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16181
  • 作      者:
    何晓炜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应用近年来乔姆斯基在最简方案框架下所提出的语段理论,讨论了英、汉双及物结构不同句式间的结构关系、语义表达、推导机制及两种语言间的结构差异等问题。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生成语法的双及物结构研究历史,以及乔姆斯基新近提出的语段理论及其分析技术。此外,《英汉双及物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收集的多种语言的双及物结构语料对不同语言学流派的双及物结构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控制与格结构中两个补语的合并顺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差异?本小节我们试图应用生物语言学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上述问题。我们依据Chomsky近期提出的有关语段理论及语言差异理论,试图对英汉双及物结构及其相关结构做出统一的解释。
    如前文所述,近期大多数研究者,如Peset sky(1995),Harley(2003)。Bech&.10hnson(2004),Miyagawa&Tsujioka(2004)等在双及物结构两个句式的分析中都没有采用共同的题元阶层,认为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有不同的论元结构。如果我们以动态合并生成的模式分析这类研究者所提出的结构,假设这种分析所涉及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为名词性词组,在双宾语结构中动词先和直接宾语合并,再与间接宾语合并;在与格结构中动词先和带间接宾语的介词短语合并,再与直接宾语合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如果动词后边有由两个名词性短语构成的补语,直接宾语先和这个动词合并;如果动词后的两个补语由简单名词性短语和介词短语构成,动词先和介词短语合并。那么如果动词后两个补语由介词短语和从句构成(如saytosb.tha tclause),或动词后的两个补语由名词性短语和从句构成(如tellsb. that clause),动词又应先和它的哪一个补语合并呢?是什么因素在左右双及物结构VP内各成分之间的合并顺序?Chomsky有关生物语言学的相关论述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将根据Chomsky要从生物语言学角度对内在性语言进行研究的观点,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如前文所述,人类语言机能的运作必须符合生物体的运作规律。语段概念的提出以及将语言机能的处理单位确定为语段,正是考虑到作为生物器官的语言机能的处理能力以及语言机能的运算效率。这样,生成语法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同时具有生物学意义。作为生物实体的语言机能,它的运作必然会受到生物体运作规律的制约。作为完美的生物实体,语言机能的运作应当具备运算效率,应当遵循生物实体的运作规律。例如,语言机能一次只能处理有限的结构,只能在活动记忆中容纳有限的结构信息量。句法操作涉及探针(probe)和在局域(local)内的目标(goal)所建立的关系,应尽量减小搜寻(tominimisesearch)。为了减少运算负担,提高运算效率,句法结构的推导要以语段为单位进行。这些都体现了作为生物语言学的生成语法的研究理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成语法及其研究方法
引言
1.1  生成语法与传统语法
1.2  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
1.3  生成语法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1.4  语段理论与生物语言学
1.5  语言机能的系统模式
1.6  生成语法的研究方法
1.7  小结

第二章  双及物结构的界定及其相关研究问题
引言
2.1  相关术语及双及物结构句式的基本形式
2.2  双宾语结构的界定及类型
2.3  句法关系及成分统制
2.4  双宾句的结构层次
2.4.1  双宾句的结构认识
2.4.2  三分枝结构与双分枝结构
2.4.3  双宾语结构的双分枝结构分析
2.5  名词性短语的句法分布及其英汉结构差异
2.6  小结

第三章  双及物结构生成语法研究回顾
引言
3.1  转换分析法之前的研究
3.2  转换分析法
3.2.1  Larson(1988)
3.2.2  Aoun&Li(1989)
3.2.3  汉语双及物结构的转换分析研究
3.2.4  被动化分析存在的问题
3.3  致使拥有分析法
3.3.1  Kayne(1984)
3.3.2  Pesetsky(1995)
3.3.3  Harley(2003)
3.3.4  Beck  &  Johnson(2004)
3.3.5  汉语双宾语结构的致使拥有分析法
3.4  APPL结构分析法,
3.4.1  Marantz(1993)
3.4.2  Pylkkanen(2002)
3.4.3  Anagnostopoulou(2003)
3.4.4  Miyagawa  &  Tsujioka(2004)
3.4.5  Soh(2005)
3.5  最简方案的早期分析法
3.6  小结

第四章  双及物结构之间的关系及语义表达
引言
4.1  双及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4.1.1  动词类别对句式选择的限制
4.1.2  名词性短语的语义因素对句式选择的影响
4.1.3  句式意义差异因素的限制
4.1.4  双及物结构的语言习得研究
4.1.5  语言类型学研究
4.1.6  新句法理论的启示
4.1.7  双及物结构与题元阶层
4.2  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
4.2.1  双及物结构的语义表达的相关研究
4.2.2  双及物结构语义分析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4.2.3  双宾语结构的语义表达
4.3  小结

第五章  语段理论及语言结构差异理论
引言
5.1  语段理论
……
第六章  双及物结构的生成分析
第七章  双及物结构的句式选择及重型名词短语移位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