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鹰神:中国空军创世纪背后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78031
  • 作      者:
    叶槐青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叶槐青,一九二六年生,东北长春人。原空政文工团编剧。   一九四五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军区警卫团宣教干事。后在“四平街之战”、解放吉林、长春及辽沈战役时,任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入关前为步兵师宣传队长,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南下至湘、粤深山剿匪。   一九五一年参加中国空军初建,任强击机师俱乐部主任。后入朝鲜作战,曾任中朝人民联合空军文工团副团长。停战后调至南京军区空军,参加一九五五年东南沿海解放-江山和大陈岛的战斗。   主要作品:大型话剧《年青的鹰》、《三代女经理》、出版诗集《盼望》。
展开
内容介绍
  《鹰神》全景再现了中国第一代空军、第一所航校在战火中诞生、发展的历程。小说以猎户苗云逐步成长为飞行大队长,后不幸因座机被击出72洞而壮烈牺牲为主线,大跨度、多角度记述了飞行员方翔云、苗云、张开林、赵金元、冷道文等铁血儿郎鹰击长空的热血传奇。讲述了日籍通讯员望月明子、朝鲜飞行员崔月兰、航空医生方晓月、维族军属卡玛等柔情女子鲜为人知的爱恨情愁。错综复杂的故事既跌宕起伏,又感人肺腑。   本书是对真实史料的艺术加工,其出版得到了许多老一辈飞行员、军事专家的热忱支持及由衷肯定。不同于一般军事题材小说,作者更关注对普通飞行员的刻画,关注战火中的人性,从而更清晰地为读者揭开了中国第一代空军的神秘面妙,成为近年来军坛、文坛最震撼人心的亮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瓦蓝瓦蓝的天空里。飞着一架银白色国产“运七”飞机。机头上鲜红的机徽和机尾上的“红凤”标志,闪烁着绮丽的光辉。<br>    渐渐地,地平线上升起紫红色雾气。夕阳西下,余光射进飞机舷窗,机内显得格外明亮,一抹光线照在坐在舷窗旁的一位中年女子脸上。她,年纪约四十多岁,鬓角微露几缕银丝,面色发黄,脸颊消瘦,十分憔悴。她闭着眼睛,也不知是已经入睡,还是在养神。光线勾画出她高高的鼻梁,匀称的脸庞儿,深深的眼窝。也许是阳光刺激,她动了动上身,睁开眼,眼睛很大,虽说眼底昏暗,眼球却很黑很亮,年轻时一定是位端庄秀丽的女子。<br>    此刻。她正凝望着窗外掠过的朵朵白云。机舱内的几十个座位并没有满员.乘客有身着20世纪70年代解放军干部军装的空军和海军官员,还有几位身着便衣、干部模样的人,而女性,仅此一位。<br>    “瞧,刚过九月,这庄稼就收完了!”一位地方干部粗声粗气地说。大家的眼光向地面望去。<br>    “东北嘛。过了国庆节就要下雪l罗!”一位空军干部回答。那位女同志望着下方那一块红、一块绿、一块黄、已经收获了的田野,神色忧郁。<br>    “海!”这声音有些惊奇。“这是飞庄河、大孤山、丹东一线……”那位空军干部很内行地说。不知谁喊了声”快到了。”中年女子侧头望着灰茫茫的大海。几颗星在海角上空眨着眼睛。太阳慢慢开始下沉,抖动着血一般的光芒。<br>    “到啦!”又有人喊了一声。中年女子瞪起双眼,死死盯着光秃秃的大地上那座小机场。这座机场最大的特点是:机场的一端有一片圆形松林,在夕阳下是深绿色,很浓很浓的墨绿色,像人,苍白脸上的一团胡须。<br>    飞机开始着陆,缓缓滑向停机坪。继而飞机熄火,一片寂静……机门打开了,乘客们陆续下机,最后的一个是那位中年女子。当她站在机门前时,机场上的灯光亮了,使她有些眩晕,她的身躯在轻微地摆动。