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化佛教与佛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084399
  • 作      者:
    白化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白化文编著的《汉化佛教与佛寺》这本书中的一部分篇章,原来是对着《文史知识》的口径编写的,力求能达到深入浅出。是否做到了,不敢说,但我确实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后来续写的一些文章,也与这样的写法一致,慢慢地形成了我个人的文风。细心的读者若是赏脸常读在下写的这些东西,当可逐渐体会到,不论优劣成败,这种文风自有其特色,起码,文气是前后贯串的,读起来顺畅。这是从行文看。从内容看呢,我也力求在吸收先辈留下的滋养时,在每一篇章中加进一些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不过分地当文抄公,竭力避免人云亦云。
展开
作者简介
    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19S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教授。 <br>    已发表的单行本著作32种,主要有《佛光的折射》(1988),《敦煌文物目录导论》(1992),《<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1992),《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1998),《学习写对联》(1998),《佛教图书分类法(改定本)》(2001),《承泽副墨》  (2002),《<行历抄>校注》(2004)等。自1975年以来,发表单篇文章约100篇,书评约80篇。 <br>    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担任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编委,《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br>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br>    本册《汉化佛教与佛寺》为该丛书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释尊成道日,汉化佛教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即俗称“腊八”而本名应为“成道节”、“成道会”的日子。中国佛教徒在这一天用各种米和果物等杂煮作粥供佛,象征悉达多在河边浴罢为恢复体力而食糜。以后,吃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中国民间习俗。<br>    释尊成道后,自然想到传道。传给谁?他首先想到的是和他最熟悉的侨陈如等五位。于是动身去寻找,在鹿野苑找到了他们。关于此苑有一美丽神话:五百位仙人在此遇见美女,失去神通而堕落。故又名“仙人堕处”。当时属波罗奈国,在今印度北方邦东南部瓦腊纳西城(旧称“贝拿勒斯”,1957年起改今名)西北约十公里处。<br>    接下去就是“转法轮”,是为第七相。这一相包括的时间最长,讲的是佛成道后说法普度众生的事。释尊三十五岁成道,八十岁入灭,转法轮的时间是四十五年,一般常算个整数,就说五十年。法轮是对佛法的一种比喻称呼。转法轮,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佛说法能摧破众生的一切烦恼邪恶,正如转轮王转动轮宝(即前面说过的对战车及其威力的神化)摧毁山岩一般;另一则喻佛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br>    释尊为忻陈如等五人说法,五人心悦诚服,表示“皈依”(义为“归投依伏,如子归父,如民依王,如怯依勇”)。从此佛教具足了佛、法、僧三宝,开始建立,这被称为“初转法轮”,从此“法轮常转”。<br>    佛(全译“佛陀”)本义是“觉者”、“智者”,本指一般的觉者(觉悟了的有头脑的人)。佛教给予它特指性含义,指佛教中取得最高成果者,其具体内涵将在本书中以下各节分述。释尊是佛教的创立者,理论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祖师爷,当然是“佛”。小乘认为,只有释尊才能称“佛”。大乘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所以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数。汉化佛教采用大乘的说法。但释尊当然是佛中之佛,至高无上的佛。<br>    下面先说“僧”(全译“僧伽”,意译“和合众”),即信奉佛教教义出家修行的僧团,需四人以上。初转法轮时连佛带忻陈如等五位(后称“五比丘”)共六人,成立了第一个僧伽。<br>    再说法,法指佛法,一般指佛所说的教法,包括各项教义、教规(清规戒律)等,即佛教的理论和规章制度,而以理论为主体。释尊说法,当时口耳相传,释尊入灭后才有佛经来记录。释尊究竟在初转法轮时说的是什么法,后来又说过什么法,已经很难穷究。<br>    在本书的开头,已经对佛教哲学作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再简略地把汉化佛教所传的基本教义述说一番。至于佛教各宗派独有的义理,限于篇幅,不赘述。<br>    佛教认为“诸法由因缘而起”。因和缘,指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成后果的原因和条件,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条件为因,起次要间接作用的条件为缘。缘起,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处于这种因缘中,即因果联系中,依一定的条件起变化。后来的佛经中把这种因缘中有关生死根源的哲理思维部分加以系统化,传下来“十二因缘”:<br>    无明:愚痴,不知,即不明白事物并不像世俗人等所理解的那样。<br>    行:种种行为、行动,它们都是在有因果联系的不停的运动中形成的。推动这种形成的“力”(非人力而为神力)也包括在内。<br>    ……
展开
目录
一 佛光的折射<br>二 释尊的生涯<br>三 佛像与佛寺<br>四 山门与天王殿<br>五 大雄宝殿<br>六 菩萨<br>七 观世音菩萨<br>八 中国的罗汉<br>九 汉化的诸天<br>十 藏经与藏经阁<br>十一 塔与经幢<br>十二 受戒与戒坛<br>十三 僧人生活与佛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