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一批粟特胡人首领墓葬或与粟特相关的墓葬的发现,粟特研究迅速升温,成为国内学界热点,各种研究层出不穷。尽管研究的主题、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包容性强、涉及范围广:从空间上看,由粟特本土到中国境内、漠北草原;从内容上看,涉及粟特历史、地理、民族、语言、艺术、宗教、商业等等,可谓无所不包。虽然这方方面面的工作也在相当程度上确实推进了国内的粟特研究,但对某些最基本的具体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因此,本书写作中着力做到以下两点:(1)在研究时段方面,截取粟特胡人在华的中间部分,即从北齐、北周到隋唐,因为这是在华粟特胡人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最能反映他们和中国社会互动的一段时期;(2)在研究问题的选取上,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选择前人关注不够的几个方面,对于一些常常是一带而过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这种细致甚至是琐碎的清理工作,力图深化学界对于人华粟特胡人的认识。
从研究归类上来讲,粟特研究的课题属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范畴。张广达先生曾言,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除了自身具有科学研究旨趣之外,又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跨文化的相遇日益频繁,异质文化的互动日益加强,对此人们的讨论重点已经不再是跨文化的接触本身,而是频繁接触中的文化认同问题。①笔者最初对此并不完全理解,但是随着本书写作的日渐深入,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古今中外,社会认同都是移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