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1247
  • 作      者:
    徐茂明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茂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江南社会文化史,重点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群体以及相关之话题,偏好长时段视野下的区域社会实证研究,在《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权力”的分析概念,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江苏省和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等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以“文化世族”为核心概念,全面研究了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地域社会之互动关系。通过对文氏、王氏、叶氏、彭氏、潘氏等家族的深入挖掘,系统分析了家族迁徙与区域社会之间的文化互动,以及家族通过婚姻、科场、仕途、结社等途径累积的社会文化资本是如何影响着苏州社会风尚的走向,扮演着“邦之桢干,里之仪型”的社会角色。在国家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文化世族的角色同样不容忽视。近代西学东渐,苏州文化世族也站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顺利地完成了由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向,由科举世家蜕变为现代的科学世家。苏州文化世族之价值,不仅在于其取得的各项文化成就,更重要的是其内含的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各具特色的家族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除在里中参与文会或举社外,彭定求还与清初诗词家海门彭孙通有诗文往来。海门彭氏来自吉安,与长洲彭氏同来自江西,明万历间彭孙通的祖父侍御公与彭定求的曾祖父彭汝谐同举于乡,始通谱为兄弟。60年后,彭孙通又与彭珑同年中进士,两家因而修世好,往来甚密。康熙三年(1664),彭孙通来苏州寓居南园,并题诗二首。
    3.彭希郑、彭蕴章与问梅诗社
    结社联吟是江南文人士大夫间志同道合者相互联系、切磋文艺的普遍形式。彭希郑(1764-1831)是彭氏家族中另一位有诗文成就的人物。他的诗“和平安雅、无激昂噍杀音”①。道光二年(1822)他因病开阙回籍,不再复出。道光三年正月,彭希郑与同郡尤兴诗、黄丕烈相邀去苏州城西积善庵探梅,归来后黄丕烈倡结“问梅诗社”。同时入社的还有石韫玉。②诗社以“相期风雅招同调,俗士淫哇要别栽”为宗旨,提倡以声气相求,切劘诗道。诗社最初由四人轮流做东,每月一会。道光五年(1825)正月,在彭希郑之汲雅堂举行问梅诗社第22次集会。在这次集会上,石韫玉之友吴县张吉安入社。同年四月,希郑之侄彭蕴章也加入诗社,并在八月与诗社诸人泛舟石湖,吟诗唱和。此后,苏州知名文士及退隐官员等纷纷人社。如:吴县董国华(道光六年)、元和韩桂舲(道光七年)、元和吴棣华(道光八年)、吴县潘世恩(道光八年)、潘世璜(道光九年)等。诗社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从道光七年始,社集几乎每周就举行一次。据考证,自道光三年至道光十三年,问梅诗社共举行社集139次以上③,平均每月社集一次以上。问梅诗社凭借其参与者的知名度、存在时间之长久、活动之频繁成为道光年间苏州地区最有声望的诗社之一。道光十四年四月诗社的活动渐趋停止,彭希郑于此前三年去世,前后参与诗社活动达9年之久。
    ……
展开
目录
绪论 明清江南家族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明清苏州的宗族观念与文化世族
一、六朝以来的国家制度与苏州宗族观念
二、苏州士人与宗族建设
三、苏州文化世族的类型与角色
结语

第二章 长洲彭氏的科举道路及其家学
一、长洲彭氏的科举道路
二、长洲彭氏的理学思想
三、长洲彭氏与江南居士佛教

第三章 家族迁徙与区域文化互动--以大阜潘氏为例
一、大阜潘氏由徽入苏的土著化过程
二、苏州潘氏对徽州文化传统的继承
三、潘氏入苏之后的家风转变
四、徽苏两地潘氏家族的人员往来与文化互动

第四章 社会网络与文化传承
一、文氏的社交网络与苏州的文化谱系
二、汾湖叶氏的文化特色与交往选择
三、清中期长洲彭氏的婚姻与交游网络

第五章 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文化世族--以江南减赋活动为中心
一、江南重赋:经济形式下的政治矛盾
一、成同之际江南的社会危机与朝野权力关系的变化,
三、苏州潘氏家族的社会网络与江南减赋的成功

第六章 文化世族与地方社会
一、长洲彭氏与江南劝善思想的传播
一、长洲彭氏与苏州地方公益事业
三、潘氏家族与太平天国时期的江南政局
四、承平年代潘氏的社会角色

第七章 世族家风与苏州世风
一、文氏“市隐”的政治态度与“和而介”的处世哲学
一、莫厘王氏的“求实”思想与“经世致用”实践

第八章 近代社会变迁与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
一、实学与西学:苏州文化世族教育转向的内外资源
一、科举废除前后苏州潘氏家族的教育转向
三、近代莫厘王氏的“中体西用”观与教育转向
四、文化世族教育转向的特点与影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