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寨沧桑》处祖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金、厦二门,远控台、澎,近卫泉、漳,为海防重地。”由于厦门岛及沿海地区的开发相对较晚,直到唐代中叶厦门岛才有汉族迁入,而今厦门辖境内早建造的城池是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建成的同安县城。由于境内多山,社会动荡,匪患严重,民间为防匪患和土匪盘踞的寨和山寨在宋代已经大量出现,并延续到明清时期。明代初年,海防及海外贸易日渐重要,明政府开始在沿海设立巡检司和守御干户所,建立城寨。自明代晚期之后,厦门岛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港口;明末清初不但是郑成功抗清复明的基地,也是郑氏政权进行东、西洋贸易的基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明代初年建造的厦门城也成为了厦门城市历史的开端。因此,历史上的厦门始终与海防、港口相联系,厦门古代的城寨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的发展过程。
厦门城寨的形式和类型多种多样,除城池之外,还包括寨堡、土楼、铳楼、碉楼、关隘、防御墙等,其作用都是用于军事防御。其中,为设立行政治所和进行海防所构筑的城池和城寨是主体,在古代典籍上对这些城寨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而由民间修建的寨堡等,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史料上基本都没有记载。
近年来,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文物部门对厦门的古代城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2004年和2005年,厦门市文化局组织专业人员对明代厦门城遗址进行了两次试掘,取得了重要收获,2006年靳维柏、郑东所著《厦门城》一书,是厦门关于古代城址研究的第一部专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