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屈原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56250
  • 作      者:
    王健强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乘其撰以驰骋今,来吾逍夫先路。
  袅襄今秋风,洞庭波今木叶下。
  元有莹今醒有兰,思公子今未敢言。
  余处幽箩今终不见天,路险难今独后来。
  凰讽讽今木萧萧,思公子今徒离忧。
  心郁郁之忧思今,独永叹乎增伤。
  长大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
  世涸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今。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今,故将愁苦而终穷。
  余将董逍而不豫今,固将重昏而终身。
  苟余心其端直今,虽僻远之何伤?
  与天地今同寿,与日月今齐光。
  举世皆浊我独青,众人皆醉我独醒。
  薄暮雷电,归何恍?
  魂今归来!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健强,1934年出生,秭归县人。1948年辍学就工,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人中岡共产党,1982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有《屈原故里秭归》、《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等专集行世。
展开
内容介绍
  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毛泽东),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梁启超),是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郭沫若),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本《屈原传》为屈原家乡人创作,以朴实的当地语言讲述了屈原不朽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屈原渐渐地懂事了。
  母亲的早逝,在屈府上演着一出难以落下帷幕的悲剧。母亲临终前说了三句话:要父亲好好照看一双儿女;要姐姐好好侍候父亲和弟弟;要他好好听父亲和姐姐的话。
  母亲走后,父亲为了一双儿女誓不再娶,姐姐为了父亲和弟弟矢志不嫁,为这个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那一句真还有点不好拿捏。如果什么话都听,他不变成个有头无脑,任人摆布的木偶了吗?但什么话该听,什么话不该听,没个尺度;听到什么时候为止,没个界限;稍有不慎,会不会有不听话之嫌呢?
  他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成了没有母亲的苦命儿。看着父亲和姐姐孤苦伶仃的样子,躲在一边擦泪水。他把这一切归结为母亲的早逝。母亲也太狠心了,丢下父亲和一双儿女远去了。转念一想,母亲年纪轻轻,愿意去另一个世界吗?多少次在病床前,他看见母亲那恨病吃药,跟病魔顽强斗争,瘦得浑身焦黄,嘴唇包不住牙齿的形象,他心痛欲裂。蝼蚁都爱自己的生命,何况人啊!
  母亲谢世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残冬将尽的中午,忽然听见姐姐放声大哭。父亲从卧室里走出来,面色惨白,两眼发呆,极力克制着没让泪水落下来。管家内外张罗,一面差人去三亲六眷家里报丧,一面差人去请法师和巫师,一面令家人搬出一个香炉,要他跪在地上给母亲烧“落气香”。有人敲起“落气锣”。有人给他穿上孝衣和孝鞋,佩上孝花和孝帕,将一根桐木孝杖塞在他手里,把个五岁的孩子打扮成一个“孝子”,浑身上下一片白。巫师和礼生匆匆赶来。女巫忙着给母亲沐浴、穿衣、梳头、化妆,男巫令家人抬出棺木,将母亲用红色被褥裹着人殓上材。
  棺木停在堂屋正中,棺前供灵牌,置香案,插引魂幡,棺木上覆盖着铭旌,周围用松柏细枝和黑、白、绛三色绫罗扎成灵堂,挂上孝帷。亲戚朋友送的挽幛、挽联陈于堂前。白天由法师超度亡灵,晚上由歌师打丧鼓、绕棺游所。
  歌师每晚都要主持“开歌路”仪式,唱“开锣歌”,头几句是:“日吉时良,天地开张;贵人仙逝,停在高堂。打扫堂前地,宝香炉内装,孝子灵前跪,两眼泪汪汪……”最后一天置三牲堂祭封殓,亲人向母亲遗体告别,哭叫声响成一片。
  母亲的灵柩在家里停了七天才出殡,安葬在屈氏祖茔墓碑岭。家里腾出一间房做“灵屋”,灵屋里供着一个做得非常精致的“小灵屋”,里面供着母亲的灵牌,是母亲的居所。灵前点盏“长明灯”,灯芯用三十六根白色丝线扭成绳形,一天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一年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必须油灯长明。更换灯芯和添油拨亮的工作由姐姐亲自操作。流在灵屋里的泪水,数姐姐最多。
  记不清多少次,他尾随姐姐走进灵屋,想陪姐姐哭一顿。姐姐捂住他的嘴巴,噙着泪水说:
  “小弟,听姐姐的话,不要哭。我们俩都去哭,能把母亲哭回来吗?把父亲的心哭碎了,这个家还撑得住吗?父亲再也经不住泪水的浸泡了。”
  他一头扑进姐姐的怀里,泪水牵线似的挂在脸上,抽泣声从鼻孔里呼出来,从喉咙里咽进去,伴随着一双没有母亲的儿女。
  母亲归葬后每隔七天,家里都要给她做法事,叫“做七”,至七七四十九天“出七”。此后“做百曰”,“做周年”。三年服孝期满,做最后一次圆满法事,叫“除灵”。由法师将灵屋拆除,将小灵屋和灵牌拿到母亲坟前火化,亡者才算最后归天。
  多么难熬难耐的三年,对人生来说,足可以完成一次化悲痛为平复的转折。然而,不待屈原从幼年丧母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严酷的生活,又迫使他去经历一个残缺家庭的伤痛。