她闭上了双眼,片刻,才重新向下边看去,下机者已经散去,只剩下几位空军军人,站在最前边的一位双手举着一块牌,上面整齐庄重地写着:“方晓月”。<br>    一位年约四十岁的高个空军干部,上前扶着那位中年女子下来。并问道:“方晓月同志?”“是我。”中年女子淡淡地说。<br>    那军人原地一个后撤步,举手敬礼:“我代表我们全师指战员。欢迎您,方同志!”接着,他又自我介绍说,‘‘我是这个部队的政治委员。本来冷师长要亲自来,因为这架客机误了点。他马上要飞行,所以就我们几个人来了。”<br>    “他还在飞吗?”方晓月问。政委笑了:“他才四十岁吧?”<br>    “他应该是四十二岁,比我小……”不知为什么她没有说下去。<br>    “也许师长想多飞几年,隐瞒岁数!”政委半真半假地说着,逗得那几位军人笑了起来,方晓月却毫无笑意。<br>    一行人边说边向汽车走去。“今天上午我们才接到您要来的通知,这样,老冷就坚决要亲自飞这架飞机,正在做飞行前的准备……”政委边说,边举了举手中的牌子,“全师只有三个人认识您。那两位也有任务。只好写了这么个牌子。”<br>    “怎么,这个师就只有三个人认识我?’’方晓月不无凄凉地问。<br>    “是啊,R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政委不无感伤地说。<br>    站在汽车门旁,正准备上车的方晓月,回头望去,机场上红绿灯闪烁,秋风阵阵,吹着她的头发:“是啊,就连这大堡机场,我也都认不出来了。”她慢慢转身上了汽车。<br>    月亮升了起来,机场里出奇的静,可以听到秋虫的唧唧……突然,一颗绿色信号弹升起,在夜空上画了一道长长的弧形光环。跑道两头的航行灯一齐亮了,像彩练,像节日街上长长的灯光。一架银白色“米格15”飞机带着巨大的轰鸣声滑行过来。飞机机头对着塔台,停下之后,座舱盖打开,飞行员站了起来,对着塔台挥手致敬,看不清他的脸庞,只看到他敦实矮小的身影。<br>    在塔台下方的草地上,摆了一列几条桌椅,中间坐着的方晓月由政委陪着,站了起来,她激动地向飞机摆了摆手。政委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二十三年前负伤的那架被敌人打了七十二个洞的夜航机。”<br>    这时,飞行员关上了座舱盖,开始滑向跑道。“本来是放在陈列馆里的!”政委接着说,“我们把它修好,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的先烈们,为了发扬东北老航校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方晓月仍站立在那儿。<br>    那架飞机发出巨大的轰鸣。“也是为了纪念我们师当年的夜航大队长苗云,您的……”飞机怒吼着冲出跑道,钻进夜空。政委下面的话被飞机声所淹没,方晓月流下眼泪。<br>    在交叉的探照灯里,老“米格15”做着各式各样的特技动作。有时离开灯光,爬升起来,仿佛在月亮的光圈里飞行……欢乐与激动人心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飞机返航,灯光逐次熄灭,机场安静了许多,但当这架老爷机滑到塔台前,部队干部、战士、飞行员、地勤人员一齐向飞机拥去。<br>    飞机熄火,座舱盖打开,飞行员站了起来,他一把脱掉飞行帽,露出又黑又胖的脸,这张脸上汗渍斑斑,炯炯有神的一双小眼睛进射出光芒,厚厚的嘴唇微张着……部队的干部、战士站在飞机下。有人喊:“师长,咱们成功了!”还有人喊:“师长,您飞得真棒!”<br>    飞机上的冷师长慢慢举起手,示意部队安静,接着大声问道:“方晓月,方晓月同志在哪儿?”<br>    政委在人群外高喊了一声:“在这儿呢!”冷道文急忙从飞机上下来,同时部队也让出一条路,好让方晓月向他们的冷师长走去。<br>    冷道文大步向前,当他们相距数米时,都停住了。<br>    ……
展开
目录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