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风周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87397
  • 作      者:
    葛兆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无风周行》作者葛兆光,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92年至今,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科及研究方向:历史学,专门史及历史文献学。社会兼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思想史》、《中国禅思想史》等。
展开
作者简介
  葛兆光,1950年4月生于上海,籍贯福建。1968年上山下乡,1971年10月至1978年3月在贵州省凯里县砖瓦厂、农药厂、供销社当工人,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上学,1982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84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92年至今,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科及研究方向:历史学,专门史及历史文献学。社会兼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思想史》、《中国禅思想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无风周行》内容包括五部分:“着眼成翳”为作者对当今时代种种社会现象的思索,从潘金莲一绺头发所包含的生命信息揭示克隆技术背后隐含的哲理,从人类基因图谱猜想它对人类未来历史的影响;“览史稗谭”是作者在文献史料中披沙拣金的搜索之余的随笔与杂感;“书林穿行”是作者的书边杂谈;“藤下漫谈”写的是作者眼见耳闻的琐事;“随风周行”选摘了作者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他在中国台湾、西安,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地行走的所见所闻。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共澡堂的历史
  最近抽空看了一部很有名的大陆电影《洗澡》,说的是北京被渐次拆除的公共浴室也就是澡堂里发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和朋友“赤诚相见”的情景,那个时候北京的澡堂很多,价钱也便宜,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在里面“泡澡”,说“泡”,不止说的是身子浸在热水里,也含有时间耗在澡堂里的意思,老北京人的习惯,泡完了身子泡时间,还泡一壶茶,裹着毛巾慢慢地聊天,打发着被子女冷落的时间,回忆着往昔的故事和故人。
  说起来,那茶也就是“高沫”罢,花茶的沫子,最便宜的那种,泡到连沫也没有了茶味,泡到连老话也说尽了的时候。不过,现在这种澡堂越来越少了,改了叫洗浴中心,也改了过去的价钱和章程,引进了桑拿,取消了大池,连洗澡的人也换了,《洗澡》这部电影就多少有一些怀旧的意思。倒是日本还有很多,京都的公共澡堂实在是好,干净而且舒服,不过那里主要是洗澡,洗的时候有种种规矩,先要在旁边的水龙头那里洗去污垢,用完胰子,冲掉泡沫,然后才可以入池去泡,洗的时候大家默不作声,没有人大叫大嚷像《洗澡》中那种在里面大唱歌曲的事情,洗完了以后就得走人,没有卧榻给人闲聊耗时间,洗澡就是洗澡,洗本身是一种乐。似乎不同的澡堂体现着不同的习惯,洗澡之外还有很多意味,澡堂充当着不同的领域,有时候,它也传播小道消息、议论各种隐私,甚至也是议论政治和讨论思想的场合,充当了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
  前两天,和台北的朋友邢义田教授谈起他的大作《古代罗马的公共澡堂》,这篇有意思的论文里面说到,古代罗马人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自宅的浴室或公共澡堂中,连皇帝都为了表示亲民而与小民赤诚相见,“因衣著而来的尊卑等级,片刻间化为乌有”。现在,连女性内衣都成了历史研究的课题,却可惜还没有人写一部关于公共澡堂的比较史。
  埴埏何以为乐
