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台需要由中国最高的核心层会议决定的手术;这是
在特别敏感的政治运动时期,被各种力量关注的一次手术。
夜已深了,人民大会堂的一个会议厅亮着灯。在唐由之医生的记忆里,那次深夜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召开的会议,时间是1975年年初。这是一次党内最高级别的扩大会议,议题是研究毛泽东主席所患白内障的手术治疗问题。
其实,大约早在上一年的4月,主席在武汉下榻东湖宾馆时,经过检查,他的双目已近失明,确诊为患老年性白内障所致。这对需要批阅众多文件的一国领袖、嗜书如命的学问家和诗人,没有比这更痛苦和更难忍受的了。
这时,中国开展“文化大革命”已经第九个年头,依然看不到鸣金收兵的趋势,国家最高政坛上不同的力量似乎处于制衡的阶段,此时,一国统帅的身体,多么至关重要!这次会议,就是确定治疗方法和主持这项工作的首席专家的问题。会上待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西医和中医两种,为了全面听取意见,唐由之这位“党外人士”,作为中医组的主要成员,被“扩大”进这次国家级高层核心会议现场。
会场里的座位呈倒u型排放,他和中医眼科组的高培质医生、西医眼科组的张晓楼医生等并排坐在倒u型左侧的第二排。在他们前排就坐的,都是人们在公开播放的中国新闻纪录片经常看到的熟悉身影。会议厅的正中,分别坐着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右侧坐着韦国清、华国锋、吴德等;左侧坐着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虽说是第一次参加这个级别的会议,可唐由之的确没想到,一下子能亲眼见到这么多国家级的“大人物”。
夜已深,大家都没有倦意——要研究的议题,直接关系到毛主席的健康啊!周恩来总理主持这次会议,他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议题和简要情况,接着,转过头来问张晓楼,“你们西医组认为,如果用你们的方法给主席做手术,有多大把握?”
其实,总理心里是有数的。自从在杭州为主席检查眼病以后,总理就把参加会诊的眼科专家分成了两组:西医组和中医组。要求他们用各自的方法,同时开展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对照研究,选择的病例,在年龄、病况和身体情况,尽量接近主席。这次会议,就安排在经过三个月的比较研究之后。两个医疗组都带着研究记录的医疗数据和工作小结,来到现场,向决策层的领导作汇报。
会场里,几乎每个人都正襟危坐,唐由之发现,只有一个人不时地起身,在U型座位的后面走动。她就是名声赫赫的“文革旗手”、主席夫人江青。
西医组由张晓楼代表作汇报,他站起身,用平稳的声音向会议报告了研究情况,结尾时说:“鉴于主席身体的健康状况,用我们的方法为主席做眼部手术,有85%的成功把握。”陈述完,他坐了下来。
总理回过头,指着唐由之,问:“如果让你们做,能有多大把握?”
中医组的唐由之站起身来,答道:“我们也有85%的把握。”清晰的声音里透露出江浙口音。
唐由之是个低调而慎重的人。这时,他按实际对比研究的结果,略加保守地说出这个数据。说完,正想坐下,不料一个声音突然传来,弄得他坐不下去了。
“哼,你们也有85%的把握吗?”声音从U型座位的后面传来,充满了轻蔑的质疑。唐由之寻声看过去,说话的人是江青。他看见江青在总理、叶剑英坐着的那排椅子后面来回踱步,一边捡着手中盘子里的点心往嘴里送,一边不屑地发问。此刻,她正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自己。
突如其来的质问,令唐由之如坐针毡,无法落座。他站在那儿寻思着,该怎样回答这位主席夫人呢?
这时,总理侧了侧身,一边用手向唐由之示意“坐下”,一边替他回答了江青的质疑,“这个情况我知道,他用这种方法在广西、福建做过不少这类病人,疗效不错的。”寥寥数语,似马尾长掸,轻轻一扫,回答了江青,也解除了唐由之的尴尬。唐由之总算能坐下去了。
会议到底开了多久?在凌晨几点才结束?唐由之都没在意,因为会上的讨论倾向,令他越来越明显地意识到:为毛泽东主席做眼科手术主刀的重担,很可能真的会落在自己身上。
这是一台需要由中国最高的核心层会议决定的手术;这是在特别敏感的政治运动时期被各种力量关注的一次手术。
古法新用,从1957年以来开始研发的针拨内障术的这项研究,即将在这个历史时刻发挥更大的作用。唐由之做梦也没有想到,十几年前的研究,不但在实践“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中,为广大农民群众带去了光明,而且还可以成为毛主席的复明手术方式的一种选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