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东方与西方相遇:比较文学专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19809
  • 作      者:
    姜智芹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共六章,基本上反映了作者十多年来学习和研究的主要问题领域。第一章“‘他者’视角与学科互涉”试图从理论把握的角度,展开几个问题的探讨,“他者视角”、“学科互涉”、“经典诠释”、“异国形象”、“成长小说”也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选取两个作家,就中外文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展开论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中外青春的对话。第五章论述了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卡。第六章从浩瀚的中外成长文学中采撷几朵浪花,进行比较探讨。希望通过这几棵文学园林里的树木,引领着我们以后去思索更大面积的森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他者”视角与学科互涉<br>    一、他者的视角<br>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时期小说“他者”研究视角提出的背景,即全球化浪潮对文学研究的影响。<br>    全球化一般是指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科学技术的标准化,特别是信息交流的网络化,三者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球化由经济到政治、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下半期,全球化进程由经济一技术层面向文化一精神层面的迈进,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格局——世界文学格局,并给文学研究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br>    其一,就文学研究的主体而言,全球化促进了文学研究者对主体自限的超越。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主体一般是本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也就是自然文化主体。例如,研究中国文学的一般是中国文化的传人,他们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本民族所特有的,很少借鉴和使用外来的方法。由于缺乏参照系,文学研究主体一味将自我作为中心,很容易导致对于本民族的内倾和对异族文学的误读,这种情形就是主体自限。进入20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这种心理定势逐渐被打破,特别是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比较文学,以超越主体自限为目标,力求用自己与他人两种视角的协调来从事文学研究。20世纪,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提出“互为主体”的原则,认为突破自我封闭与老化的唯一途径是“沟通”,即寻找一个参照系,在与参照系的比照中,用一种“非我的”、“陌生的”,也就是“他者的”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将“他者”作为突破原有体系的资源和刺激。俄国学者巴赫金强调“他者”视野,认为“在文化领域内,外在性是理解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异种文化只有在他者文化的眼中,才得以更充分和更深刻地揭示自己”。他们的思想为文学研究主体进行自我超越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文学研究主体形成比较思维的新观念,大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整体研究。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视野的思考:21世纪比较文学研究新探索<br>第一章  “他者”视角与学科互涉<br>第一节  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他者”视角<br>第二节  文学研究中的学科互涉与边界跨越<br>第三节  经典诠释的无限可能性与限定性<br>第四节  文化过滤与异国形象误读<br>第五节  中外成长小说论<br>第二部分  东西文学的碰撞:中外作家作品比较研究<br>第二章  卡夫卡与中国文学<br>第一节  卡夫卡与中国<br>第二节  “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宗璞与卡夫卡<br>第三节  超验的灵魂城堡——残雪与卡夫卡<br>第四节  创造性的叛逆——余华与卡夫卡<br>第五节  跨越时空的精神聚合——刘震云与卡夫卡<br>第三章  张炜与外国文学<br>第一节  矗立着的硬汉群雕——张炜与海明威<br>第二节  小村与小镇构筑的人类寓言世界——张炜与马尔克斯<br>第三节  相异的天空下,相似的道德律——张炜与托尔斯泰<br>第四节  吟诵大自然的双重变奏——张炜与屠格涅夫<br>第四章  中外青春的对话<br>第一节  初次涉世的震撼——《十八岁出门远行》与《我亲戚莫利纽克斯少校》之比较<br>第二节  青春的出轨与并入轨道——《成长如蜕》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比较<br>第三部分  域外的东方风暴: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与中国作家在国外<br>第五章  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br>第一节  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br>第二节  美国大众文化中华裔男性身份建构:以傅满洲和陈查理为典型个案<br>第三节  传教士儿女们眼中的中国形象:以赛珍珠和亨利·卢斯为典型个案<br>第四节  颠覆与维护: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透视<br>第五节  世界公民的眼光:哥尔斯密笔下的中国形象<br>第六章  中国新时期作家在国外<br>第一节  他者的眼光:莫言及其作品在国外<br>第二节  放达的灵魂:王蒙及其作品在国外<br>第三节  墙内开花墙外香:残雪及其作品在国外<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