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这一百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363657
  • 作      者:
    曹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博书画大师丛书<br>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访谈录<br>    山野有奇才——记百岁书画家袁思齐先生<br>    百岁袁思齐艺术创新不停步<br>    百岁老人越活越精神——重返昆明再访袁思齐散记<br>    教你活到一百岁书画大师袁思齐近况新作之一<br>    仁者寿书画大师袁思齐近况新作之二<br>    游于艺书匦大师袁思齐近况新作之三<br>    在云南挂职期间购书清单与随感<br>    古诗·袁思齐
展开
作者简介
    曹鹏,博士文化学者、美术评论家、画家、报刊工作者,先后在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十年,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攻艺术与传播两大专业,旁及文史,茶艺、美食、收藏等杂学,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2008年至2009年参加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挂职任云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现任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应邀讲学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创办并主编过《中国书画》、《中国印》、《美术图书评论》以及《主流》杂志、《收藏文摘》杂志,是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出版有《大师谈艺录》一二两册、《慕然回首名家访谈评论>、《闲闲堂茶话》插图本、《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国媒介前沿》、《媒介市场创意策划实务》、《把脉中国传媒》等二十余种著作,画作在国内数十家报刊发表,为多位名家作品集作序。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艺术家,百岁老人袁思齐老先生1930年就在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本科毕业,到今年已经是八十载光阴过去了,他的艺术道路可谓漫长,世界上恐怕极少有人能活到大学毕业八十年之后吧?至今他还能创作不止,事实上已经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对于百岁老人,能自己走路就已经很不简单,能写能画就更不可思议,而袁思齐不仅能写小楷、刻半寸石印、刻铜、作画,还真心实意地学习研究,认真努力,要继续提高进步!
    袁思齐是个奇迹,不仅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文化奇迹。他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世态度、艺术风格与成就,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是歌德所说的“这一个”,与众不同,无法复制。
展开
精彩书评
    美术界最有价值的访淡录。
    ——陈传席 著名美术史论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曹鹏所做的访谈,被定义为“一项文化‘抢救’工程”。“抢救”两个字用得好!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理解这套书的价值。能留下这些大师对艺术及人生的笫一手资料,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赵泓 资深出版人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人们读此书,有面见大师之宜,实在难得。书中被采访者都是名家巨擎,其言一出,当必反响于世,泽被后人。
    ——《中华读书报》
    
    论人、讽世、忆往、揭秘,牵涉文化学术诸多领域内的人与事。有学林艺苑逸闻,也淡往忆旧、品评人物。
    ——《中国青年报》
    
    曾鹏先生所为,其实是陪“文化老人”聊天,打捞历史记忆。书中所录,虽多属记忆片断,然而碎金片玉,往往见宝。
     ——《南方周末》
    
    这套书每本我至少要1OO册毛边本——少于100册我就会得罪人,朋友们不够分!
    ——胡同 网络旧书店布衣书局总经理
展开
精彩书摘
    古诗·袁思齐
    在昆明写给女儿的邮件
    快结束挂职返回北京前一个月,我和女儿曹加瓦开始通邮件,由于上初二的孩子功课紧,总共只往返了三次六封,我在信中都提到了袁思齐老人,写邮件时未想到公开发表,但是重读后感觉,也还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访谈的吉光片羽,所以便附在此处。
    一
    瓦瓦,你好!
    唐代佚名诗人五言诗一首: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上午我请袁思齐老先生写这首诗,他说太好了,适合忘年交,其实,这首诗应是唐代年轻女子写给年长的才子(如李白、李商隐这类人物)的情诗。古人四十即可称老,也就是两人相差至少有四十岁。人生有时就是这样阴差阳错。
    爸 2009年11月3日 于昆明挂云居
    以前也读过一些这种意境的诗,都是相见恨晚,抑或是生不逢时,有缘无分。在当今这个言情+肥皂=电视剧的公式泛滥的时代,这样的情节连三岁小孩怕是也能道出个一二。
    不轰轰烈烈,却也刻骨铭心。在现实中,不会有玻璃鞋和永不凋谢的玫瑰,也没有王子和仙女,“幸福到永远”也许只是一个梦;但是人的青春不能永驻,终会有一天清晨发现自己容颜已改,既然如此,遇到便为缘,真爱是不受年龄、环境限制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
    瓦
    失题
    [清]徐昌绪
    茶瓜留客午风清,话到桑麻便有情。
    除却求诗兼送酒,花南绝少叩门声。
    今天给你讲一首清朝人的诗——说是清朝人的诗,我也不大确定,因为不是从书上读来的,而是从网上看到的,没有出处,准确地说,只是徐昌绪曾在一面纨扇书写过这四句诗,原物及图片我也没见到,但是,这四句诗还是有意味的,于是抄给你,哪天若寻找到此诗正式出处,再更正也不迟,反正我们只是欣赏其妙处。
    论文论诗有一句常谈,就是好诗都被唐人写尽了。当然,唐诗达到了中国诗歌的顶峰,但是,并不等于后人就没有余地了。事实上,直到清朝乃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有写格律诗而取得很高成就的。这里介绍的徐昌绪,是清代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当过翰林,在地方上有建树,而且有书碑传世,以他的地位与水平,该是可以写出这样的诗作的。
    袁思齐老爷爷当年启蒙练书法,就是用的徐昌绪的《蚕神碑》,因为当年印刷价高,乡村孩子买不起碑帖,只能是就近传拓本地有名的碑刻,方便而且便宜。据袁老说,此碑是颜体,也就是说,学童习字过去讲究从颜入手,买不起颜碑,便临后世写颜体的名家,如云南的钱沣也写颜字。
    这首小诗写的是文人退隐乡间的闲适生活,意思很平白浅显,但比较流畅生动。从陶渊明、杜甫、陆游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这种情调。
    ……
展开
目录
总序 换个角度看大师
引言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上篇 袁思齐说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访谈录

下篇 说袁思齐
山野有奇才一记百岁书画家袁恩齐先生
百岁袁思齐艺术创新不停步
百岁老人越活越精神——重返昆明再访袁思齐散记
“教你活到一百岁”书画大师袁恩齐近况新作之一
“仁者寿”书画大师袁恩齐近况新作之二
“游于艺”书画大师袁思齐近况新作之三

附录
在云南挂职期间购书清单与随感
古诗·袁思齐在昆明写给女儿的邮件
超载而归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