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隋立国,只有两朝,前后三十八年,然而猜忌,仇恨,陷害,杀戮,一直是一浪推着一浪,加上欲海的浪花。更激化了宫闱的杀机,终至父亲死在儿子身上,皇帝死在叛将手里。
隋文帝杨坚,有子五人,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因为独孤悍妒,后宫只得不生育。
这五人是原太子杨勇、晋王杨广(即炀帝)、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他们都是身强力壮,却没有一个善终。
杨勇为人,还算宽厚坦率,随性任情,不善矫饰。他得到一副蜀地的铠甲,加了些文饰,这在一般将领,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不想文帝见了,大为不快,认为这会引出奢侈的习气,发了一通“天道无亲,唯德是与”的教训,还赐杨勇一把刀子,要他体会父亲之心。
杨广为晋王时,却是城府深严,矫情饰貌,因而被称为“仁孝”。文帝到晋王府中,看到乐器的丝弦多有断绝,上面还有灰尘,像是不在使用,觉得晋王不爱声伎,颇为赞赏。杨广观猎遇雨,侍从给他油衣,他说:“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其实,他在日常享用上,高出于士卒,也是情理之常,故《隋书》于杨勇称其“无矫饰之行”,于杨广称其“尤自矫饰”。
但文帝却对杨勇有了成见,更重要的,还由于独孤后对杨勇的憎恶。
杨勇多内宠,尤爱昭训(皇太子之妾)云氏,而为独孤所聘的妃子元氏却失宠,这更使善妒的独孤后不高兴。元氏又因心疾,二日而卒,独孤后疑心有意外。杨广知道后,更加做作,姬妾不过挂名,自己只与萧妃共处。每从扬州来朝,车马侍从,力求俭省,接待朝臣,恭敬有礼。但杨勇见母亲,从未说过杨广的坏话,杨广见母亲,总是说太子在忌恨他。
杨广将回扬州,入内辞行,跪着进言,泣不能起,说是太子要陷害他,因而心里非常害怕。这一来,更挑起独孤的心火,忿然说:“睨地伐(杨勇之字)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专宠阿云,便有如许豚犬(指云氏所生儿子)。前新妇本无病痛,忽尔暴亡,遣人投药,致此天逝。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穷治,何因复于汝处发如此意?我在尚尔,我死后,当鱼肉汝乎?每思东宫竟无正嫡,至尊千秋万岁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云儿前再拜问讯,此是几许大苦痛耶!’晋王又拜,呜咽不能止,皇后亦悲不自胜。”(《隋书·杨勇传》)
这一段,是《隋书》故意描摹妇人的口气,文字浅显而生动,像民间婆婆骂不顺心的媳妇那样,而废太子之意也更坚决了。
这中间,还有两个极重要的关键人物,就是杨素及其弟杨约。杨素如果搬到舞台上,就是一个曹操型的大花脸。
杨素曾先向独孤后微称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独孤闻而泣日:“公言是也。”独孤为什么要闻而哭泣,不就因为打动了她的心事?于是杨素又盛言太子不才,独孤便以黄金相赠。
杨勇也得知自己将被废黜,却计无所出。这时他的周围,都是独孤和杨广派遣的亲信,事无大小,皆须报与独孤,原有的太子府中的精锐卫兵,也被撤离。
杨勇终于被废,杨广进入东宫。杨勇想向老父申诉委屈,却遭阻止。文帝暴崩(详后),杨广又伪造敕书,赐杨勇死,这原是意料之中。杨勇有十个儿子,长子杨俨,被毒死,其余九个,充军到岭外,到了所在地后,一个个都被杀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