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错了牌,输掉了人
一只甲鱼引发政变,郑灵公死得其所
让太监收养义子,汉顺帝知恩图报
认宦官做父母,汉灵帝呼爹叫娘
为何不吃肉糜,晋惠帝的白痴之语
挖地道杀权臣,东魏孝静帝成了皇帝造反的天下第一人
马术也可以这样表演,南朝宋少帝的另类发明
欲掘父坟泄私愤,南朝宋废帝捉鬼偏遇鬼
斗鸡走狗样样精通,齐郁林王无道失国柄
逃跑再逃跑,明武宗如此追求自由
一只甲鱼引发政变,郑灵公死得其所
那是公元前605年的初夏,郑国新任国君郑灵公徘徊在王宫御厨外,不时地向里头张望着。孔子说:“君子远庖厨。”意思就好像说像君主这样的大人物不要去厨房,更不要亲手做饭。这句话说得没有道理,不做饭怎么吃?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好在郑灵公大可不必像后代君王一样要为圣人之言努力苛求自己,原因很简单,当时孔子还未出生,自然也没有这句针对性强、颇具约束力的圣言。
不受圣言约束的郑灵公左顾右盼,为的又是什么?答案是今天御厨准备一只肥美的甲鱼,又称老鳖,要为他熬一大鼎甲鱼汤。瞧瞧,当时社会多么落伍,煮饭熬汤只能用鼎。有人奇怪了,鼎怎么可以做饭,不是用来观赏祭祀的吗?其实“鼎”就是古代贵族们做饭的锅,属于烹饪之器。人活着首先得吃饭,于是老祖宗发明了鼎,三只脚就是鼎的灶口和支架,庞大的鼎腹下燃起熊熊火焰,鼎里的食物就会慢慢煮熟。真不知道一鼎饭菜要煮多长时间,用多少木柴?这要是等着上班、上学、赶车、赶飞机的,还不晚了三秋。
好在郑灵公不必遵守上班制度,一国之内他说了算,吃饭这样的小事自然不在话下。这不,眼看着日头西斜,鼎内已是香气四溢,郑灵公的口水也开始不停地在嘴里翻腾。
郑灵公吞口水不算什么,这是他自己的饭菜。可是有人却不知好歹也贪念起这鼎美味甲鱼汤来。谁?两位公子哥儿,归生与宋。他俩都是皇亲,又是国家重臣。就在郑灵公一心渴望着享用鼎中甲鱼汤时,这两位大人物正好路过。忽然间,公子宋的食指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公子宋大喜,立即竖起来让归生观看。归生看一眼,不以为意,继续迈步向前。
公子宋连忙拉住他,让他继续欣赏。这下归生不耐烦了,粗声说了一句:“你晃手指头做什么?”
公子宋笑意盎然:“你看清楚了,不是我晃手指,是指头自己在动。”
归生有些诧异,手指头怎么会自己动?公子宋不等他的疑问出口,便得意洋洋地吹嘘起来:“我这根手指特别灵验,每次一动,我都会吃到美味佳肴。看来今天我们有好东西吃了,你就跟着沾光吧!”
归生信以为真,就这样,两人有说有笑走进王宫,原来他们正是奉命进宫的。
公子宋昂首阔步走进王宫,甲鱼汤的香气立刻扑鼻而来。他微微一笑,颇有深意地看看归生,归生也报以同样神秘又叵测的眼光。他们如此这般,不过为了一顿美味的甲鱼汤而已,谁知会惹怒了旁边的一个人。谁?郑灵公。
郑灵公冷眼旁观,不由得心里泛起一丝寒意:“在我眼皮底下挤眉弄眼,想搞什么阴谋不成?”当君主就是这么难,对属下的一举一动都要多动十八回脑子,多转一百二十圈心肠。这个活法,就一个字:累。
郑灵公可不是心里想想就算了的主,他当即问了一句:“你们笑什么?”
君臣有别。公子宋虽然得意,可不会忘记这一点,听到君主追问,赶紧绘声绘影将事情讲述一遍,末了还讨好地说道:“原来国君要款待我们喝甲鱼汤,怪不得我的食指会动啊!”
本来是讨好之言,到了郑灵公耳中,不知怎么竟然变得那么别扭,他阴阴地说了一句:“真有那么灵验吗?”说完就转身走了。
这件事情本来到此为止,没有什么新鲜要素可以发掘,不就是君臣同乐,共喝一鼎甲鱼汤吗?妙就妙在郑灵公此人实在与众不同,不知他是有意恶作剧还是有着一套特别的为君之道,反正接下来的事情让人跌破眼镜,也让历史多了一件趣事兼惨案发生。
甲鱼汤终于熬好了,郑灵公设下酒宴,邀请朝廷大夫们一一入座。此时公子宋端坐在席位上,两眼放光,手中举箸,口内流涎,那神情似乎告诉在座诸位:“呵呵,我可是早就知道君主要请我们喝甲鱼汤了。”
御厨端着甲鱼汤上桌,开始用餐之前,自然由郑灵公发表品汤宣言:“诸位爱卿,今天从楚国进口了一只大鳖,是稀有的美味,寡人不想单独享用,所以请大家一起来品尝品尝。”原来这只鳖是进口货,难怪他从早到晚都在惦记这道美味。不过要是他知道这只鳖最终会将他送上了西天,他该不该怀疑这是楚国人的阴谋呢?
