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考古学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5771
  • 作      者:
    朱乃诚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乃诚,1955年出生于上海市,197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信息中心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考古学年鉴》执行主编。曾在湖北、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研究范围包括仰韶文化、良渚文化、中国文明起源、中国史前玉器、中国早期龙文化遗存,以及中国史前农业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3部。
展开
内容介绍
    1917年,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首次考订了殷代先公先王世系,成为我国新史学的开山。近百年来,我国历史考古硕果累累,古人类化石研究、原始村落再现、都城陵墓发掘……每一次都将我国历史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并形成了甲骨学、敦煌学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研究显学,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考古及研究学者,如王国维、罗振玉、安特生、梁思永、夏鼐、傅斯年等,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潜心工作和研究做铺垫,也就没有今天我国考古学的全面繁荣。
展开
精彩书摘
    李济主持的殷墟第二、第三次发掘仍然属于试掘,目的是了解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尤其是包括有甲骨而又未经扰乱过的堆积特征。发掘以探沟的形式进行。其中第三次发掘,在局部地段因不断扩方而形成了“大连坑”,并在“大连坑”底部发现了一个大窖穴,其内出土了轰动一时的大龟四版和各种陶器、陶范、石工具、青铜工具,以及象牙雕刻品、牛头鹿头刻辞等。这两次发掘共出土甲骨文3700多片,并且开始明确殷墟的范围实际超出小屯村以外。由于经验不足,李济对地层中出现的一层不含器物、质地纯正的堆积层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一股脑儿地沿用董作宾的说法,将这种堆积层统称为洪水淤积层。
    1931年春对殷墟的第四次发掘,是中国田野考古发掘史上的转折点。那时,李济等人由于发掘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而醒悟到殷墟中的洪水淤积层与城子崖夯土墙的地层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时有一位经过严格训练的考古学家梁思永,带着一套先进的考古发掘方法加入了殷墟的发掘。于是,李济决定采用大面积揭露方式寻找洪水淤积层。
    一个困扰殷墟发掘近3年、在史学界造成极大影响的殷墟曾被洪水多次淹没的说法被澄清了。原来所谓洪水淤积层是殷代建筑基址的夯土层。这一发现不仅使殷墟为商代后期的都域增加了一条确凿的证据,而且充实了最初对殷墟发掘的目的。从此,成片地揭露殷代夯土基址,寻找、复原殷代宫殿、宗庙建筑,成为与发掘寻找甲骨文同等重要的任务,并且掀起了一股寻找夯土的发掘热潮。其中在第六次发掘揭露的一座30米长、10米宽的基址上,有排列整齐的柱础石,这使考古学家们恍然悟出以往发现于夯土台上的石块的作用,纷纷按柱础石位置排列成行,摄影留作纪念。
    1928年秋至1937年夏,殷墟15次发掘的三大成果,分别是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甲骨档案库和王陵区墓葬。其中对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的发掘,历时最长,占了9次,即第4至第9次、第13至第15次。这9次发掘的地点近10处,其中以小屯宫殿区为主,发掘了20000多平方米,揭露出由北而南三大片、50多座建筑群基址。其中北片15座,称为甲组,是以寝殿和享宴为主的居住使用的建筑。甲组中的11号基址,南北长46米许,东西宽10.7 米,面积约500平方米,上面除发现有石柱础外,还有铜柱础。南片发掘了17座,称为丙组,主要为居住与祭祀类建筑。居中一片称为乙组,有21座基址,大都面积较大,但被洹河破坏不少,为宗庙建筑和铸铜场所;其中乙8号基址,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5 米,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在乙组建筑基址群旁,还有大量的小墓和车马坑,大都为当时的祭祀遗迹。 
    ……
展开
目录
壹 萌芽篇
一 金石学的开创与发展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传颂千年的鲁壁书和汲冢书
3.石鼓文的奇遇
4.闪耀着光辉的河朔考古
5.乾隆传旨金石复兴
二 金石学向考古学的转变
1.神奇的甲骨文与神秘的商史
2.藏经洞藏着一门国际显学
3.沙漠探险与流沙坠简问世

贰 开创篇
一 史前遗存的发现和中国考古学的兴起
1.一位地质学家的改行
2.西阴村的召唤
3.裴文中的佳运
4.东方明珠——城子崖
5.举世瞩目的后岗三叠层和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
二 光辉的历史考古开端
1.殷墟发掘Ⅰ:追寻迷人的甲骨文和夯土
2.殷墟发掘Ⅱ:惊心动魄的王陵发掘
3.西北科学考察团的业绩
4.斗鸡台上的学问

叁 发展篇(上)
一 早期人类化石追根
1.周口店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
2.蓝田人的发现和研究
3.泥河湾的疑案和元谋人的发现
4.早期智人的发现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二 绿色革命探源
1.庙底沟遗址发掘留印记
2.意义深远的大汶口
3.石岭下的功绩
4.齿刃石镰之谜与八千年的尘埃
5.别开生面的河姆渡
6.彭头山上爆出大冷门
7.不甘寂寞的辽河
8.华南的启示
9.最新的线索
三 原始村落再现
1.半坡遗址树丰碑
2.完整的姜寨村落址
3.奇特的下王岗长屋
四 文明火花闪烁
1.五千年的历史性会面
2.良渚升起一颗启明星
3.巍巍城堡振雄风

肆 发展篇(下)
一 早商文化研究和夏文化探索
1.郑州二里冈的重要信息
2.享誉学界的二里头遗址
3.偃师有座商城
4.晋南夏墟之梦
二 灿烂的殷都文明与方国文明
1.殷墟发掘Ⅲ:辉煌的宫殿址与王都布局
2.殷墟发掘Ⅳ:独领风骚的妇好墓
3.扼居要冲的盘龙城
4.难忘的三星堆
5.赣江秘史
三 五彩缤纷的两周考古
1.捷报频传的周原考古
2.不灭的丰镐希望
3.琉璃河畔寻燕侯
4.晋侯墓地和虢国墓地上的风波
5.擂鼓墩地下乐宫的旋律
6.灵山下的一块引导石和中山国的一个秘密
7.发掘十年的秦公大墓
四 争奇斗妍的历代都城考古
1.汉长安城的雄姿和秦咸阳宫的风采
2.几度兴衰的汉魏洛阳城
3.穿流沙寻邺城
4.魂牵梦绕隋唐长安城
5.北京城胡同里的文章
五 宏伟的陵墓发掘
1.亘古之谜始皇陵
2.珍贵的地下书库
3.石室藏玉衣
4.宝贵的地下画廊
5.神秘的地下宫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