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代志怪小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79139
  • 作      者:
    骆晓平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唐代一个叫薛渔思的文学家,曾经写过一部名为《河东记》的志怪小说集。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唐德宗贞元年间,扬州街市上来了一个叫胡媚儿的卖艺人。胡媚儿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魔瓶,看起来只盛得下半升东西,实际上却特别能装。人们先后投入百钱、千钱、刀钱直至三十万钱,都没把它装满;再将一头驴和一匹马牵到瓶口,也被它吸人。最后,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这个深浅莫测的瓶子竞将由数十辆装满货物的大车组成的一长列车队也一口纳入了腹中!
展开
精彩书摘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人,生于公元前154年,死于公元前93年。他擅长辞赋,所作《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七谏》等都很有名。
    东方朔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又特别能说会道,滑稽诙谐,常有一些出格或怪诞的举动。例如他最初到京城长安向朝廷献策求官,汉武帝对他还不了解,只给了他跟宫中养马的侏儒一样的待遇,东方朔就设法向武帝发牢骚说:“侏儒才三尺来高,俸禄是米一袋、钱240;我身高九尺有余,拿的俸禄也是米一袋、钱240。侏儒胀得要死,我却饿得要死。陛下若认为我的建议可用,希望您能提高我的待遇;如果不可用,那就打发我走,无须让我赖在京城混这点饭吃。”武帝听了哈哈大笑,就让他在自己身边做随从。又如:
    一个三伏天,武帝下诏赐给从官们每人一点肉。可直到黄昏,皇上的厨师还没来给大家分肉。东方朔便自己拔剑割下一块肉,对大伙儿说;“大热天的,该早点回去,我就先接受了皇上的赏赐吧。”便拎着肉回家去了。御厨把这事报告给皇上,第二天一上朝,武帝就问东方朔:“昨天赏肉给大家,你不等到正式分肉就擅自把肉割走了。这是什么道理?还不赶快认错!”东方朔再拜道:“朔啊,朔啊!你接受赏赐却不等诏书正式下达,是多么无礼啊!但你自己拔剑割肉,又是多么有胆气啊!虽割而又割得不多,这是多么廉洁不贪啊!肉拿回去是送给妻子,又是多么仁爱啊!”武帝一听,被他逗乐了,便笑着说:“叫你自我批评,你倒自夸起来了。”又赐给他一壶酒和一百斤肉,让他给夫人拿回去。
    然而,东方朔并不是一个纯粹给皇帝逗乐解闷的弄臣,而是一个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的明1白人。装疯卖傻,只是他在凶险难测的官场中避祸保身的一种手段;而诙谐幽默,则是他用来向不可一世的君王汉武帝进言的一种委婉方式。有一次,武帝问他:“在你看来,我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东方朔回答说:“即使是唐尧虞舜和周成王、周康王时期那样的太平盛世,也赶不上当今社会的繁荣安定,在我看来,陛下的巍巍功德,远在上古的圣明君王三皇五帝之上。不过,如果能让前世的周公、吕尚、孔子、管仲等贤德之人和杰出的文臣武将来充当陛下各部门的长官,如今的世道会更好,陛下的功德也会更大。”武帝一听,知道东方朔实际上是在含蓄地批评他用人不当,但并不恼怒,只是一笑了之。
    东方朔怪诞的言行和风趣幽默的处世风格,使他成为当时有名的“怪人”和滑稽大师,深得武帝宠爱,常让他陪侍在侧,官一直做到太中大夫。西汉褚少孙在补写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在撰著《汉书》时,都给他立的树。他把布条解下来挂在树上,布条马上变成了一条龙(后来人们把那儿叫做布龙泽)。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东方朔又到潆鸿泽游历,看到西王母在白海边采桑。不一会儿,又来了_个黄眉老翁,指着西王母告诉东方朔道:“她过去曾是我的妻子,后托形为太白星精。现在你就是太白星精转世的呀。”
    在这里,真实可信的凡人东方朔被说成是天上的太白星精托胎转世到人间的,因此从小本领不凡;除悟性超人、过目成诵外,还能随意往返于人世仙界之间。但是,在<汉武故事》和《列仙传》中,东方朔又被说成是太岁星(木星)精转世;他姓氏的由来,《汉武故事》又说是因出生时“东方始明”,而不是因为出生地是“东方里”。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使神仙家们编造的谎言不攻自破。
    虽然方士们在把东方朔神仙化的时候不遗余力地想让他身上多一些仙风道骨,少一些凡人气息,但他们终究摆脱不了世间的东方朔这个真实形象的影响。试看《汉武故事》等书中的两段描写。
