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首败:甲午年的中日决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01574
  • 作      者:
    师永刚,张凡编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化历程为何曾两次被日本强行中断?<br>    日本人为什么会用打败中国作为对自己脱亚的检阅?<br>    被打败的甲午一代为什么会师从日本?<br>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br>    ——梁启超<br>    1894年,甲午海战,一战而众人皆醒。<br>    甲午海战的失败,正式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也吹响了新变革的号角。<br>    我们不妨站在历史身后,重新解读这甲午前后五十年。<br>    百幅历史图片资料还原历史真相,首度披露3D模拟海战图再现战争现场。<br>    重读历史,最感慨莫过于已经窥见结局,却偏要捏着汗、流着泪、看那些正在舞台中央的人与无法逆转的命运抗争。<br>    而今天的我们敢正视与日本的差距吗?能打赢当代的中日海战吗?
展开
内容介绍
    1894,甲午年。<br>    更多的人熟悉这个年份是因为一支庞大海军的覆灭。1894年的中国如一艘出海的巨轮,刚刚醒来就迎面撞上了冰山。这是致命的一击,比1840年来自西方白人的枪炮声更为沉重。这一战击碎的不仅是清王朝无法修补的体制,更撼动了封建统治下的人心。"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的说法在1840年已不绝于耳,现在人们终于明白这个变局是什么--那是古老、僵化的帝国体系的结束,是新的文明以极其野蛮的方式侵入。<br>    我们试图重新回到甲午年的现场,在日本人的照片、西洋人的明信片、中国人的旧图册中梳理和打捞那些残存的证物,追求并尽量接近真实的历史。<br>    没有什么比重读历史更让人感慨,大戏开场,后来者已经窥见结局,却偏要捏着汗、流着泪、看那些正在舞台中央的人与无法逆转的命运相抗争。<br>    我们正如此站在历史身后,解读这甲午前后五十年。
展开
精彩书摘
    甲午年,1894年。<br>    写下这个坐标式的年代,可以顺着历史的灰烬找到那些消失的人和事。更多的人熟悉这个年份是因为一支庞大海军的覆灭。一支名义上称之为世界第七,或者世界第八——总之世界排名靠前的海军悲剧性地毁灭了。<br>    闭上眼总能想象到那艘庞大豪华的泰坦尼克号,1894年的中国正如那艘出海的巨轮,刚刚醒来就迎面撞上了冰山。这是致命的一击,比1840年来自西方白人的枪炮声更为沉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接连不断的打击都像重重的敲门声,捶在帝国即将崩溃的门楣上。但最重的一击,来自东方。<br>    “一战而人皆醒矣”、“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一个相当委婉的说法,中国醒来了。事实上,一战而击碎的不仅是李鸿章无法修补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精英阶层的人心。千古未有之大变局的说法在1840年即已流行一时,现在人们终于明白这个变局是什么,那就是古老、僵化的帝国体系的结束,新的文明以极其野蛮的方式侵入。<br>    没有什么比重读历史更让人感慨,大戏开场,后来者已经窥见结局,却偏要捏着汗,流着泪,看那些正在舞台中央的人与自己无法逆转的命运相抗争。在戏说历史的潮流中,我们试图重新回到甲午年的现场,在日本人的照片、西洋人的明信片、中国人的旧图册中梳理和打捞那些残存的证物,追求并尽量接近真实的历史。因为真实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够立足的根本。<br>    1891年,19岁的光绪亲政。这位年轻的皇帝引起了域外观察者们的额外注意,没有人想到两年后的战争会摧毁一个帝国的根基。大清皇帝学习英语的新闻成为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的切入口:“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大清国开始发生该国历史上最大的变化。毫无疑问,这种变化将在今后若干年里对整个帝国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打开保守封闭的枷锁,将大清国带入人类进步历史的前沿。总之,这种进步将超越过去50年变化的总和。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清国最高统治阶层最近发生了重大的政策变化。在数万万清国人中,有一个人思想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每一个人,他就是大清国皇帝陛下。”<br>    让《纽约时报》作出如此判断的是光绪的一个行动:“今年20岁的大清国皇帝陛下(在大清国,人民称他为天子),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而这件事是由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告知全国的。皇帝陛下学习外语这一消息真让此间人士感到意外,他们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br>    在今天看来似乎只是一条花边新闻,但这已经足以让这份在美国逐渐产生影响力的报纸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屈尊学习外语,是因为他和他的政治顾问们都认为,死死保住3000年前就形成的‘老规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应付当今列强,必须相应地改变国家制度。他的政治顾问们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出了很高的智慧和胆量,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胆敢苟同类似的想法。皇帝陛下周围的一些大臣甚至希望,大清国未来应该在文明国家的行列中占据一个适当的位置。”<br>    倘若中国历史的前行按照上述逻辑推行,在1900年前后中国就应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了。《纽约时报》的推测看来绝非妄言,但显然光绪仅仅是玩票之举,如果把他看成一个热血青年,那么应当看到他当时所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于传统古籍,新鲜的玩意当然会吸引他,如摄影、火车以及英语。但也仅此而已,倘若以为这位皇帝此时已经开始有变革之举,或者就此开始现代政治制度演练则纯属妄想。即使皇帝开始学习英语,即使帝国已经派了一百多名未来的精英前往西方学习,也未能改变急转直下的帝国命运。<br>    师永刚,“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三毛私家相册》《邓丽君私家相册》《雷锋1940—1962》《红军1934—1936》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成为媒体焦点。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解密读者》四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他主编的《中国时代》上下两卷,多次入选各地好书奖。<br>    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br>    ……
展开
目录
序言 转折时代的命运<br>第一卷 黄金时代:中兴的选择<br>甲 皇帝:一个与三个<br>乙 明治群英谱<br>丙 恭亲王与总理衙门<br>丁 曾国藩与士林之风<br>戊 女人当国<br>第二卷 青铜时代;甲午之战<br>甲 上兵伐谋<br>乙 和尚的理想<br>丙 决战于东海之上<br>丁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江湖<br>第三卷 白银时代:甲午后的中国<br>甲 师从日本<br>乙 紫禁之巅的耻辱<br>丙 甲午一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