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另眼看和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55022
  • 作      者:
    吴越著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越,1932年5月出生,浙江省缙云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荣誉委员、联想集团顾问、浙江省缙云县文联名誉主席。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括苍山恩仇记》,五卷200万字,198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畅销70万套;另出版有《水浒传》(少年版)、《吴越评水浒》、《吴越品水浒》等系列专著,共100多万字,与戴春合作的史诗式长篇小说《悲欢世界》三部曲,纯学术著作《缙云县方言志》一册。

展开
内容介绍
  《另眼看和珅》以清代大贪官和珅为话题,以《清史稿》中的《和珅传》为线索,旁征博引,去伪存真,纵论其一生从式微到显达再到崩溃的过程和得失,同时旁及其他相关人物。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有贪官,但是贪到像和珅这种程度的,也实属罕见。是什么心态、什么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是什么人推波助澜引导他走上这条道路?是不是也有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请听耄耋老作家吴越先生通过讲故事、聊天的方式,为您娓娓道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剖和坤这只“麻雀”,既可以分析出现贪官的原因,也可以从中找出漏洞所在,加以堵塞。这就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和珅是将门之子,幼年并不贫穷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清史稿·和珅传》电视剧中,人们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中堂”,是对宰相、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尊称,就像人们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一样。那么,和珅一定是姓和名珅啰?其实不然。这是汉人不了解满人的姓氏传统,张冠李戴了。
  《清史稿》卷三一九的《和珅传》中,开宗明义第一段就说:“和珅,字致斋,钮祜(hu户)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正史中的“列传”,因为收录的人数太多,大都写得非常简略。《清史稿》中的《和坤传》,不但简略,而且写得很差劲,有的地方前言不搭后语,简直不知所云。其原因,就是因为和珅这个人物的传记很不好写。《和珅传》的第一稿,不但被嘉庆皇帝所否定,连起草的翰林都被罢职了;因此后任起草者难免有些胆战心惊,最终弄成了这个样子。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人,对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人,难免会一头雾水。因此下面要简单地解释几句。
  首先解释什么叫“钮祜禄氏”。简单地说,“钮祜禄”就是和珅的姓。
  满族人的姓氏很多,也可以编一本《满洲百家姓》。据《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清入关以后,一共有姓氏六百四十七个。姓氏的来源和组成情况比较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其中三分之一是《金史》中出现过的女真人姓氏,这是女真族的古姓。早先更多的满族人,特别在游牧时代,在水草丰盛的地方聚族而居,形成原始部落,生活非常简单,根本就没有姓氏,有的只有名字,有的连名字也没有。后来与外族的联系来往多了,为避免同名,往往在名字前面加上所在部落的名称,于是先形成了近似于姓氏的“准姓氏”,后来逐渐演变为正式的姓氏。例如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氏,叶赫就是地名,那拉则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叶赫那拉”,也就是叶赫地方、那拉河边的人。清兵入关以后,虽然有一部分人尽力张扬自己是满人,但也有一部分满人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旗人”身份,就借用汉姓。这种情况在清朝覆灭以后尤为突出。满族人很少有单姓,改姓的时候,有保留第一个音节的,例如姓“佟佳”的,就改姓佟;有根据含义改的,如皇族“爱新觉罗”,满语的意思是“金子”,所以爱新觉罗家族许多人就改为姓“金”;而有的人干脆选择《百家姓》中的第一个姓,自认姓“赵”。此外,蒙古人降了后金之后,满蒙通婚的结果,是一些蒙古族人变成了“旗人”,他们原来的姓氏,也变成了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了。