发言结束,御厨先为郑灵公盛了一碗汤。郑灵公端起碗,轻抿一口:“不错,不错,果然是难得的美味!”说完吩咐厨子为在座各位大人盛汤。
此时的公子宋眼巴巴地等着自己的汤碗递过来,当他看见厨子来到眼前时,急忙伸手去接。可是厨子视而不见,越过他的位子,将汤递给了下一位大人。公子宋见此,心情“唰”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再看郑灵公,盯着一脸呆相的公子宋,从心底涌动着丝丝快意。这时候,除了公子宋之外,各位大人都在用心品尝国君赏赐的美味。当然一边品尝还不忘一边与国君交谈,称赞着甲鱼汤之味美,国君之仁圣。
总之,如果将镜头切入两千六百多年前的郑国王宫,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君臣围着一大鼎边喝边聊,其乐融融,只是多了一个不和谐因素,那就是拥有神奇手指的公子宋。他被晾在一边,不时还被老大用眼角瞥一下,意思很明显:“怎么样?还炫耀你的食指吗?”一瞥之下,还伴随着其他人嘻嘻哈哈的笑声。
公子宋如坐针毡,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最后都变绿了。所谓狗急跳墙,公子宋不知哪里来的胆量,呼地起身奔向大鼎,伸出自己那根神奇的食指蘸了一下甲鱼汤,然后在大家惊愕不已的目光中,舔舔手指,嘴里啧啧有声:“好吃!”说着,扬长而去。
这下子场面全变了,郑灵公戏弄公子宋的戏码,被公子宋篡改成无视君主的片段,在群臣面前,自己的颜面何存?郑灵公把筷子狠狠地摔到地上,眼里泛起凶光。
人人都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指的是小孩子喜怒无常,哭笑不定。可是如果仔细看看郑国王宫刚刚发生的戏码,真得感慨郑灵公君臣的脸,比六月的天变化还快。
脸色变化倒没什么,之后发生的事情可就惨了。公子宋染指大鼎后,担心郑灵公不放过自己,动了叛逆之心;郑灵公对鳖汤之事耿耿于怀,总想着废了公子宋。结果两人大动干戈,最后郑灵公被杀,他的弟弟取而代之,坐收渔翁之利。
郑灵公为一鼎鳖汤惹来杀身之祸,虽说死的不怎么光彩,但也幸好有这件事,让他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身影,要不然谁还会记得有这么一位小诸侯国的国君。
让太监收养义子,
汉顺帝知恩图报
说起汉顺帝刘保,很多人也许并不熟悉,在中国数百位皇帝中,他确实没有什么功业值得后人纪念。不过有一件事读者肯定有印象,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人物曹操乃是宦官之后。为什么宦官还有后人?这就得从这位皇帝谈起。
刘保生在帝王家,父亲是东汉第六位皇帝安帝。安帝也是个可怜人,十几岁就继承大统,没想到却受制于邓太后,平日大气都不敢出,好不容易等到太后驾崩,自己能够掌权治理天下,却突发疾病一命呜呼。
这位皇帝爸爸只有一个儿子,小名保儿,也就是后来的顺帝,他是妃子所生。本来一年前已立为太子,然而世事难料,安帝是个妻管严,皇后阎氏自己没有儿子,看到嫔妃的儿子将来要当皇上,这口恶气实在咽不下去。也不知她用了什么法术,总之老皇帝听了她的话,竟把唯一的儿子废了太子之位,改立为济阴王。
刘保当年不过十岁,只能乖乖接受命运安排。一年后,安帝在巡游的路上病死,连身后大事都没来得及安排。随行的阎皇后一手遮天,与弟弟阎显密不发丧,并迎请汉室同宗刘懿当皇帝,自己以太后身份摄政。
但阎皇后却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既然铁了心自己主政,就该使点厉害手段管住众人。可是她倒好,竟然连宫内太监的心思和行动都摸不透。
新天子刘懿自从进了皇宫就一直病恹恹的,不见好转。转眼间半年过去,眼看着这位新天子没有享大位的福分,宫内有人耐不住寂寞,他就是服侍皇帝的大宦官孙程。
孙程是宦官的头领,日夜服侍在皇帝身边,洞察细微,看到刘懿不是个长命的主人,心里暗暗着急:“谁立了皇帝谁就拥有权力,阎皇后那几个兄弟原本都是酒囊饭袋,现在却一个个成了大将军,平日耀武扬威,不把自己看在眼中。要是刘懿死了,他们再随便找个人当皇帝,自己不还得受他们摆布?我现在把持后宫,不如另外拥立新君,这样天下就会掌握在我的手里。”
想得巧不如来得巧,也不知来人是洞察了孙程的心事,还是碰巧了,来者正是刘保的使者,进京拜谒新君。这位使者趁公务之便专门拜会孙程,带着传达刘保的问候。
孙程真人不说假话,当即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济阴王本来是先帝的嫡亲骨肉,受到谗言的攻击而遭到废除。我看这位北乡侯快要病死了,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杀了阎显,拥立济阴王做天子。”北乡侯就是那位刘懿天子,孙程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直接称呼他在当皇帝之前的封号。
事情进展十分顺利。十月份刘懿悄然死去,可怜这个孩子在皇宫受了半年罪,到死后也不知身葬何处。阎皇后故技重施,秘密封锁消息,打算趁这个机会仔细挑选下一任天子接班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阎皇后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不料瞒得了大臣,瞒不过太监。孙程早就在召集十几名太监来到德阳殿,他们义愤填膺,满腔热血,手握尖刀,挥手朝自己割去。啊!要歃血为盟还是……都不是,他们只是割下衣服一角,然后宣誓表决心,如若有人背叛,犹如衣角当即立断。
