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探讨集》是“大象学术书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祝尚书先生的《论后期『西昆派』》对认识宋初诗歌由学唐向确立宋调的转型有很大帮助。其《〈西昆酬唱集〉二考》考订翔实,令人信服,了却了一桩聚讼多年的文学公案。《重论欧阳修的文道观》,将老问题写出了新意。《论『击壤派』》、《论南宋文学的东西部差异》、《论宋人的杂体诗》等等开拓了宋诗研究的视野……祝先生又放眼宋代文化观念进行研究,考察政治、思想、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诸问题,取得了颇多的成果,往往视角新颖,加之具有深厚的文献实学功底,其论著相当厚重。
“大象学术书坊”系列丛书之一《宋代文学探讨集》是祝尚书先生二十多年来研究宋代文学的部分成果,共收入三十一篇论文,以研究方式和内容大略分为三类:一是较宏观的文学问题研讨,从开篇的《论后期“西昆派”》到《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凡十三篇;二是作家作品论,包括对作家群体的考察,由《试论宋初西蜀作家田锡》到《论南宋四川诗文僧宝昙与居简》,凡十一篇;第三类即馀下的七篇,自《宋初西湖白莲社考论》到《〈欧苏手简〉考》,为作家事迹、文集版本等文献考辨性文章。
论后期“西昆派”
宋初“西昆派”,以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该集所收诗的风格大体相同,文学史上称之为“西昆体”(“西昆派”所作四六文亦称“西昆体”。本文兼论诗文)。但“西昆体”并不始于《西昆酬唱集》,“西昆派”诗人也不仅限于是否参加过西昆酬唱。据前人研究,“西昆派”可分前、后两期,程千帆、吴新蕾两先生已将此写入《两宋文学史》,并指出“西昆派”后期作家“颇有清新之作,虽出昆体而不尽为昆体所能范围”。但对后期“西昆派”,目前似还缺乏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由后期“西昆派”作家的文学审美观切人,结合他们的创作,对此试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后期“西昆派”
在论述后期“西昆派”的审美观之前,有必要首先讨论后期“西昆派”作家的相互关系,这与他们的审美取向有关。
后期“西昆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作家是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称,十五岁时得赐同进士出身。擢翰林学士,迁枢密副使,历参知政事、枢密使,庆历二年(1042)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南京等军州。卒,谥元献。著述极富,尤工诗词。《宋景文笔记》卷上日:“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已来所未有。然相国不自贵重其文,凡门下客及官属解声韵者,悉与酬唱。”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本传(指国史本传)有文集二百四十卷”,然皆久佚,今仅存《珠玉词》一卷,及后人所辑《元献遗文》一卷、《补编》三卷。曾巩《杨亿传》日:“真宗常谓王旦:‘(杨)亿词学无比,后学多所法则,如刘筠、宋绶、晏殊而下,比比相继。文章有贞元、元和风格,自亿始也。’”则晏殊文体乃学杨亿,属“西昆体”。南宋初人程敦厚尝作《晏元献公紫微集序》,略日:“自公(指晏殊)与杨刘《唱和集》出,学者争效之,号‘西昆体’。”②南宋末吴渊《重校新刊鹤山先生文集序》亦日:宋之“文章亦无虑三变。始也厌吴季之萎荥,而昆体出,渐归雅驯,犹事织组,则杨、晏为之倡”。则晏殊诗文不仅属“西昆体”,他还是继杨亿之后可与杨亿并称而“学者争效之”的文坛宗主。
在后期“西昆派”中,与晏殊同继杨亿的是宋绶(991-1041)。曾巩《宋绶传》日:“杨亿尝称其文淳丽,尤善赋咏,自以为不及也。”③宋绶平生著述甚富,惜绝大多数散佚不传,今姑不论。
宋庠(996-1066)、宋祁(998-1061)兄弟是后期“西昆派”的两位重要诗人,且与晏殊关系密切。方回评宋庠《落花》诗,谓“其诗学李义山”④o又在评杨亿《梨》诗时说:“杨文公亿字大年,首与刘筠变国初诗格,学李义山,集为《西昆酬唱集》……‘二宋’尤于此体深入者。”⑤“二宋”与晏殊的关系,从下引材料可见一斑。《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六《宋莒公》引《西清诗话》云:
二宋俱为晏元献殊门下士,兄弟虽甚贵显,为文必手抄寄公,恳求雕润。尝见景文寄公书曰:“莒公兄赴镇圃田,同游西池,作诗云:‘长杨猎罢寒熊吼,太一波闲瑞鹄飞。,语意精绝,因作一联云:‘白雪久残梁复道,黄头闲守汉楼舡。…仍注“空”字于“闲”之旁,批云:“二字未定,更望指示。”晏公书其尾曰:“‘空’优于‘闲’,且见虽有舡不御之意,又字好语健。”