  钮祜禄是满族大姓,而且是女真时代的望族。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其实是汉人,原姓钱,后来改入钮祜禄氏。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满族钮祜禄氏,属于老满洲氏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地区。满语“钮祜禄”,就是“狼”的意思。“狼”是满族先世女真族的图腾之一。女真族人出于对狼的崇拜,以狼作为图腾,一部分人就用它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人对“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也曾经有过几度变化:辽国时期称“敌烈氏”,金国时期称“女奚列氏”,元朝时期称“亦气烈氏”,到明朝时期,才称“钮祜禄氏”。满清覆灭以后,旗人为避祸,大都改为汉姓,钮祜禄氏也不例外,有采用第一音节改姓“钮”的,也有根据含义“狼”的同音字改姓“郎”的,还有人把“钮”字的“金”旁去掉,改为姓“丑”的(按:汉族本有“丑”姓,是公孙丑后代的旁支)。
  因此,如果“较真儿”的话,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是错误的,应该称“钮祜禄中堂”、“钮祜禄大人”,至少也应该称“钮中堂”、“钮大人”。
  其实,满洲人的名字,早在入关之前,就已经有了汉化的倾向。努尔哈赤共有十六个儿子,都用满语取名字,例如多尔衮、莽古尔泰,都是满语,“代善”也应该是满语的译音,独有“皇太极”,分明是汉语,至少是汉语的音变。一说“太极’’就是“台吉”,也就是“太子”一词在满语中的说法。另外一个旁证:皇太极这个名字在满文中,按拼音看,应该是“阿巴海”。英文版的《清史》,所有的“皇太极”,都不是翻译成Huang-taiji而是翻译成Abahai,可见“皇太极”是汉名。再例如顺治皇帝的名字“福临”,也不是满语,而是汉语。入关以后的满人,用汉语取名字的就更多了。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满人的姓名,有的全是满语,有的半满半汉——姓氏用满语,名字用汉语。和珅的姓名,也应该是“钮祜禄·和珅”。和珅绝对是汉名。但是人们习惯于叫他的名字和珅,而忽略了“钮祜禄”这个姓,包括皇帝。于是以讹传讹,竟有人以为他姓“和”,叫他“和中堂”、“和大人”了。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小时候并不叫和珅,而有另一个汉名:“善保”。“和坤”这个名字,是他上学以后,启蒙老师给他另起的。“和”的解释有很多,不用细说了,而“坤”字,据《集韵》的解释,是“美玉也”。
  古人的“字”,一般都是长大以后自己起的。和珅字致斋,应该也是他自己所起,当然是汉名。
  下面解释《和珅传》中的第二句:满洲正红旗人。
  大家都知道满人也叫“旗人”。因为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满族人就是军民不分,以“旗”作为“方面军”的军事统辖单位。今天内蒙古还有“旗”的行政区划建制,相当于一个县,就是清代满族军事建制的传统陈迹。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辖境内所有人员,全部编入八旗。其建制是:一个牛录三百丁(相当于今天的两个连),设牛录额真(“牛录”是满语niru的译音,是“箭”的意思;满族人狩猎时集体出行,由头人负责所有的箭;“额真”是满语ejen的译音,“主”的意思;因此牛录额真可以直译为“箭主”,一般意译为“佐领’,)一员、代子(满语:fendeboshiku的意译,“代行者”的意思,是佐领的副手)二人、章京(来自满语janggin,实际上是汉语“将军”一词输入满语以后的音变;早先八旗中所有的头领都可以叫章京,清顺治十七年规定:固山额真即旗主称都统,梅勒章京即副将称副都统,牛录章京称佐领;后来军机处设有文职章京,掌管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四人。八旗的编制为五五制: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满语,原义相当于汉语的“游击将军”,辖一千五百人),设甲喇额真一人。五个甲喇为一旗(七千五百人,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半师或一个加强师),置固山额真(旗主)一人、梅勒额真(副旗主)二人。所有八旗人员,平时居住在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打猎,纳赋服役,听从汗王、贝勒的统率。“汗王”是全族的最高统帅;“贝勒”是满语be订e的译音,全称为“多罗贝勒”(满语:dorobeile),是第三等级的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战争时期,牛录、甲喇、旗,就是军事建制。——因为牛录实际上以部落或聚居区为单位,每个牛录的总人数有多有少,并不固定为三百人,只求近似而已。
  ……
展开
目录
前言 真假历史正史野史和演义
一 和珅是将门之子,幼年并不贫穷’
二 和珅上的是什么学校?他的学业如何?
三 英廉选中和珅做孙女婿,是和珅时来运转的开始
四 和珅胸罗万卷,为什么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五 英廉手眼通天,怎么叫和珅去当侍卫?
六 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的野史记载
七 和珅被乾隆皇帝赏识的主客观因素
八 办理李侍尧案件,和珅显示出才能
九 和珅学了满蒙藏文,在什么场合使用过?
十 和珅什么时候开始徇私舞弊?
十一 和珅怎么出卖点子赚钱?
十二 乾隆为何下江南?和珅是不是一路陪同?
十三 香妃是谁?和珅怎么借香妃做文章?
十四 和珅当崇文门税务监督,是否雁过拔毛?
十五 天下奇闻:和王申的老师拜和珅做老师
十六 是谁第一个弹劾和珅的?
十七 是什么人非要杀和珅不可?
十八 嘉庆是怎么处置和珅的?
十九 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分析
二十 奴才的奴才:“相府大总管”刘全
二十一 和珅共有多少财产?其中多少是贪黩所得?
二十二 和珅急流勇退,可以避免身败名裂吗?
二十三 和珅的儿子和儿媳妇
附录一 《清史稿》中的《和珅传》
附录二 《清高宗本纪》(与和珅有关部分)
附录三 和珅及相关人员编年表
附录四 和珅官职升迁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