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樱雪鸿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5446
  • 作      者:
    张石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灼灼桃花两样红——中日文化比较篇<br>恋父与弑父<br>卡拉OK的启示<br>日本文学中爱的承传性<br>握笔的不同方式与文化<br>“哀而不怨”的日本人<br>过程和结果<br>唐朝的“斯纳库”<br>日本集团中的渺小个人<br>北京故宫和京者御所<br>读欧阳修的《日本刀歌》<br>骂人中的文化<br>俳句与写生<br>悲秋与颂秋<br>“丙午女”的悲剧和日本文化的矛盾<br>中国的啬日本的墙<br>人是世界与集团的补充?<br>对未来的深切责任感和温柔祝福<br>名字中的文化<br>朋友及其他<br>常识与天才<br>“一叶知秋”与“风来知秋”<br>中国的鬼和日本的鬼<br>中国“霞”与日本“雾”<br>樱花与“绊”<br>听蝉<br>苔藓文化<br>莲荷意象<br>自然中的人和人中的自然<br>谭嗣同与月照<br>红白杜鹃<br>菖蒲文化<br>白马与青马<br>蟋蟀声声<br>拜庙不拜神的日本人<br>黑与白<br>中日“巨根潭”<br>发现唐朝<br>日本的杜甫<br>朱元璋与日本和尚<br>蛙跃古池内静潴传清响<br>——谈芭蕉的俳句的禅趣<br>蝶与云<br>一簇樱花一缕魂——日本风物篇<br>通往无限的鱼趣<br>“聆听悲鸣”的心灵误区<br>谅解的魅力<br>相见不如相识<br>笠井先生<br>感动不只在人间<br>日本“型文化”的危机<br>电脑所永远无法取代的<br>新米<br>日本人的“怨灵恐惧”<br>百计不如一诚<br>现代政治需要情感<br>伸出我们亮丽的手<br>收钞机和日本文化<br>吾道一以贯之<br>不可忘初心<br>天城山<br>十重文化空间<br>——日本的电车和地铁<br>不要叫“养父母”<br>人在异域心海深——哲思篇<br>不要为准备人生而失去人生<br>“清高”与“消费”<br>精神病世界中温馨的永恒<br>君子知易而不占<br>生命的核心中有一个仁慈的死<br>承认软弱允许失败<br>生命是如此的偶然<br>追求无惧的人生<br>火药的悲歌<br>万物的灵长宇宙的垃圾<br>红炉上一点雪<br>万物与我同根<br>虚己从人<br>人生是一个圆<br>敢于“不会”的哲学<br>主动文化和被动文化<br>风动?幡动?还是心动?<br>羚羊挂角何处——谈艺篇<br>关于文学的性描写<br>影与文学<br>诗与愁<br>美存在于破碎与非碎之间<br>道不出天凉好个秋<br>心随朗月入北辰——抒怀篇<br>中年留学畅想曲<br>我是出挣钱的父亲<br>学会徒劳<br>转换一下我们对年龄的看法<br>不要向孩子撒娇<br>无限透明之蔚蓝的破碎<br>田鼠的回忆<br>师长的眼睛<br>笑卷愁夜疏星白——幽默篇<br>我家的老猫张五<br>鸡场风波<br>一堂生动的狗的道德教育课<br>一个公园两个猴<br>跋

内容摘要

    日本究竟是怎样的?日本的文学又是怎样的?恐怕要切身体会一番才能下结论。中日之间有很多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当然也不能忘记近代日本侵华的恶迹。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日本文学的成就以及影响。本书是“知日文丛”之一,本文丛可谓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知互信的桥梁,从而也让中国读者更为透彻地审视、了解日本文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