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的菩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464018
  • 作      者:
    林清玄著
  • 出 版 社 :
    河北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唇霰长醒。”  
  心若能持平,清净如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起作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来凋谢,就没有足够的养分长出树叶;一粒种子如果不全心地来消失,就不会从内在最深处长出芽来。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打折!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菩提系列散文精选:心的菩提》的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展开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旗山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曾连续十年成为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的风云人物。他先后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且本本畅销,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随着阅历的增长,体验的深刻,他的作品不断提升境界。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中文课本。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菩提系列散文原书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作者从中选文一百四十篇,分编为《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两册,以飨读者。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展开
精彩书摘
    养着水母的秋天 从南部的贝壳海岸回来,带回来两个巨大的纯白珊瑚礁石。 由于长久埋在海边,那白色珊瑚礁放了许多天都依然润泽,只是缓慢地 褪去水分,逐渐露出外表规则而美丽的纹理。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失去水分 的珊瑚礁仿佛逐渐失去生命的机能,连色泽也没有那样精灿光亮了。当然, 我手里的珊瑚礁不知道在多久以前已经死亡,由于长期濡染海浪的关系,使 它好像容蕴了海的生命,不曾死去。 为了让珊瑚礁能不失去色泽与生机,我把它们放进一个巨大的玻璃箱里 ,那玻璃箱原是孩子养水族的工具,在鱼类死亡后已经空了许久。我把箱子 注满水,并在上面点了一只明亮的灯。 在水的围绕与灯的照耀下,珊瑚礁重新醒觉了似的,恢复了我在海边初 见时那不可正视的逼人的白色,虽然没有海浪和潮声,它的饱满圆润也如同 在海边一样。 我时常坐在玻璃箱旁,静静地看着这两块在海边极平凡的礁石,它虽然平 凡,但是要找到纯白不含一丝杂质,圆得没有半点欠缺的珊瑚礁也不容易。 达种白色的珊瑚礁原是来自深海的生物,在它死亡后被强劲的海浪冲激到岸 上来,刚上岸的时候它是不规则的,要经过千百年一再地冲刷,才使它的外 表完全被磨平,呈现出白玉一般的质地。 圆润的白色珊瑚礁形成的过程,本身就带着一些不可思议的神秘气息, 宜于时空的联想。在深海里许多许多年,在海浪里被推送许多许多年,站在 沙岸上许多许多年,然后才被我捡拾。如果我们从不会见,再过许多许多年 ,它就粉碎成为海岸上铺满的白色细沙了。面对海的事物,时空是不能计算 的,一粒贝壳沙的形成,有时都要万年以上的时间。因此,我们看待海的事 物——包括海的本身、海流、海浪、礁石、贝壳、珊瑚,乃至海边的一粒沙 ——重要的不是知道它历经多少时间,而是能否在其中听到一些海的消息。 海的消息?是的,就像我坐在珊瑚礁的前面,止息了一切心灵的纷扰,就听 到从最细微处涌动的海潮音,像是我在海岸旅行时所听见的一般。海的消息 是不论我们离开海边多久,都那样亲近而又辽远、细微而又巨大、深刻而又 永久。 有一个从海岸迁居到都市的老人告诉我,从海岸来的人在临终的时候, 转身面向故乡的海,最后一刻所听见的潮声,与他初生时听见的海潮音之第 一印象,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从海边来到都市的人们,死时总面向着海 ,脸上带着一种似有若无似笑非笑的苍茫神情,那种表情就像黄昏最后时刻 ,海上所迷离的雾气呀!”老人这样下着结论。 我边听老人的说话,边就起了迷思:那一个初生的婴儿,我们顺着他的 啼声往前追索,不管他往什么方向哭,最后是不是都到了海边呢?那一个临 终的老人,我们顺着他的眼睛往远处推去,不管他躺卧什么方向,最后是不 是郜到了海岸呢?我们是住在七山八海交互围绕的世界,所以此岸就是彼岸 ,彼岸就是此岸,都市汹涌的人群是潮水的一种变奏,人潮中迷惘的眼睛, 何尝不是海岸上的沙呢? 对于海,问题不在我们的时空、距离、位置,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体贴 海的消息。眼前的白色珊瑚礁在某些时候,确实让我想到临终时在心里听到 海潮音的老人。它闭着眼睛,身体僵硬如石,石心里还有温暖的质地,那是 属于海的部分,不能够改变的。 我养了那两个礁石很久以后,有一天,夜里开灯,突然看见了水面上翻 滚飘浮着的一群生物,在灯光下闪动着萤光,我感到十分吃惊,仔细地看那 群生物,它们的身体很小,小得如同初生婴儿小拇指上的指甲,身上的颜色 灰褐透明,两旁则有无数像手一样的东西在划动着,当它浮到水面,一一翻 身,反射灯光就放出磷火一样的光芒。它身体的形状也像一片指甲,但也像 一把伞,背后还有细微几至不可辨认的黑点。 这一群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生物就像太空船忽然来临,使我惶惑。到底 这是什么生物?什么因缘突然出生在水箱里?我只能判别这群生物的诞生必 与珊瑚礁石有关,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懂生物的朋友,他大叫一声:“唉呀!P27-29
展开
目录
自序
佛鼓
清欢
飞鸽的早晨
养着水母的秋天
猫头鹰人
飞翔的木棉子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清风匝地,有声
记忆的版图
鸟声的再版
送一轮明月给他
秋天的心
河的感觉
伤心渡口
水晶石与白莲花
欢乐中国节
永续今好
欢乐悲歌
人间山水
大音希声
莲花汤匙
轮回之香
走向生命的大美
季节之韵
宫本武藏观斗鸡
妙高台上
自由人
吾心似秋月
纯善
来自心海的消息
半梦半醒之间
璎珞粥
琉璃王的悲歌
布施,是菩萨净土
心的蒙太奇
温柔半两
十点八分四十五秒
一尘
雪的面目
平凡最难
蜜事
想象的城堡
生命的化妆
戴勋章逛街的人
《楞严经》二帖
围炉一束
觉醒的滋味
莲瓣之不朽
被箭射中
十指成林
时到时担当
回到自己的居处
柔软心
谦卑心
践地唯恐地痛
油面摊子
不是茶
掌中宝玉
老实镜
云水
如意
智慧是我耕的犁
数字菩担
林清玄创作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