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小说学主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788110
  • 作      者:
    罗书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小说学主流》从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轨迹入手,对中国小说史上的各种评价标准均作了细致入微的考察与分析,具体包括“汉魏:小说学的初兴”、“唐宋:小说学的渐变”、“明代:小说学的勃发”、“近代小说学的转向”等。同时,该书还伴以历朝小说批评资料的附录,论据翔实、论点客观,不失为一部统览型的小说学研究著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书华,江西泰和人,住无争楼,居默墨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近期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任访问教授。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1988-1991)、北京师范大学(1995-1998)、复旦大学(2000-2002)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做博士后。著有《双凤护珠:红楼梦的结构与叙述》(又名《正说红楼梦》,1998、2007)、《章回小说生成史论》(2002)、《红楼细细读》(2007)、《中国小说学主流》(2008)等作品。现阶段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是:红楼梦、中国散文学、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小说学主流》在分析中国小说的所指与类型、存在形态和基本构成的基础之上,将中国小说学的发展划分为汉魏、唐宋、明、清与近代五个历史阶段,并对各个时期小说学面貌及代表论著进行了简明的分析。提出了小说学(叙事学)“事体”的新命题,以及小说学事体发展经过了实有之事、或有之事、虚构之事、文生之事的四种主要形态与阶段的新观念,并以此为核心线索来考察中国小说学的发展,分析各个小说学篇章。是一部新颖而简明的中国小说学读本。书中所引小说学原著,作者用原文进行了反复的校对,方便研究者直接引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br>    小说、小说学的方式与构成<br>    第一节 中国小说的所指与类型<br>    小说学是关于小说的学问,小说是小说学的对象与内核,要研究中国小说学,不能不首先了解这个基本前提:中国“小说”指的是怎样的文体?遗憾的是,在历代文学语境中,“小说”作为文体名词虽然频频出现,却鲜有论者对它直接定义。在实际运用之中,“小说”一词也是各有所指,含义各不相同。《庄子》所谓“小说”,与桓谭《新序》中的“小说”固属不同,桓谭《新序》中的“小说”,又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有异;刘知几所称的“小说”,与罗烨所论述的“小说”已不相同,罗烨的“小说”又与李贽所称径庭。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小说学史中可以说屡见不鲜。清代刘廷玑就曾感叹道:“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壤。”在这样的情形下,要理解“小说”的含义,就不能不与它所指称的实际对象或者类型结合起来考察。<br>    1.稗史小说<br>    说起小说,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另外一个词:稗官野史。确实,古代的“小说”概念一开始就与“稗官”紧密相连,难以分开。小说即稗史,稗史即小说。《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这段论述,在当今看来,也许可以视为班固的一家之言,小说的起源问题还可以有其他多种理解,但在班固及时人看来,则无疑是对历史真相的揭示,而在史传崇拜与圣人崇拜都非常发达的文化土壤上,这段对既往历史的揭示,此后也暗渡陈仓地转换成了对小说发展的预设和规定,“小说源于稗官”一变而成了“小说即稗官”,稗官小说也因此成了古代小说最为基本的类型。<br>    尽管班固所谓“稗官”究系何指,到目前为止学界尚未有一致的认识,然而,这似乎并未影响人们对稗史小说基本义的整体掌握。“稗官”虽不易坐实,“稗”的意义却非常明确。《说文》云:“稗,禾别也。”稗是一种生长在禾边上,与禾非常相近,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却又对禾的生长有负面影响的植物。稗之为稗,是相对于禾而言。与此相类,稗史小说是这样一种文体:它生长在史传的边缘,近于史传而小于史传,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可能有混淆视听的负面作用。刘知几说:“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从来尚矣。爰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骛。”所表达的基本也是这个意思,他所举的小说十类,也都是从史源出来的流。<br>    稗史小说既称“史”,这就表示它在大体上属于史传的范畴,与史传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论述“小说”,也正表明了“小说”的史传属性。作者在创作当初,并没有“小说”与“写小说”的概念,而是以史传来对待。为现实世界留下副本以及有益于教化,是作者写作目的所在,实录是作者撰述的基本态度,简洁则是文体及语言的显要特征。即使像《搜神记》那样以鬼神怪异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作者在当时也是以实录的态度来写作。另一方面,它们毕竟只是“稗史”,不同于正经的史传。
展开
目录
序<br>绪论 小说、小说学的方式与构成<br>第一节 中国小说的所指与类型<br>1.稗史小说<br>2.传奇小说<br>3.平话小说<br>4.章回小说<br>5.小说合义<br><br>第二节 中国小说学的存在形态<br>1.小说文本<br>2.序跋凡例<br>3.目录著述<br>4.笔记杂著<br>5.评点批改<br>6.小说专论<br><br>第三节 中国小说学的基本构成<br>1.功能价值论<br>2.事体虚实论<br>3.叙述艺术论<br>4.形象性格论<br><br>第一章 汉魏:小说学的初兴<br>第一节 汉魏小说学概说<br>第二节 稗史小说观的初生<br>1.“小说”的出现——《庄子·外物》<br>2.最早的小说论——桓谭《新论》<br>3.稗官野史:小说的根本定位——班固《汉书·艺文志》<br><br>第三节 为虚辩说:小说学的发源<br>1.物在人外:虚中有实的最初证明——郭璞《山海经序》<br>2.仙化:虚构与想象的又一源泉——葛洪《神仙传自序》<br>3.虚构的第一次正面肯定——干宝《搜神记序》<br>4.小说别史传:独立发展的幽微之途——《汉武别国洞冥记序》<br><br>第四节 正统小说观念的表现<br>1.崇实:读者的接受原则——刘义庆《世说新语》<br>2.好之与忌之:帝王的态度——王嘉《拾遗记》<br>3.真与文:雅正小说观的实践(上)——萧绮《拾遗记序》<br>4.真与文:雅正小说观的实践(下)——萧绮《拾遗记录》<br><br>第二章 唐宋:小说学的渐变<br>第一节 唐宋小说学概说<br>第二节 传统小说学<br>1.史论家的小说观——刘知几《史通·杂述》<br>2.补史与雅正——李肇《唐国史补自序》<br>3.奇异与劝戒的合龙——李翱《卓异记序》<br>4.笔记的简明规定——曾糙《类说序》<br>5.笔记接受与创作的互动——洪迈《夷坚乙志序》<br>……<br>第三章 明代:小说学的勃发<br>第四章 清代:小说学的繁盛<br>第五章 近代小说学的转向<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