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虚构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67206
  • 作      者:
    王爱松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鸡鸣丛书。丛书取名“鸡鸣”,固然会叫人想到它的地方特色(南京有鸡鸣山、鸡鸣寺),也隐含着表彰勤奋、良知之意(所谓“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与呼唤自由、光明之意(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在我们研究中心来说,首先还是出自一种希望建立一个学术高地的“野心”。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br>    在今天,追问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是极有可能被人视为白日见鬼、鬼话连篇的。写作本文的缘起,不过是在为昆仑出版社编选“二十世纪华人情爱经典”丛书时,为其中一卷题名为《爱情聊斋》,出版社的同志又加了个副标题“人鬼恋的故事”。而那一卷中的作品,事实上既有写人鬼恋的,也有写人神恋的,还有的只是带一点鬼气和鬼趣;其中的鬼,既有真鬼,也有假鬼。编选过程中,我们感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鬼,可以说多如牛毛,但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鬼却少而又少。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兴趣,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br>    20世纪中国少有出鬼的文学,无疑与提倡科学的现代文化观念有关联。接受了现代科学观念洗礼的中国作家,对鬼神观念抱的是天然的疏远、批判态度。五四时期,针对《灵学丛志》上俞复君所宣扬的“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鲁迅、陈独秀、徐长统、陈大齐、刘半农、易白沙等都曾纷纷著文就有鬼论进行质疑,力主无鬼论。在五四那样一个充满怀疑精神、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本来游谈无根的鬼神学说压根就没有立足的空间,不待别人来攻,自己已露出虚妄的马脚。文学艺术中的鬼神的地位,也岌岌可危。<br>    正如鲁迅所说的,“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道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人中土,渐见流传”,因此自晋至隋,“张皇鬼神,称道灵异”之书特多。
展开
目录
中国现代文学中“鬼”为什么不见了<br>中国现当代爱情小说综论<br>个人主义与五四文学中的“我”<br>1930年代都市文学之比较<br>论1930年代散文三派<br>朦胧诗及其论争的反思<br>“文革”后中国文学之浪漫趋势<br>知青作家创作立场的演变与分化<br>日常生活叙事的双重性<br>新潮小说的历史叙事<br>重写与戏仿:90年代小说创作的新趋势<br>历史真实:可能性及其限度<br>历史小说创作的潜在危机<br>杰出女性·女性文本·姐妹情谊<br>当代文学中的“性”是如何发明出来的<br>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身体秀”<br>文学的成规与创新<br>文学本土化的困境与难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