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第一章 导论——19世纪末以前德语小说诗学及理论<br>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发展脉络<br>1.小说的起源及特征<br>2.17世纪巴罗克时期<br>3.18世纪启蒙和古典时期<br>第二节 19世纪德语小说诗学及理论<br>1.浪漫时期<br>2.比得迈尔时期<br>3.现实主义时期<br>第三节 结语<br>第二章 古典晚期小说——歌德的《亲合力》(1809)<br>第一节 “亲合力”比喻作为小说结构基础<br>第二节 “双重通奸”与婚姻爱情问题<br>第三节 对人性问题的两难态度<br>第四节 “魔力”作为原始自然力<br>第五节 “断念”作为道德提升的途径<br>第六节 古典与现代及矫饰性象征<br>第七节 文化语境与结语<br>第三章 早期浪漫小说——诺瓦利斯及其《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1802)<br>第一节 诺瓦利斯及其文学创作<br>第二节 浪漫理念的自我演绎<br>第三节 理念与小说叙事之间的张力<br>第四节 浪漫的诗意化与对启蒙思想的继承<br>1.对人的和谐发展的乐观态度<br>2.对爱情婚姻的认识<br>3.对古典艺术观的继承<br>第五节 中世纪背景与蓝花原形<br>第六节 小说作为“包容一切的诗”<br>第七节 结语<br>第四章 比得迈尔时期——伊默曼的《蒙豪森》(1839)<br>第一节 比得迈尔时期的过渡性特征<br>第二节 同为“效仿者”和先驱者的伊默曼<br>第三节 小说蓝本及蒙豪森形象的原创性<br>第四节 幽默讽刺精神<br>第五节 合题的努力<br>第六节 艺术形式及叙事特点<br>第七节 结语<br>第五章 诗意现实主义——凯勒的《绿衣亨利》(1854/55,1879/80)<br>第六章 市民现实主义——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1894)<br>第七章 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拉伯的《乌鸣谷档案》(1896)<br>第八章 结语——19世纪德语小说的特征、主题、母题及市民性问题<br>参考文献<br>人名对照表<br>书名对照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