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的文本是极为复杂的。以貂蝉“连环计”故事为例,在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之前,现存的相关文本就有《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息机子本无名氏《锦云堂美女连环记》杂剧、元曲选本《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杂剧、《三国志通俗演义》、王济《连环记》传奇、《三国志玉玺传》弹词等。这几个文本虽然都呈现为书写文本形态,但却有着种种的差异:有的是来源于口头传统的文本,即民间口头说唱的粗拙记录,有的则是纯粹的书面文本,即文入学士的写作;有的是先有说唱表演,后有文本,有的是专为表演(包括说唱表演和舞台表演)而创作的文本,有的则是完全的案头之作(包括创作和改作);有的是有名有姓的作家作品,有的是无名氏的作品。文本面貌如此纷繁复杂,它们体现出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等等也显然同异纷呈,这一方面构成了王丽娟博士论文之所以能够经由这些文本的辨析进行三国故事文化考察的基点,另一方面也对王丽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在对同一故事的多种文本进行细致而微的比较分析中,既要关注不同文本之间各自不同的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参数指标,从而藉以揭示文人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紧张关系,也要关注同一文本之中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的交错兼容,从而藉以审视文人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