  附近有一个新开的陶艺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馆名“陶艺”,那就不是真的制作,而是去体验乐趣,于是本来实用的技术就成了高雅的艺术。仿佛满街的茶艺馆,茶而成了艺,便成为表演,在种种乔獐作智的延宕和规矩中,“茶”已经是次要的事情,“喝”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鸠占鹊巢的是“艺”,俗人如我总不耐烦这套,喝茶就喝茶,直奔主题便是。
  看到制陶,不由得想起做瓦,做瓦也算是传统技艺,来源是很早的,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中《陶埏第七》记载制瓦方法,说“先以圆桶为模骨,外画四条界”,然后“用铁线弦弓”划泥一片,“似揭纸而起,周包圆桶之上”等等,与我当年在农村的做法并无不同,只是他在说到原料时,只是说“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没有说到对于真正的制瓦者来说,踩泥使熟才是最苦的事情,因为要牵了硕大的水牛一圈一圈地踩,足陷泥中,泥越粘拔脚越难,特别是还得小心翼翼,大水牛一翘尾巴,就要奋不顾身急急地用畚箕去接牛粪,否则牛粪入泥泥便不粘,不粘在割泥片时就会断开。也没有说到泥片包在瓦桶上的时候,还要用力和水拍打使熟,并不是包上就成,而拍打用力也是很累的,不像艺术那么轻巧。至于书后所画的做瓦图像,倒让我想起当年披星戴月在一个小平坝上牵牛踩泥、和水做瓦和砍柴烧窑的日子,尽管画中三人合作,而我只是一人。
  说实在话,尽管在这种工艺中也是延续了千年以上的“艺”,但那时绝没有发思古之幽情的兴趣和躲开现代喧嚣求清静的闲情,那种浑身是水满脸沾泥的日子,绝不是如今笑盈盈乐呵呵在陶艺馆里玩泥巴,唯一刻骨铭心到如今的,只是透澈心脾的饿,因为农村人都知道,踩泥打瓦是极容易饿的活计,偏偏那时粮食远不够饱餐。把生产制作当作消闲娱乐,本来是一种想像的境界,大凡有钱有闲的时候,常常是有这种闲情逸致的,就像鱼肉过剩的时候要吃野菜,雕梁画栋看惯的时候要去农村,现在好多地方旅游都有所谓的“农家乐”,其实哪里是农村人的乐,分明是城里人在乐。
展开
目录
小引第一辑 着眼成翳没有时间到后台卸装未来空心读书人?关于克隆的臆想关于人类基因图谱的胡思乱想关于减肥或瘦身的佛说这yahoo不是那雅虎岂能全然无畏日再旦旧日心情依旧在?官大未必便多识公共澡堂的历史埴埏何以为乐凭什么歧视?当时髦入了词典新“关公战秦琼”第二辑 览史稗谭垂衣而治谁能相信盟誓?凭什么瞧不起古人?无徵古史寄幽思化石千层下久不梦周公在上博看刚卯随想饮酒中的思想史马可和雅各的传说必也正名国名犹人名也我们是否曾经很野蛮?夜聚晓散欢喜佛杂谭把征袍换了袈裟孰能通其微?世事如棋淡出鸟来无端自大为哪般?顺治皇帝的出家传说从“夷”到“洋”晚清人看自由旧地名中的历史回忆试题中折射的历史《子见南子》的风波变的与不变的第三辑 书林穿行“宰予昼寝”与“空空如也”钮麂心事凭谁知?读《焦氏易林》随想指南与手册的意义竹来眼里还是眼到竹边?重读睢景臣皇帝的仪仗无奈才卖书作为隐喻的COPY和SCAN闭着眼睛想像异邦非典围城中读疾病史论著丹田之气气分清浊合和草及其解法古代人的和合秘诀漫卷史书背后看何物碧血剑?格西洋知识之义晚清人学英文的心情第四辑 藤下漫谈当文学遭遇历史唐诗说梦录听邓丽君唱宋词一个话题千年传不同的汉语?新风气与旧文体清代官方文书中的白话暴虐的语言符咒印同源说通事不易偏旁与偏见另类艺术第五辑 随风周行茶未绿时访龙井(二○○二年三月十五日)魂魄望乡终不归(二○○二年四月三日)汉唐时,这是笼罩华夏的长安(二○○三年三月八日)盩厔行记:楼观·大秦寺·金可记仙(二○○三年三月九日)花莲纪行(二○○三年十月十六日)随喜佛光山(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在台北过新年(二○○四年一月一日)明神神社·汤岛圣殿·尼古拉斯堂(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横山旧居和岩崎家邸(二○○五年一月二十一目)东海线上的风景(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在台北电视上看金庸(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阿里山观日出(二○○五年十二月二日)天帝教镭力阿道场随想(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台禅寺与合欢山巅(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九二一地震中心(二○○五年十二月三十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