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91992
  • 作      者:
    赖建诚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想法,无论是对是对,其影响力都超过一般人的理解。……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通常自认为能够完全免除于知识的影响,其实往往都还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采用问与答的对话形式,轻松直捣问题核心,引发读者讨论,体会经济思想史的无穷趣味。内容包括“邀请与导览:笑着脸谈经济思想史的功用与趣味”、“人物与派别:有趣的经济思想史人物与见解”、“观念与辩驳:凝着神辩经济思想史的洞见与疑惑”三大模块。
展开
作者简介
    赖建诚,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2-1993)。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攻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学术著作:《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1990)、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Oxford UP,主编)、《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2002)、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启超的经济面向》(2006)、《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2008)。半学术性的文集:《重商主义的窘境》(1992)、《年鉴学派管窥》(译著,1996,2003)、《绿野仙踪与中国》(1998)、《西洋经济史的趣味》(2008)。译有雷蒙·阿隆《入戏的观众》(1987,1992,2000,2006)、西蒙·波娃《波娃的告别:与沙特的对话》(2002,2006)、《波娃的告别:再见,沙特!》(2002,2006)。
展开
内容介绍
    你的经济见解是否为某人或某派的“奴隶”,而却一直未警觉地意识到?如果你对经济学的认知,被“效率”、“最优化”、“均衡”这类的数学概念占据,那就应该思考一下,让自己同归“原典”。经济思想史可以从多方角度切入,《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专就“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脉络来探讨。要告诉你的是:读经济史只是在研究死人的错误见解?经济学家为何轻视经济思想史?何以误解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18世纪马尔萨斯的“创造有效需求”理论,如何启发20世纪的凯恩斯,进而深刻影响到罗斯福的“新政”?《经济思想史的趣味》采用问与答的对话形式,轻松直捣问题核心,引发读者讨论,体会经济思想史的无穷趣味。
展开
精彩书摘
    2 经济思想史是在研究死人的错误见解?
    上一堂课有人问说:为什么要研究死人的错误见解?今天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需要重新理解古人的经济见解?我们先谈一下科学的本质。衡量科学进展有两项简单的指标:(1)该领域的研究者,推翻过去错误认知的速度有多快。(2)能把知识的前沿向外推展得多快多远多深。
    以20世纪初期的爱因斯坦为例,在他原本的认知中,宇宙应该是静止的。但在相对论的演算过程中(1917),他得到的结论是:宇宙正在扩张中或正在萎缩中。为了让宇宙的理论系统稳定,他就加进一个“宇宙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但到了1929~1931年间,埃德温·哈勃(EdwinHubble,1889~1953)证明,星际之间的距离一直在扩张(确认了“红移现象”,red shift)。爱因斯坦接受这项证据,承认用宇宙常数来更动相对论的预测,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错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最聪明学者的最得意理论,几十年后未必禁得起考验,而这正是科学进步的特征。
    问: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既然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就不要浪费精神回去探究。科学就是这样勇于摒弃错误,才能大步向前迈进,不是吗?
    答:当然是这样。那你能否解释,为什么爱因斯坦还愿意花时间读牛顿的著作?原因很简单:愈是站在顶端的人,愈是处于前无古人的状态,内心就愈如履薄冰。这时候就会想知道,过去和他们处于相似状况的人,如何确知自己是对的?最自然的做法就是去拜访这些人(读他们的经典著作),看看前辈的贡献如何影响世人,以及如何被后人推翻。同样的道理,当你以货币理论的贡献得到诺贝尔奖时,自然就会像卢卡斯一样,重读休谟的货币论述,告诉世人说,这两三百年间对货币问题的理解,除了技术分析与统计估算有明显的进步,对问题本质的认知,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否则我们怎么明白你的实质贡献有什么历史意义?
