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他者”视角与学科互涉<br> 一、他者的视角<br>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时期小说“他者”研究视角提出的背景,即全球化浪潮对文学研究的影响。<br> 全球化一般是指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科学技术的标准化,特别是信息交流的网络化,三者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全球化由经济到政治、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下半期,全球化进程由经济一技术层面向文化一精神层面的迈进,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格局——世界文学格局,并给文学研究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br> 其一,就文学研究的主体而言,全球化促进了文学研究者对主体自限的超越。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主体一般是本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也就是自然文化主体。例如,研究中国文学的一般是中国文化的传人,他们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本民族所特有的,很少借鉴和使用外来的方法。由于缺乏参照系,文学研究主体一味将自我作为中心,很容易导致对于本民族的内倾和对异族文学的误读,这种情形就是主体自限。进入20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这种心理定势逐渐被打破,特别是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比较文学,以超越主体自限为目标,力求用自己与他人两种视角的协调来从事文学研究。20世纪,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提出“互为主体”的原则,认为突破自我封闭与老化的唯一途径是“沟通”,即寻找一个参照系,在与参照系的比照中,用一种“非我的”、“陌生的”,也就是“他者的”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将“他者”作为突破原有体系的资源和刺激。俄国学者巴赫金强调“他者”视野,认为“在文化领域内,外在性是理解的最强有力的杠杆。异种文化只有在他者文化的眼中,才得以更充分和更深刻地揭示自己”。他们的思想为文学研究主体进行自我超越奠定了理论基础,使文学研究主体形成比较思维的新观念,大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整体研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