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整体研究
文化视野中的打工文学
我看“打工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关于“打工文学现象”
在“中国梦”的面前回应挑战——“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的再思考
为打工文学立言
“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
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新潮:打工文学
打工文学二人谈
走出“青春驿站”
关注打工群体的文化权益
公民文化语境与打工文学
走向新的地平线——谈深圳的“打工文学”
打工文学与下层职业女性
打工文学:身份验证后登陆社会
现代文学史上的打工文学
一种走向泛化的文学现象:打工文学
打工文学:研究经济特区社会变革的鲜活文本
打工:一个沧桑的词
生存性转化为精神性——关于打工诗歌的思考
打工诗歌:为漂泊的青春作证
透视生存前沿的打工诗歌
“打工文学”的骤热与慢热
打造“打工文学”品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首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纪要
第二部分 文本研读
打工世界与打工文学
青春城市的文化景观——《打工世界·序》
打工者创造的文化品牌——关于《打工世界》的评说
面对精彩的打工世界——《“打工文学”系列丛书》序
打工文学的现状与话语困境——由王十月小说引发的思考
“打工文学”与《广州梦》
《大鹏湾》的文学生产
疼痛的生活——评张守刚的诗
打工文学的亮丽风景——评谢湘南《零点的搬运工》
生活与词语的双向搬运——读谢湘南诗集《零点的搬运工》
郑小琼诗歌的意象营造漫谈
郑小琼:在诗人与打工妹之间
生存写作与道义承担——读何真宗诗集《纪念碑》
周崇贤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磨刀想杀谁?——对王世孝中篇小说《出租屋里的磨刀声》的另一种解读
临时工的尊严感——读张伟明的短篇小说
《青春驿站》:打工文学的一朵报春花
年轻,但充满生机——评安子《青春驿站》兼谈“打工文学”
现代文明的挑战:挫败、适应与超越——林坚中篇小说的一种解说
第三部分 传媒视点
打工文学:文明转换的一串脚印
“关注‘打工文学’是批评家的职责”——评论家杨宏海呼吁关注底层写作《文艺报》记者:石一宁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力量
扶植“打工文学”构建和谐社会
为深圳“打工文学”叫好
打工文学:疼痛与梦想
打工文学:是否代表民工话语权
打工文学:草根阶层的文化表达
打工文学20年——“我们并不沉默,只是没人倾听”
打工文学: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
鲲鹏文学奖为打工文学正名
广东打工文学为时代感知疼痛
宝安可建全国打工文学基地
打工文学的变幻沉浮
激情20年,他为打工文学鼓与呼
打工文学是打工者心灵的呐喊
打工作家眼里的第二代打工者
打工文学研究引起主流媒体关注
深莞两地打工作家鹏城论剑
“我不认为打工文学高峰已过”
打工文学如何走得更好
打工文学呼唤精品力作
力推打工文学登主流文坛
第四部分 附 录
注视脚下这片热土
打工文学的“领头羊”:杨宏海
关于打工文学的研究与杨宏海先生商榷
《打工文学与外来工读书文化权利》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打工世界作品·评论集》目录
《打工文学作品精选集》(中短篇小说卷)目录
《打工文学作品精选集》(散文诗歌卷)目录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打工文学备忘录》名为《打工文学备忘录》,是希望能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文学现象——“打工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的来龙去脉做全景的穷尽式的资料收集,以备“打工文学”研究者及广大爱好者参考。 “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剧作等各类文字体裁。《打工文学备忘录》认为,所谓打工文学主要是指由下层打工者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创作范围主要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