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中国古典文艺学的现代意义
艺术掌握即情感掌握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现代性拓展
超越主体论文艺学
——新整体论文艺学论纲
模仿的意义
受动性与实践美学
品诗论史:婚姻篇——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解读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论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论诗歌的文化学研究——兼谈“文化诗学”等问题
试论唐宋词的审美特征
无端、无奈、无尽的人生惘然——李商隐《锦瑟》诗的再解读
机遇与困境——有关吴门书派艺术形式的美学基础问题的阐释
异域之眼看杜诗——李植《杜诗批解》评语析论
中国诗画的尚朴精神
“通感”,还是“心感”?——兼谈传统学术遗产保护
论西方文学中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
跨文化视野中的中苏文艺政策比较
文化批评:当代文化研究的一种视野——兼论诺斯洛普·弗莱与F.R.利维斯的文化批评观
本雅明灵氛(Aura)理论及其意义
关于城市文学的文化解读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论“五四”文学的性质及其对现代叙事精神的确立.
表达及其困难
内容摘要
从诗歌中研究文化,还可以帮我们拓宽研究的思路和范围,有些诗,当我们只从诗的艺术上的优劣,主题的严肃性、重要性角度来看,它可能是不够档次、甚至是不健康的,但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看,它可能让我们发现其中值得重视的文化意义。中国的诗歌越到后面,诗愈显得不神圣,诗人的诗料也就愈泛,因而出现了一些从某种角度看是庸俗无聊之作。如袁枚、赵翼的诗,会把“别人娶妾”、“齿痛”、“癣”、“染须”、“苍蝇”、“蚊子”之类内容作为题材,但就算这样的创作,我们至少从中也可获得这样的信息:一、诗在他们那里已不那么庄严了;二、这种摆脱束缚以后的游荡如果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等因素跟上,倒可能使诗歌过渡到一个新的境地里去。赵翼《西湖杂诗》有一首说:“一杯总为断肠留,芳草年年碧似油。苏小坟连岳王墓,儿女英雄各千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