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京胡与琴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02454
  • 作      者:
    楼庄东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京剧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纷呈的流派、闻名的角儿,在京剧舞台留下了辉煌的成就。在他们背后,京胡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功不可没,而琴师出神入化的操奏更使其魅力得以彰显。《中国京胡与琴师》填补了京剧史的一大空白,六百多位横跨一个多世纪的琴师在本书粉墨登场,珍贵的琴师、京胡照片极具京剧史料研究及艺术欣赏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楼庄东<br>    京剧琴票,京胡藏家,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理事。<br>    祖籍宁波,生于上海,白幼从父习琴。“老三届”高中未毕业遭“文革”,“下海”入宁波市京剧团拉琴十年。“文革”后返沪转行谋生。为补憾如愿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夜大)中文系,余暇活跃于票界。<br>    多年来,从拉琴到品琴、藏琴,并钟情于琴文化的探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京剧界有很多卓有建树的琴师名家,也有不少爱好者在演奏京胡的同时热衷于对京胡品鉴和收藏。上海琴票楼庄东对琴文化的探索情有独钟。多年来,他勤奋好学,处处留心与京胡有关联的人、事、物,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终于汇成这本《中国京胡与琴师》。书中记载了京剧史上有名姓的琴师不下六百多位,这些为京剧发轫、发端、鼎盛繁荣作出非凡业绩的琴师,因为是灿烂辉煌京剧舞台上的配角,是红花边的绿叶,所以有时不像京剧史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角那样儿被人关注。《中国京胡与琴师》可说是填补了京剧史的记载空缺。伴随京剧诞生,京胡艺术也同样跨越了四个世纪,书中所述的琴师,高手云集,群星荟萃、后继有人。京胡,它的来历、演变及与皇门的“联姻”、所蒙受的“不白之冤”、京胡成型乐制变革之先驱等历史背景,书中作了详尽介绍。书中展示大量京胡名家的演奏照、生活便照,以及他们傍角时所拉的饱含历史沧桑的京胡,许多都是第一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又因伴有琴师的花絮使本书更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越剧班操主胡时,试验着把京胡的一些过门融进越剧,把京剧托腔的一些技法引进越剧伴奏。用京胡(西皮)的定调来演奏越剧(四工腔);用京胡(二黄)定弦来演奏越剧(尺调腔);用京胡(反二黄)定弦来演奏越剧(弦下调),借鉴京剧的唱腔,创造越剧很多新腔。<br>    他被称为越剧音乐巨匠。<br>    丛鸿逵<br>    (1912—1999)<br>    丛鸿逵,字赞华,回族,天津市人,人称“丛四爷”。京剧票界名琴师,著名梅、余派研究家,天津文史馆馆员。<br>    1931年就读南开大学,两年后转入税务专门学校上海分校。毕业后,历任上海、天津、南京等海关的稽查员。1946年离职。在郑州创办泰华公司。主要在上海、河南等地经营煤炭、棉花等生意。建国后,任天津市和平区建华剧团教务主任,1962年因故退职。<br>    丛先生一生热爱京剧艺术,尤善京胡演奏。早年师从孙朗臣(天津“雅韵国风”票房名琴师)习琴,后得到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名家指教,受益匪浅。晚年的丛先生多从事京剧教学工作,在继承余派、梅派的演技上培育出多位著名演员。张芝兰、孟宪容、刘志广、郭守礼、李运生等“下海”前都受到他的指教。同时,他又收李恩藻、刘震国、荆北明、陈平一等为弟子,薪传其艺。<br>    1933年在天津电台录制京剧余派演奏录音资料,并多次广播。<br>    1990年出任全国业余京剧比赛评委。发表文章有《纪念余叔岩》、《李佩卿演奏技法》、《廿世纪天津京剧的一鳞半爪》、《记天津“下海”的几位旦角票友》、《回忆张伯驹先生》、《“谭二”先生让贤》、《老一辈京胡票友》等。生前曾任天津京剧团国际票房理事、全国京剧票友研究会名誉会长。<br>    关际民<br>    (1912—2007)<br>    关际民,北京名琴票。自幼喜欢京剧,听老唱片学拉京胡,由于其父在北平政府任职,结交梨园人士,见儿子喜欢操京胡,就托人让儿子拜了赵砚奎为师。虽说有了老师,但总体是自学为主。由于赵砚奎的关系,关际民加入了梨园公会。这样关际民一面在电灯公司上班,一面又能在梨园接活操琴了。30年代后,关际民有时去“富连成”科班给学员吊嗓操琴,偶尔也入明场演出。关际民经常为陈少霖吊嗓操琴,有时也随班到外地演出,并有幸结识杭子和、白登云两位鼓师,白登云还带关到其家,为其子白云鸣吊嗓操琴。那时期,他还常给奚啸伯、张伯驹吊嗓操琴。<br>    关际民由于参加了“银库王”为儿子王瑞芝成立在小厂胡同的票房,所以和王瑞芝关系密切,他钦佩王瑞芝的琴艺而成为其“追星族”,苦练王派拉法,有时还为王瑞芝作替工。。]947年北京长安大戏院赈灾义演由杨宝森、陈少霖、杨荣环主演的《四郎探母》,本应由王瑞芝、杨宝忠操琴,因王先生有事,就由关际民替工,一直到杨宝森上场后由杨宝忠接。又比如‘1950年故宫博物院由张伯驹演出全本《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又因王先生有事,亦由关际民替工。1957年王瑞芝进北京京剧院,关际民更有机会接触王先生,除在票房学习外,还经常去王府中求教。并在王府结识另一位北京名琴票乐匋先生,关际民、乐匀向王瑞芝问艺操琴,乐先生则教王瑞芝和关际民学打太极拳,三人的交情非常深厚。<br>    关际民除一生热爱操琴外,还钟爱书法艺术,具有较高的书艺修养。<br>    郭家驹<br>    (1913—1980)<br>    郭家驹生于天津,自幼习琴。1938年开始在北京、奎德社京剧班拜师商冠英。1940年在林西矿务局教授京剧。1943年在天津河北影剧院为李宗义操琴。1945.年在天津北洋戏院同德社操琴。1948年在东北角大观楼戏院操琴。同年又转到南市大舞台戏院操琴直至1952年。1953年在天津北门“宝和轩”清音组操琴。1954年到德州为杨玉娟操琴。1957年在东北鞍山为张少臣、李铁英操琴,下半年转到天津京剧团。1962年由于身体不适离开天津京剧团,在和平区京剧辅导社给各企业京剧团辅导。1964年为民族文化宫京剧团操琴。其子郭丹为天津琴票。1980年去世。<br>    ……
展开
目录
序一<br>序二<br>序三<br>序四<br>序五<br>京胡史话<br>琴师荟萃<br>附:因资料匮乏而无生平介绍的琴师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br>琴祭<br>中国琴师音序索引表<br>声震琴界 律动梨园<br>后记<br>附记<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