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36944
  • 作      者:
    齐宏伟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带给你一种信心:阅读就是与大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人生对话。拿起来,读吧,这里有精神性的惊艳和生存性的颤栗,欣悦使书页变为门槛。
展开
作者简介
    齐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基督教与中西文学。近期出版专著《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诗集《彼岸的跫音》,已在《文化中国》(加拿大)、《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基督教文化学刊》、《跨文化对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蔚蓝色》(美国)、《海外校园》(美国)、《钟山》、《青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真正的文学,一方面贴近苦难深渊,另一方面仰望灿烂星空,是人类生存暗夜中的超越之思,给人带来灵魂的惊艳和颤栗。本书精选三十本深受基督教精神资源影响的一流世界文学名著进行导读和评析,既有内容简介,又有解读门径,既有对作家精神谱系之溯源,又有对作品艺术神韵之赏析,资料性和感悟性并重,一书在手,即可领略人类精神险峰上那无限风光。
  作者不因个人偏好而忽略客观史识,不因风景瑰丽而忘记归路,大力引介中国文化传统稀缺元素之同时,又力求对人类生存和个体困境有深入反思。
  本书带给你一种信心:阅读就是与大师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人生对话。拿起来,读吧,这里有精神性的惊艳和生存性的颤栗,欣悦使书页变为门槛。
展开
精彩书摘
    走了一段时间,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 “男女授受不亲,何况咱们又是出家人……您刚才怎么能背一名女子 过河呢?” “哦……你是说刚才那女子啊……我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 她?” 老和尚回答。 这个寓言故事暗藏禅宗机锋,机智又巧妙地指出“魔由心生,孽由人 造”,人们不也常说“你心里有鬼”这样的话吗? 获诺贝尔奖的“英国当代文学经典”《蝇王》一书的主旨也可用“心 魔”二字来概括。当然,作家戈尔了的灵感,不是来自中国禅宗或印度佛 教,而是来自《圣经》。 他给书起名叫“蝇王”,即“苍蝇之王”,此名称来自于希伯来文 Baalzebub,意为“蝇神”,在《圣经》中特指非利士人以革伦城所拜之神 ,在《旧约》时代名声很响,据《列王记》记载,公元前9世纪,以色列王 亚哈谢不慎从阳台上跌下得病,就是去求问这位神祗自己会不会好,此事 受到先知以利亚严厉的斥责。 小说《蝇王》中,孩子们猎杀野猪后砍下猪头,插在木棒上,猪头上 落满了苍蝇,变成了“蝇王”。荒岛上,还有孩子们特別惧怕的“野兽” ,其实那是一位飞行员腐烂的尸体,上边也落满了苍蝇,也是“蝇王”。 苍蝇聚集处正是藏污纳垢之处。在戈尔丁看来,这样的污垢不只在小岛上 存在,不只在人心外存在,也存在于人心深处,根本就是人心的一部分, 人心深处的邪恶也会源源不断生出来,就像蜜蜂制造蜂蜜。 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小说中的西蒙,他类似于《圣经》中的先知, 戈尔丁也说“在我的寓言中,他是一位耶稣式的人物”,是他首先说出“ 大概野兽就是咱们自己”这样的话,结果被孩子们轰下去了。后来,他上 山发现了“野兽”不过是一个腐烂的人,于是冲到山下要告诉孩子们,让 他们不要再恐惧,没想到被发狂的孩子们当成“野兽”给活活打死了。人 心中的魔障使人不愿知道真相,人对自己本性如戈尔丁所说的那样是“惊 人的无知”。 