  “宁死做官的老子,莫死叫化子的娘”。
  前人的切身体会,在一对儿女身上得到最好的验证。母亲在病床上躺了许多年,只要眼睛没闭,家里有个主心骨撑着,大家心里都很踏实,都把希望寄托在母亲身上。母亲是个聪明贤淑、恪守妇道的女性,她病得心力交瘁,脑子一刻也没闲着,常常吩咐父亲和姐姐转告家人,快到什么节日、什么节气了,家里该做些什么事情,亲戚六眷该去走动一下。特别是丈夫和儿子的饮食起居,时时刻刻挂在她的心头。母亲常常拉着他的手,摸摸他的脑袋,说他这几年长得很快,吃长饭,每年长半个头。要让他吃饱吃好,穿好穿暖。衣服每年都要做。单衣和夹衣不要太大,穿着不合身。棉衣不要太薄,薄了抗不住寒冷;也不要太厚,厚了像个脓包。叮嘱父亲冬天要防冻,夏天要防暑,清晨要去花园练练拳,入夜要在月下散散步,连“穷灶门,富水缸”;“箱柜要上锁,大门要加栓”这些居家过日子的陈言古训都摆了出来。她心里似乎有一本账,趁着她还没有闭眼,要把这本账移交给父亲和姐姐。父亲要她安心养病,不要唠叨,她总是放心不下,不提个醒不行。埋怨父亲日前什么事都不沾手,日后要受憋的。
  母亲走完了她三十六岁的人生旅程。当十六个壮汉把她的灵柩抬出家门后,家里空空落落像塌了一方大梁。没有人唠叨了,才觉得那些个唠叨的可贵。父亲从此变得少言寡语,白天关在书房里面壁沉思,晚上守着一盏孤灯,吞咽着声声叹息。家里的事情管得很少。姐姐和家人问他个什么,他很不耐烦。平易与温和渐渐离他远去,烦恼和急躁慢慢向他走来,取代了他文雅谦恭的气质。凭心而论,父亲是疼爱一双儿女的,但把他心里的疼爱变成口头的关爱,再把口头的关爱化为具体的行动,总觉得差了那么一截。母亲对儿子、女儿一个样,父亲对儿子、女儿却有所不同,特别是女儿大了,许多事情父亲不能取代母亲。姐姐属于成熟较早的女孩子,从小便挑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不是要她挣钱挣米,而是要她操持家务,填补母亲留下的空白,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许多事情佣人是不能取代主人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家里的一件“老大难”尖锐地突现出来,像个怪物噬着父亲和姐姐的心。
  母亲的临终遗言,本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亲人的告别之词,父亲却把这个看得太重,把它当成一道白森森的桎梏,从精神和肉体上锁住了一个破碎的家庭。
  他清楚的记得,母亲除灵之后不久,接生婆婆把另一个老婆子领进家门,东张西望生怕被人看见。那老婆子更是怪怪的,跟在接生婆婆身后躲躲闪闪,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父亲礼貌地接待了她们,关在小屋子里密谈。
  他想去窗外偷听,被姐姐拦住。姐姐似乎悟出点门道,脸颊泛起一片桃红,拉着他回房去了。
  谈了好长时间父亲才将客人送出大门。他尾随身后,听见父亲对接生婆婆说:
  “大婶。如果以后不谈这事,欢迎你经常过来坐坐。你为屈府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今生今世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如果以后再谈这事,你就不要来了。我的话已经挑明,这辈子决不再娶。至于女儿,我得去问问她。她有言在先,这辈子决不出门。但我这个当爹的,岂有不心疼女儿的道理,怎能让她为爹苦守一辈子呢。”
  “你这当爹的也太不容易了。你慢慢地开导她,我们等着你回话。”
  “只怕让你们白等了。我女儿的性格我是知道的。”
  “屈家老爷,”那婆子把话接过去。她一副圆滑世故的模样,两只眼睛像梭子,两片嘴皮子像抹了油,一看就是个擅于撮合的高手。那婆子瞥了父亲一眼,冲着父亲炒豆似的炸开了:“像屈府这种吃皇粮的高门大户,别说是乐平里,连夔乡都找不出第二家,想攀高枝确要掂一掂自己几斤几两。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养了姑娘就得等着当老丈人,挑来挑去只会把姑娘给耽误了。我看那户人家不错,夔城响当当的首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谈不上日进斗金,也是一股银水往屋里流。好多人家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
  父亲近来心情很不好,经那老婆子一激,火气准会上来。但父亲却压住了火气。对!跟那鬼婆子有什么好说的呢,赶陕叫她走人,别在这惹事生非。他真想冲上去把她赶走,想到接生婆婆跟她一道,没敢轻举妄动。只听父亲说:
  “婶子你是误会了。屈府不是居高自傲的人家。这事三两句话说不清楚,我也不想多说。你留只眼睛在乐平里吧。”
  屈原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姐姐。不等父亲找她,姐姐便揉着眼睛去找父亲。谈话当然毫无结果。姐姐最后摊牌,除非父亲给一双儿女娶个后娘进门,否则,她决不出嫁。
  父亲哪能做得到呢。结发夫妻恩爱深,无论讨个什么样的继室,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能与母亲相提并论吗?姐姐死死地咬住这一条,把父亲逼得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就这样互不相让的僵着。对于他,父亲只是以“听话”为标准检验他的言行。他只能驯服地接受检验,用听话规范自己的行为。
  日子一长,他渐渐地看出这个家庭的奥秘,母亲虽然除灵了,但她的魂灵还在屈府。那间灵屋依然空着,没有人去住。三年服孝期间,他和姐姐去给母亲烧香添油,泪水洒得遍地都是,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现在一脚跨进去,心里咚咚直跳,生怕母亲的魂灵把他抓住,问他是否听话?他耳畔仿佛响起那微弱的声音,眼前出现那惨不忍睹的形象,一个幽灵在他身边游荡。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童蒙时代
一  丹阳世家
二  蒙馆轶事
三  过“童关”
四  五指山朝圣
五  父亲、女儿和儿子