    问:可是人文社会的问题,和自然科学有本质上的不同。自然界的现象只要正确,就是跨越时空的真理;而社会现象并无绝对的对错,答案会依时间空间而异,很少有超越时空的性质,所以不应该相提并论。
    答:是的。其实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从古至今乃至千年之后,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总是在供给、需求、土地、劳动、资本、货币、利率、物价之间,做永无止境的排列组合,然后在各国的环境下,得出无限多的变化。这就像医学的对象亘古不变(都是人体),但是医学的进步让我们从肉眼判断,进步到运用显微镜,再进步到DNA的分析。然而无论医学如何进步,人终究是要死的。有个500多岁的吸血鬼,最大的抱怨就是他无法死去。人真的会活得不耐烦。
    再举音乐为例,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几百年来通过更好的乐器、更优秀的演奏家,达到更高的境界。如果莫扎特棺中复起,必然会对自己的作品在两百多年后能得到这种听觉效果,感到不可思议。我们今天还肯买票听古典音乐,目的是什么?因为两百多年前的音符,还能对我们传达有意义的信息。如果你同意这个说法,那为什么不肯翻一下《国富论》或《资本论》?
    问:你的意思是说——问题是旧的,但答案是新的?
    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学为例,进步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有很新很炫的数学模型,有复杂到惊人的计量方法,有前所未闻的新领域,有前所未见的大量研究人员,有数不完的专业期刊。但在这些眩入耳目的声光化电背后,有什么新的体系性学说吗?恐怕不多,大体上还在凯恩斯学派、新古典学派的笼罩下,还是被通货膨胀、萧条、恐慌、失业这些旧问题困扰着。换句话说:经济学的进展又快速又多元,但经济问题并没有解决多少,反而是问题更多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学的进步对社会与个人而言,远远比不上医学的进步来得有意义。
    问:我都听糊涂了,到底今天的主题是什么?
    答:抱歉,真是离题万里了。好吧!我的意思很简单:我们研究经典著作目的不是要满足考古癖,也不是要做校雠式的注解,而是像古典音乐一样,用新的概念和新的工具阐释出新意义,让这些经典能万古常新。这样说未免调子太高,举个具体的例子。每个世代都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身边的专家回答不了,那为何不去请教古人呢?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时,当时的新古典学派理论,还笼罩在萨伊定律(Say's Law)的概念里(供给创造本身的需求),无法回答许多混乱的问题,也提不出解决的药方。
    凯恩斯除了有卓越的才华,还有丰富的古典知识,很快就从年少时期阅读马尔萨斯(1766~1834)的著作中,回想到一个有用的概念: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马尔萨斯一直反对古典学派的基本概念:每个供给者都会先了解市场的需求,之后才会去生产,所以不会有生产过剩(mark。tglut)。马尔萨斯认为英国当时经济的衰退,就是供给过剩造成的,所以他提出“创造有效需求”这个药方。结果很明显:没有人理会他,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凯恩斯才明白这个概念的功能。
    凯恩斯因而提倡政府用赤字支出来创造就业,通过公共建设来创造需求。这套概念成为凯恩斯总体政策的基本精神,深刻影响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New Deal),也影响哈佛、耶鲁、:MYT的经济学研究取向,进而影响20世纪60~70年代我们的留学生,把这套学说应用在20世纪后30年的台湾经济政策上。凯恩斯为了感念马尔萨斯的启发,帮他写了一篇长传记,收录在凯恩斯全集第十册。你如果觉得古典著作根本就是垃圾,我希望凯恩斯与马尔萨斯的例子可以劝你不要太铁齿。
    ……
展开
目录
邀请与导览:笑着脸谈经济思想史的功用与趣味
1 欢迎光临
2 经济思想史是在研究死人的错误见解?
3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人物与派别:有趣的经济思想史人物与见解
4 重商主义与富国强兵说
5 重农主义与自然法则说
6 亚当·斯密与市场机能说
7 马尔萨斯与有效需求说
8 李嘉图与差额地租说
9 密尔与古典学派的顶峰
10 古典学派的反对者与社会主义的兴起
11 马克思与资本主义崩溃说
12 德国历史学派与保护主义说
13 边际学派在法国的发展
14 边际学派在德奥英的发展
15 边际学派的应用与推广
16 马歇尔与新古典学派的奠基
17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与帕累托
18 不完全竞争理论
19 数理经济学
20 制度学派
21 凯恩斯学派
22 奥地利学派
23 芝加哥学派
24 经济理论的回顾

观念与辩驳:凝着神辩经济思想史的洞见与疑惑
附录1 经济思想史的要角:马克·布劳格
附录2 不只是经济学家:一位思想史学者的人生回顾
附录3 不要谈思想史,拜托,我们是经济学家
附录4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究竟意所何指?
附录5 延伸阅读
附录6 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201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