因此,那个猪头变成的“蝇王”嘲笑西蒙说: “别梦想野兽会是你们可以捕捉和杀死的东西!”猪头说道。有一阵 子,森林和其他模模糊糊地受到欣赏的地方回响起一阵滑稽的笑声。“你 心中有数,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过来,过来,过来点!我就是事 情没有进展的原因吗?为什么事情会搞成这副样子呢?” 这正是《蝇王》的主旨。“蝇王”其实在人心中,是人本性的一部分 ,人犯罪堕落不是社会原因,也不是私有制熏染,而是人自身的幽暗本性 所致。 英国作家巴伦坦曾在19世纪中叶写出《珊瑚岛》这样的荒岛小说,里 边写到拉尔夫、杰克等少年人在轮船失事后漂流到小岛上,如何团结友爱 ,战胜了海盜,帮助了土人,还发现了宝藏等等。一百年后,戈尔丁对此 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前辈巴伦坦对人的本性过于美化,因此在《蝇王》中 才反其道而行之,特意安排这群几乎同名的少年人也同样流落到一个荒岛 上,不过这次叙述的不再是他们如何善良和豪侠,而是写他们如何不用人 教就倾向于放荡和邪恶,不再写他们如何团结和友爱,而是写他们如何分 裂和残酷。更重要的是,放荡、邪恶、分裂、残酷等,他们似乎天生就会 ,邪恶这一面的吸引力远远大干善良、豪侠、团结和友爱那一面的吸引力 。 为了体现这样的主旨,他安排一帮孩子们在岛上进行一场实验,轰轰 烈烈而又悄无声息的人性实验。戈尔丁巧妙设计了拉尔夫和杰克的矛盾、 斗争。显然,小说中的金发少年拉尔夫代表了人类文明化自身的努力。他 一到荒岛就用海螺为号召集了所有幸存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投票选出首领 ,告知大家必须侦察地形,还制定了发言规矩,指挥孩子们生火,安排人 看守好火堆,好向外界求救,也要大家搭建窝棚,还要大家在固定地方大 小便等。而脸上有雀斑的杰克,则代表了人类自身野蛮的冲动。他一到岛 上,就闹着要当首领,后来把脸上涂得花花绿绿,对吃肉、打野猪着迷, 带着大家去疯狂屠杀野猪,祭拜猪头“蝇王”,还带领大家狂欢,狂欢中 他们杀死了西蒙。后来,他干脆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拉尔夫,占山为王, 谁要是不听他就用残酷的惩罚对待。这一招比拉尔夫苦口婆心的说服有效 多了,最后,大多数人被杰克拉了过去。 拉尔夫他们几个孤零零地住在窝棚里。他们在睡觉的时候,听到有树 枝折断的声音,拉尔夫在绝望中乞求“野兽”去选小家伙们吃。黑暗中, 有人袭击窝棚,他们自相打斗,杰克他们乘乱偷走了猪崽千的眼镜。猪崽 子他们拿着象征权威和秩序的海螺去城堡岩那边去要回眼镜。到了城堡岩 下,猪崽子大声质问他们是“像你们那样做一帮涂脸的黑鬼好呢?还是像 拉尔夫那样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好呢”?是“照规则、讲一致好呢?还是 打猎和乱杀好”?是“法律和得救好呢?还是打猎和破坏好呢”? 说得多好,但已经没人听得进去。 结果,杰克的忠实手下罗杰把全身重量压在杠杆上,一块巨大的岩石 从山顶滚落下来,拉尔夫只顾自己躲起来,猪崽子没了眼镜什么都看不见 ,于是—— 巨石在猪崽子的下巴到膝盖之间这一大片面积上擦过;海螺被砸成无 数白色的碎片,不复存在了。猪崽子一言未发,连咕哝一声都来不及,就 从岩石侧面翻落下去。巨石又弹跳了两次,最后消失在森林之中。猪崽子 往下掉了四十英尺,仰面摔倒在海中那块红色的方礁石上。脑壳崩裂,脑 浆直流,头部变成了红色。猪崽子的手臂和腿部微微抽搐,就像刚被宰杀 的猪的腿一样。随后,大海又开始起落,发出了缓慢而长长的叹息,白色 的海浪翻腾着冲上礁石,又夹上了缕缕粉红色的血丝;而随着海浪再退落 下去,猪崽子的尸体也被卷走了。 后来,他们对拉尔夫也赶尽杀绝,放火烧林,整座树林整个小岛都被 他们点着了。拉尔夫逃出树林,遇到一艘巡洋舰军官才侥幸获救,最后他 失声痛哭,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这已不是一场孩子玩的游戏,而是成人世界的寓言。人类不是一次又 一次经历到黑暗战胜光明、邪恶战胜善良的斗争吗?