    东方的郡国送了一个小矮人到朝廷来,身高仅七寸,衣帽俱全。汉武帝疑心它是类似人的怪物“山精”,便把它放在几案上行走,叫东方朔来辨认。东方朔一到,就招呼小矮人道:“巨灵,你怎么忽然逃到这里来了?阿妈回家没有?”小矮人不回答,却指着东方朔对武帝说:“西王母种的桃子,三千年才结一次果。这小子不懂规矩,已偷摘了三次,惹得王母生了气,所以把他贬到人间来。”武帝闻言大惊,才知道东方朔不是尘世中人。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登上苍龙阁,揣摩成仙之术,并把方士们都叫来,让他们介绍远方异域之事。只有东方朔站出来道:“臣曾经远游北极,一直抵达‘种火山’。这山位于日月都照不到的地方,只有一条青龙口里衔着一团火供照明。山上也有园圃池苑,种满奇花异木。其中有一种‘明茎草’,到晚上便像金子做的灯盏一样闪闪发光。折下它的枝条作火炬,能照见鬼物之形。仙人宁封子曾经服用这种草,一到晚上,他腹中的光亮便一直透到体外来。由于这种草能洞察幽冥,照亮黑暗,所以又叫‘洞冥草’。”
    这些描写除说明东方朔来历不凡,是贬到人间的西王母之子外,又着意宣扬了他的见闻广博和无奇不晓、无怪不知。为了强调他的这一点,当时的仙家们还把专门讲述殊方异域的种种奇物怪产的《神异经》和《海内十洲记》等地理博物体志怪书都署上他的名,说成是他的作品。而现实中的东方朔,正是一个喜读各种杂书,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仙家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虚妄迷幻的成分罢了。
    历史上的东方朔在性格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滑稽善辩和不拘常礼。仙家们在把他作为神仙来装扮时,也据此作了不少渲染。上面引到的他因屡次偷吃蟠桃而遭贬人间,已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汉武故事》中还写道:
    武帝斋戒七天之后,派方士栾宾率领数十人到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寻采仙药,终于找到了一种长生酒。武帝正想饮用,东方朔说道:“臣认得这种酒,请允许我先辨别一下。”便伸手夺过,一饮而尽。武帝大怒,想把他杀掉。东方朔说:“如果能把我杀死,那就说明这酒是假的,并不能使人长生,因此不值得可惜和发火;如果这酒是真的,即使杀也杀不死我,那又何须杀我呢?”武帝一听,只好把他放了。
    东方朔因偷摘仙桃被赶下界来,当西王母下凡与武帝会面时,他很想借机见见母亲,但又不敢贸然出来,便躲在窗子后面偷偷窥视。西王母发觉之后,对武帝说:“这小子喜欢干坏事,不懂规矩,很早就被赶出来,一直没回仙界去。不过他本性并不恶,不久就会让他回去,望陛下好生对待他。”
    这样一来,方士们笔下的神仙东方朔,毫不见有一点神仙的威严和神秘,只是一个滑稽顽皮的“老儿童”形象。这一效果,倒可能是仙家方士们始料不及的。它说明,所谓神仙根本就不是客观存在之物,而不过是人们借助想象编造出来的。而在想象和编造的过程中,又摆脱不了现实生活中人物原型的影响。
    把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虚幻化、神仙化,是方士们宣传他们的迷信学说常用的手法。在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希冀长生不死,永享荣华,热衷于访仙修道,在功名场上失意的士大夫文人也指望从虚幻的神仙世界中寻找精神安慰和寄托。这些因素使当时的方士们得以趁机大肆兜售他们的货色。因此由方士的炼丹术、巫师的符咒术和阴阳五行学以及老庄哲学融合而成的神仙学说,在两汉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炼丹熔金、修道服药、求神寻仙等迷信活动成为朝廷上下的一大景观。
    同时,不少仙家方士还忙不迭地奋笔著书.编造各种神仙故事,风气所及,连许多不是方士的儒者甚至不信鬼神的文人也写起神怪之书来。一时间,像《神异经》、《洞冥记》、《海内十洲记》、《汉武故事》、《汉武内传》、《列仙传》、《神仙传》等谈仙说怪的书应运而生。
    ……
展开
目录
前言
志怪小说的开山之作
——《琐语》
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的源头
——《山海经》
一代雄主的漫画像
——《汉武故事》
神仙家塑造的偶像
——东方朔
早期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上)
早期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下)
方士化的儒者
一一郭宪
望帝化鹃
汉代人心中神仙的画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