孙程带领敢死队冲进宫中,将阎皇后的亲近宦官杀了个精光。随后用刀逼着李闰,让他投靠自己的队伍。李闰是资深的宦官,见多识广,眼前形势所迫,由不得自己,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这孙程确实有政治头脑,他当即与李闰一起来到济阴王府,迎接刘保进宫当皇帝。
真是天上掉下大馅饼,当然比馅饼要实惠、有用得多,刘保在宦官们保护下进入皇宫,成为大汉王朝新一轮操盘手。他下令斩杀阎氏族人,夺回玺绶,此时可谓春风得意马蹄轻。
心情备感舒爽的新皇帝,是个知恩图报的大好人,对这些宦官感激涕零,立即封他们为侯。
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和李广何许人也?冯唐是汉文帝的一位大臣,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勇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无时无刻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还只是个郎官。李广是汉武帝时威震匈奴的飞将军,屡立战功,终其一生却未能封侯。如今孙程凭借宦官之便,发动宫廷之乱,竟然率领多位同僚一起获得侯爵,要是冯唐和李广见到这个场面,不知是该愤怒还是该反省自己不懂为官的玄机?
可是如果仅仅侯爵之位就让人心生不平的话,未免太小看了刘保的感恩情怀。现在我们都提倡感恩,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却不知道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小皇帝刘保,实在是我们学习的超级榜样。
刘保当了皇帝时,不过是十一岁的少年,身边遍布有功的宦官。所谓“贫贱相交,富贵相嫉”,这句话适合所有人,也包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孙程等人。不久,一位叫张防的宦官异军突起,与小皇帝走的亲近,简直成了心腹之臣。孙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担心自己被取而代之。
他一面命人搜集张防的罪证,一面亲自上演了一幕劝谏喜剧。他假装神灵附身,跑到小皇帝面前上指天象,下指张防,说此人是奸臣当道,导致天象异变。最后朝着站在刘保身边的张防大喝一声:“小人张防,还不下来受死!”结果如何?张防吓得丢下刘保,一溜烟跑出宫殿了。
小皇帝刘保这时才算明白当天子不易,是个苦差事,只好忍痛割爱,发配了张防。后来那帮宦官侯爷们继续争权夺利,为害国家,闹得不可开交。小皇帝刘保在这场斗争中一年年长大,已是二十岁成年人,娶妻育子,为人为君的体会自然与前不同。
公元135年2月,本是个平常的月份,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可是我们的东汉皇宫内,依然很不平静,刘保天子宣布了一道诏令:“从今以后宦官可以收养子女,并可世袭爵位。”
很明显,岁月无情,那帮宦官侯爷们年龄大了,如此老去,王侯之位岂不白白浪费?自己的一世英名由谁来发扬光大?种种问题让他们郁闷不已。如果刘保有人情味的话,就该为我们这群功臣解决这些难题!
刘保不愧为天子,为天下人做出了感恩的表率,于是宦官养子的先例昭然出现。
宦官可以认领养子很快产生了明显效果。有一位叫曹腾的宦官,积极响应皇帝号召,领养一位姓夏侯的孩子,为其取名曹嵩。曹嵩从此平步青云,进入东汉上流社会,二十年后,生下一子,取名曹操。
如果刘保知道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定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再说当下,刘保还是一如既往地感恩戴德。一天,中国历史上最大牌的天文学家张衡陪同在皇帝左右。皇帝先生忽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天下人最恨的是哪类人啊?”
张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中国五千年来难得的人才,对于时下政治洞悉于心。可是他有胆量指责宦官侯爷们吗?只见他还没有回话,皇帝身边的宦官已经迫不及待地递出一个个眼色,有的威胁、有的制止、有的不可捉摸。为张衡老先生设身处地想一想,此刻犹如置身鬼门关,看到一个个厉鬼朝自己眨眼睛。人到底是怕鬼的,张衡违背良心,胡乱应答,而后吓得终日惴惴不安。为何?那帮宦官侯爷们不会放过任何人,唯恐哪天皇帝兴致突发,再去追问张衡“天下人最恨什么人”一类无聊的问题。
结果,张衡发明的测震仪被禁止推行,他本人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邪教头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