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儒家与基督教利他主义比较的视阈
第一章 儒家的"人之始"与基督教的"神之始"
第一节 从道德主体论向度,对儒家与基督教人际原则之审视
第二节 从道德本体论向度,对儒家与基督教利益原则之审视
第三节 从道德价值论向度,对儒家与基督教价值原则之审视
第二章 儒家的"此在性"与基督教的"彼岸性"
第一节 人际形态对利他主义产生性质的作用: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
第二节 经济形态对利他主义产生性质的作用: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第三节 文化形态对利他主义产生性质的作用:道德优位与理性优位
第三章 儒家的"人性善"与基督教的"人性恶"
第一节 维系统治与拯救心灵--两种利他主义的不同指向
第二节 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两种利他主义的不同依据
第三节 时间先构与逻辑先构--两种利他主义的不同建构
第四章 儒家的"人之本"与基督教的"神之本"
第一节 儒家的人性之仁与基督教的神性之爱--两条利他之路起点之差异
第二节 儒家的修身在己与基督教的救赎在神--两条利他之路途径之差异
第三节 儒家的内圣外王与基督教的天堂永生--两条利他之路目标之差异
第四节 儒家的伦理宗教与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两条利他之路形态之差异
第五章 儒家的"政治化"与基督教的"宗教化"
第一节 秩序的存在纬度与建构的方式
第二节 儒家的道德与政治的联姻
第三节 基督教的宗教与道德的密合
第六章 儒家的"世俗性"与基督教的"神圣性"
第一节 建构人与人的和谐,对儒家与基督教人际原则的借鉴与转换
第二节 建构人与自身的和谐,对儒家与基督教利益原则的借鉴与转换
第三节 建构人与社会的和谐,对儒家与基督教价值原则的借鉴与转换
结语 期盼一个"和谐"的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