戈尔丁最后安排大人 们介入救了这群孩子,可是,谁又来救出黑暗中自相残杀的大人呢?也难 怪戈尔丁称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实在难以乐观起 来,戈尔丁的目光中有着悲天悯人的忧伤。 《蝇王》中猪崽子的眼镜给岛上带来了火,这火蔓延开来却几乎要烧 毁整个荒岛。而原罪正是人心中的魔影,人人都无法避免。《圣经》提及 人堕落后,原罪成为人性中挥之不去的黑暗,无论人类的文明如伺进步和 发展,也绝不可能完全消除得了世界的黑暗,因这黑暗不仅仅在外界,更 在人心里头,甚至,这种黑暗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扩大和蔓延,人类的无知 也随之增长。这是《圣经》的观念,戈尔丁受此影响很深。 戈尔丁的思路也暗合了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对人类罪性的划分。尼布尔 认为“人生一有焦虑,就会产生骄傲和情欲。人若寻求将其偶然[生生存抬 升到无限意义之域,那他就会陷入骄傲;人若寻求通过沉溺于‘易变之善 ’及自失于某种自然的生机之中,来逃避其自由的无限可能性及自我决断 的危险与责任,那他就会陷入情欲”。如果说杰克很明显是情欲之罪的代 表,那拉尔夫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某种骄傲。拉尔夫看似是一个小面角色 ,但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固然想在岛上建立某种秩序,但他自身 也渴望攫取更大权力以显示自己的荣耀,他完全不尊重猪崽子的自尊心, 猪崽子明明告诉他不要告诉别人自己的绰号,但他一转眼就公开说了出去 ;一遇危险,马上想牺牲自己手下的小家伙们给“野兽”吃。这是尼布尔 所说的“权力的傲慢”。所以,戈尔丁放弃了巴伦坦塑造近乎完美的少年 英雄的意图,而是着力写出个人心中普遍性的邪恶。连稍具正面角色的猪 崽子,孩子们用他的眼镜给岛上带来了火,但他自己太过于轻信科技和文 明的力量,这正是尼布尔说的“知识的傲慢”。小说中的先知角色两蒙, 从他悲慘的遭遇来说,类似于一个发挥启蒙功能的先知,但他也有自以为 精神优越从而看不起小孩子们的一面,他的精神的优越性也和他的神经质 混合在一起,或可近似于尼布尔所说的“精神的傲慢”。骄傲和情欲吞噬 了所有人。 总之,个个都自我中心和自以为义,有时候明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却 偏偏放任自流。而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自身心灵中的魔影表现出惊人的无 知,被“进步”、“发展”这些大词型瞎了心眼! 当然,除了人心灵中的魔影,《圣经》还提到了魔鬼或“撒旦”等灵 界事物的存在,这和戈尔丁把灵界秘密都归结于人心孽障不完全一样。 不过,人类确实太像讳疾忌医的蔡桓公,绝不愿被人指出得了病。这 或许就是《蝇王》手稿曾被21家出版社拒绝过的原因。P5-8
展开
目录
目录

处境篇
一 心魔(《蝇王》)
二 诱惑(《白鲸》)
三 分裂(《化身博士》)
四 失落(《失乐园》)
五 空虚(《传道书》)
六 绝望(《变形记》)
七 荒凉(《荒原》)
八 疾病(《癌症楼》
九 死亡(《伊凡?伊利奇之死》)
十 苦难(《约伯记》)
求索篇
十一 追寻(《浮士德》)
十二 方向(《你往何处去》
十三 欲望(《安娜?卡列尼娜》)
十四 务虚(《务虚笔记》)
十五 证悟(《吉檀迦利》)
十六 自省(《复活》)
十七 延宕(《哈姆雷特》)
十八 牺牲(《双城记》)
十九 超越(《神曲》)
二十 仰望(《天路历程》)
信念篇
二一 理想(《堂吉诃德》)
二二 智慧(《先知》)
二三 良心(《悲惨世界》)
二四 爱情(《雅歌》)
二五 诗意(《日瓦戈医生》)
二六 忏悔(《忏悔录》)
二七 思想(《思想录》)
二八 恩典(《路加福音》)
二九 自由(《卡拉马佐夫兄弟》)
三十 永恒(《海的女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