第二章  楚宫面君
六  咏橘明志
七  告别夔乡
八  邂逅钓鱼人
九  智救金铁嘴
一0  宫廷赋诗

第三章  巧结良缘
一男  二女
一二  两路投书
一二  心心相印
一四  神秘锦囊
一五  一锤定音

第四章  崭露头角
一六  真话和假话
一七  幸会昭雎
一八  初识郑衿
一九  缔结六国联盟

第五章  南巡湘沅
二0  纵约长的“处子秀”
二一  郑袖与贞儿
二二  夫妻夜话
二三  再遇钓鱼人
二四  一篮烤萝卜

第六章  郢都风云
二五  三遇钓鱼人
二六  祸从天降
二七  子椒的变术
二八  怀王的动作
三年  较量
二九  郑袖作孽
三0  庄蹯碰硬
三一  陈轸出使三国
三二  屈原受命

第八章  草拟《宪令》
三二  一块黑绸
三四  两幅帛画
三五  龙门城楼
三六  靳尚夺稿
三七  屈原罢官

第九章  峰回路转
三八  屈原赋诗
三九  张仪人楚
四0  怀王受骗
四一  陈轸吊丧
四二  张仪变卦
四三  屈丐殉国

第十章  力挽狂澜
四四  昭雎谏君
四五  军营决策
四六  陈轸使秦
四七  屈原使齐
四八  怀王冲出怪圈

第十一章  自疏汉北
四九  张仪死了
五0  聂川相伴
五一  漫游神农架
五二  追寻郑衿
去国  不忍
五三  再结良缘
五四  孟尝君秘访
五五  珍儿事件
五六  一件血衣
五七  庄蹯起义
五八  汉北谈判
五九  庄嬌南下滇国

第十三章  楚宫演变
六0  三闾大夫
六一  心之交流
六二  特殊使命
六三  卧辙死谏
六四  师生之谊
六五  昭雎拥立熊横

第十四章  流放江南
六六  子兰发难
六七  屈原涉江
六八  梦游洞庭
六九  挥泪作《招魂》

第十五章  泽畔行吟
七0  故友重逢
七一  珍儿母子
七二  凤车龙马
七三  女须探弟
七四  罗古里正
七五  姊弟诀别

第十六章  怀石投江
七六  宋玉说高唐
七七  汨罗招魂
七八  渔父“相面”
七九  再见郑衿
八0  魂系郢都
八一  夔乡来客
八二  饮恨沉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