中外,充分利用、借鉴海外汉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应用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阐释和研究所得,从不同文化的语境中反观自我,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研究。令人遣憾的是,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当薄弱,不能尽如人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论“言意关系”的重要命题——“诗言志”
    “言意关系”是一个有关语言哲学的问题。由于文学作品以语言作为媒介,文学语言的言意关系也成为现代文学理论关注的问题。北美汉学家关于中国古代文论言意关系的论述见诸于他们的多种著作中。他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的言意关系时,基本上都追溯到上古和先秦时代的包括语言、礼仪和音乐的多种符号形态。郝大维和安乐哲说:“对孔子而言,语言、礼仪和音乐都是形式的中介,个人通过这些中介而成长;这些中介不仅组织、传递意义的结构,也是意义的源泉。”其中,音乐这种特殊语言符号在意义表达上具有独特优势。“就意义既体现在音乐特殊的音调之中又体现在它们的结构之中而论,音乐是最高层次的交流;它并不描绘,而祇是呈现。就音乐独立于参照物而论,它把特殊吸收进自身,同时又表达特殊。语言要参照事物的类型,但本体论的特殊不能被参照,而祇能被暗示,并通过比喻被人了解。音乐恰好就具有这种暗示的、比喻的力量,因为它是不以逻辑为根据的。”他们还指出,《尚书》中有关“诗言志”的论述,正是上古时代这种言意关系的很好说明。
    正如宇文所安所说,“最初的关注点决定了后来的变化”。北美汉学家的思考提出,考察中国古代文论言意关系的论述,首先要追溯到“诗言志”论述的源头。
    一  重新审察“诗言志”的含义
    把“诗言志”作为言意关系的源头,似乎与我们的传统认识相悖。但是,这种“他者”的眼光有没有合理之处呢?
    北美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说:“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需要类似从牛顿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飞跃。”③北美汉学对于我们的一个突出的借鉴意义,就是它的现代学术思维方式。
    在现代人文科学的观念指导下,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呢?宇文所安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去审察。这三个层次就是:
    “第一个层次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我们应该首先确认在当前的文学研究实践裹有哪些研究方式和信仰是司空见惯的,然后问一问这些研究习惯是否都是有效的工具。”
    “在第二个层次审察层次上,我们应该把物质、文化和社会历史的想象加诸我们习以为常、确信不疑的事物。最重要的是要有历史感和历史的想象力。”
    “第三个层次是最复杂也是最深刻的。在中国文学史裹,无论是文本还是阶段的划分在多大的程度上是被后来的历史过滤了的?面对前人进行过滤的后代文学史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我们自己写作的文学史的一部分?”
展开
目录
导论 从问题入手研究北美汉学理论资源
一 海外汉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二 北美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诗言志”、“言意关系”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论“言意关系”的重要命题——“诗言志”
一 重新审察“诗言志”的含义
二 “诗言志”的艺术生产语境
三 “诗言志”说的历史文化建构
四 “诗言志”说的审美意义内涵

第二章 文学独立以後的“言可尽意”与“言不尽意”
一 文学独立以後“诗言志”的意义倾斜
二 语言的悖论——言约意丰的诗学建构
三 “意—象—言”关系的心理历程
四 “诗言志”语境中的“世界—诗人—作品”关系

第三章 文体作为文学“言意关系”的存在方式
一 “诗言志”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的建构
二 “文笔之辨”的历史影响和理论意义
三 北美汉学“词学”热的兴起

第四章 文学批评对作品“言何意”舆“何以言意”的阐释
一 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形态
二 中西合璧、结合互补的批评方法
三 关於《燕台》诗的阐释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