宋庠《晚岁感旧寄永兴相国晏公》诗曰:“误知三十载,顽鲁寄洪钧。物比青毡旧,年惊白发新。河冰斜界陕,关树曲遮秦。何口陪师席,孤怀跪自陈。”他还作《因览子京西州诗稿感知音之难遇偶成短章》诗,有句曰:“小集曾因善叙传(原注:子京[宋祁]《出麾小集》,甚为元献晏公所重,叙以冠篇,行于世),西州馀藻复盈编。”①则“二宋”于师门,可谓情深谊重。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之间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文学结盟,就是爱好与追求也不尽相同。如《古今诗话》日:“宋莒公好玉谿诗,不爱韦苏州。”②这就与爱读韦应物诗的晏殊异趣(晏爱读韦诗,详下)。宋祁的独立性更强,他曾说:“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矩作方,终为人之臣仆。”③
与晏殊关系深厚的,还有其门客王琪。王琪字君玉,成都人,生卒年待考。他也是一位“昆体”诗人,《宋史?艺文志》著录《王琪诗》二十卷,惜已久佚,今存寥寥。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日:“晏献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时已为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诗胜日,未尝辄废也。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无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日:‘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日:‘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风月亦自如人意也。”二人相处甚洽,但王琪的角色更像清客。
据清人研究,后期“西昆派”诗人除上述外,犹有胡宿(995一1067)、文彦博(1006-1097)、赵抃(1008-1084)o王士祯日:“宋人诗,至欧、梅、苏、黄、王介甫而波澜始大。前此杨(亿)、刘(筠)、钱思公(惟演)、文潞公(彦博)、胡文恭(宿)、赵清献(扦)辈,皆沿西昆体’。”④他又说:“宋初诸公竞尚‘西昆体’,世但知杨、刘、钱思公耳,如文忠烈(彦博)、赵清献诗,最工此体,人多不知,予既著之《池北偶谈》、《居易录》二书,观李子田蓑《艺圃集》载胡文恭武平(宿)诗二十八首,亦昆体之工丽者。”⑤他还说:“文潞公身都将相,功名盖世,而其诗婉丽浓妩,绝似西昆。”①王士祯还举了胡宿、文彦博“绝似西昆”的许多诗证,此不具录。翁方纲也说:“宋元宪、景文、王君玉(琪)并游晏元献之门,其诗格皆不免杨、刘之遗。虽以文潞公、赵清献,亦未尝不与诸人同调。”②然据现存文献,胡、文、赵三人似与晏殊没有特别的关系,唯胡宿在晏殊逝世后作有《挽词三首》③,那不过是出于礼仪而已。胡宿天圣二年(1024)进士,座主为宋绶④。
就是夏竦(985-1051)、王珪(1019-1085),前人虽未列人“西昆派”,但他们受“昆体”影响很大。陈造《题夏文庄》日:“夏文庄公辞藻绚丽,自其始学即含台阁风骨,老尤雄健不衰。”⑤《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一五著录王珪《华阳集》时说:“珪不出国门,坐致卿相,无壮游胜览拓其心胸,亦无羁恨哀吟形于笔墨,故其文多台阁之体,其诗善言富贵,当时谓之至宝丹。然论其词华,则固二宋之亚也。”夏竦辈分较高,胡宿时代已晚,均与晏殊关系不深。
前期“西昆派”的领袖为杨亿,他以《西昆酬唱集》为纽带,把风格相同或相近的诗人群体联系在一起。从以上考察可以看出,后期“西昆派”与前期有所不同:从客观上说,晏殊虽可成为此时期的文坛宗主,但他似无意领导文风,加之身居相位,常常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在文坛上并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他的门下士如范仲淹、欧阳修等,文风甚至与他相左)。因此,所谓后期“西昆派”,已不是以某一有重大影响的作家或文学主张为核心的文学派别,而仅仅是前期文风的自然延续,它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是研究者对参与西昆酬唱之后继承“西昆体”风格的诗人群体的称呼。这是后期“西昆派”的特点,也是他们的审美观渐趋多元化的重要条件。
论后期“西昆派”
两宋时期南北文学异同论
论“击壤派”
论宋人的杂体诗
论宋代理学家的“新文统”
论宋代文化中的“眉山现象”
论南宋文学的东西部差异
论宋季的拟人制诏
论宋体律赋
论宋代的经义
论宋代的“鹿鸣宴”——兼论宋代的鹿鸣宴诗
试论宋人文集的编刻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试论宋初西蜀作家田锡
柳开学韩得失论
论张咏的文学成就
论穆修对北宋古文运动的贡献
论“宋初九僧”及其诗
论宋释智圆的文学观
重论欧阳修的文道观
传史迁之风神,能出神而人化——论欧阳修碑志文的文学成就
北宋西蜀隐逸诗人张俞考论
苏门“后四学士”考论
论南宋四川诗文僧宝昙与居简
宋初西湖白莲社考论
王禹偁事迹著作补考
《西昆酬唱集》二考
“六客词”事迹辨正
《南岳唱酬集》天顺本质疑
汪元量《湖山类稿》佚跋考
《欧苏手简》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