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却有三大功劳;我勇敢而且有礼节,还用恩德回报他们。我多次追杀楚君的将士,是勇敢;看见楚国的君主一定下车趋走,是有礼;能够俘虏郑伯却放了他,是仁德。像这样勇敢、有礼、讲仁德,去执掌晋国的政事,楚、越等国必定归附晋国。’”
“我说:‘您是有才干的。但是晋国选拔上卿,不会失掉应有的次序的,我怕晋国的政权不一定落到您的手里。’他对我说:‘哪有什么次序呢?从前我家先大夫荀伯是从下军之佐的第六卿升为正卿掌管晋国政权的,赵宣子是中军佐第二卿还没有带兵作战就升为正卿掌政的,现今的栾伯是下军将第五卿升为正卿的。和这三位比,我的才干都比他们强,没有不如他们的。假如我这新军佐升为正卿掌政,不也可以吗?我一定要把政权抓到手。’这就是他说的话,您以为怎么样?”
襄公说:“人们有一句话说:‘刀已架在他的脖子上。’大概就是指郐至说的吧!君子是不给自己摆功的,这倒不是为了谦让,而是厌恶掩盖人家的长处。大凡人的性情,总是要胜过在他们上边的人,不应该掩盖人家的长处。越是想要掩盖人家长处的,他压制下边的人就越厉害,所以圣人重视谦让。有句谚语说:‘兽恶其网,民恶其上。’《书》里说:‘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诗经》里说:‘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在礼法上讲,身份相当的人必须再三谦让,因此圣人知道对百姓不能凌驾在他们之上。所以称王天下的人必须先为百姓着想,然后自己才受庇护,这样才能长期得到好处。现在卻至地位在七位将佐之下却想要高居他们之上,是想压倒这七个人,这样也必将有七个人对他怨恨。和小人之类的人结怨,尚且忍受不了怨恨,何况同大卿结怨呢?他将怎样防范怨恨呢?
“晋军战胜楚军,是老天爷憎恨楚,所以用晋警戒它。但卻至窃取老天爷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这样做不是很难的吗?窃夺天功是不吉祥的,欺凌别人是不道义的,不吉祥上天就要扔掉他,不道义百姓就要叛离他,并且卻至哪有什么三大功劳呢?他说的仁、礼、勇,都是百姓们做出来的。仗义为国捐躯叫作勇,遵循正义顺从法则叫作礼,积聚恩义增大功业叫作仁。用诡诈手段表示仁德是假装仁慈,用诡诈手段表示礼节是耻辱的行为,用诡诈手段表示勇敢是危害国家的行为。战争,就是要以全歼敌人为主要目的,或者以能保持和平顺从道义为主要目的。所以用果断坚决来控制军队,按爵位大小次序升迁来管理朝廷。背离战争目的私自放走郑君,是危害国家的行为;不对敌人狠狠打击却表示有礼节,是羞耻;背叛国家讨好仇敌,是假装仁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