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72435
  • 作      者:
    黄晓林编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解释各种经济现象时,专业精英们会在媒体上大谈特谈弹性理论、凯恩斯陷阱、看不见的手……大众往往对此不知所云。翻开经济学著作,映入眼帘的大多是公式、图表和一些干巴巴的理论。如何才能听懂、看懂这些专业名词,解开眼前的迷惑?这就要有一本通俗的大众经济学读物。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书》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用身边的通俗故事引导每一位读者入门,让你对这些经济概念不再陌生,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有个大体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边际——理性人考虑新增的量
    趣味经济学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这个故事暗含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边际。经 济学释义
    在经济学上。边际的意思是“最后的”,或者“新增的”。边际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性质。
    与读者侃经济
    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边际概念,是西方经济学中自亚当·斯密以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经济学家把它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任何经济中的任何可以衡量的事物上。正因为这一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分析方法,故有人称之为“边际革命”。
    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举农民种粮食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只有一亩地,如果一个人种,可以收1000斤稻米,但是两个人种却不会收2000斤,只能收1800斤,三个人种只能收1900斤,等等。想_想,如果人数不断增加,在这一亩地里有1万个人,能打多少斤稻米?0斤!因为1万个人一块儿上去会把土地踏平的。
    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规律,第二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收的稻米多,第三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收得多,依此类推。总之,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收得多。经济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边际产量递减”,也就是说新增加的人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产量不递减,那就是递增或者不变。我们假定边际产量不变,那就意味着后一个农民的产量永远与前一个一样多,那我们只需用一亩地,就可以生产出养活所有人需要的粮食,只要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数量就行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100个人来种这一亩地,那么每个农民应该得到多少工资,也就是多少稻米呢?因为每个农民没有差异,所以他们得到的稻米应该是一样多的。农民得到多少,取决于农民的劳动贡献有多大。他们每个人都得到1000斤,还是所有这100个人的产量总和的平均数,抑或是其他呢?
    当然不可能是1000斤,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稻米可供分配。所以,一般人会说是平均数,也就是把所有100个人的产量加起来,除以100。这似乎有道理,既然每个人得到的都一样多,当然得是平均数。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拿走平均产量,就把所有稻米都拿走了。土地的主人不会同意。
    每个人到底能分得多少稻米?必须进行边际考虑,也就是看最后一个人,即第100个人的产量是多少。比如是99个人打了1490斤,第100个人来了之后,能打1500斤,那么最后所增加的产量是10斤,这个产量就叫“边际产量”。经济学家说,每个人应该获得的稻米就是这个边际产量,即10斤。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劳动的贡献只有10斤!
    最后一个人对粮食的贡献只有10斤时,其实每个人,包括第一个人的劳动的贡献在此时也只有10斤。
    首先,稻米能生产出来,不仅仅靠农民的劳动,还要有土地,因此,稻米是劳动和土地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土地对总产量也有贡献,产量不全是农民的贡献。
    其次,如果让第一个农民排到第100个,他能打的稻米也只能是10斤,而不再是1000斤;让最后一个人排到第一个,他打的稻米也将是1000斤,而不再是10斤。第一个来的和最后一个来的,区别在于:第一个人用了1亩地,而最后一个人只能用1%亩的地!这说明,他们劳动的贡献是没有差别的,都是10斤。
    边际学派认为,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使全部欲望得到满足,他们只能根据欲望的重要性进行分配,首先满足最重要的和较重要的,但是总有一个是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意义最小的处在边缘上的欲望,它是随着资源的减少而首先放弃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边际欲望,满足这种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个公理。例如每一块新增面包的效用对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但对拥有很多面包的人来说,效用就很小了。
    香港曾经风靡一时的儿童卡通动画片《麦兜的故事》中有这么一句话:“火鸡的味道,在还没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到达顶峰。”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是吃和没吃之间,又怎能品尝到火鸡的味道呢?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眼前放着一碟佳肴,准备举筷的时候心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象这份佳肴的味道有多么好,而且这种美好的想象是无止境的,会随时间的持续而无限放大。当你真的吃第一口的时候,有两种结果:如你所想象的好吃,又或者是不如你想象的好吃。如果持续不停地吃下去,你就会慢慢发现,越吃越没有原来的好吃,到最后很饱吃不下的时候,还会觉得难吃。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体现。
    可以说,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思维篇
第一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基础
选择——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边际——理性人考虑新增的量
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贸易——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市场经济——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政府干预——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生产率——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通货膨胀——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经济学教你认识世界:不可不知的信息经济学
信息不完全——经济学的世界没有“圣人”
信息传递——为什么企业认可名牌大学生
共同知识——你不知道,就是你的错
逆向选择——信息越少,获得越少
路径依赖——经济学中的“惯性”作用
霍布森选择——别被所谓的选择忽悠了
第三章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不可不知的博弈论
帕累托最优——谁也不愿改变的最佳状态
纳什均衡——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宿命
囚徒困境——个人的理性与集体的非理性
负和博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正和博弈——新龟兔赛跑的故事
智猪博弈——做一只聪明的小猪
斗鸡博弈——让他三尺又何妨

第二篇 市场篇
第四章 隐藏在经济背后的“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的法宝
稀缺一物以稀为贵
产权——皇帝与一个磨坊的故事
供需机制——左右市场走向的终极力量
自由竞争——竞争是进步之源
完全垄断——近距离看垄断
市场失灵——市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科斯定理——怎样才能解决负外部性
第五章 价格是不是由卖方说了算
价值悖论——钻石凭什么比水更珍贵
均衡价格——为什么要讨价还价
价值规律——最贵的苹果卖给谁
限制价格——涨价能被限定住吗
交易费用——售价之外的成本
价格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三篇 消费篇
第六章 有限条件下的差别享受
奢侈品——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替代效应——猪肉涨价、鸡肉热销的原因
互补品——买得起车,却用不起油
价格歧视——不同的人,不同的价格
吉芬现象——价格越涨,越愿意购买
冲动型消费——都是冲动薏的祸
羊群效应——你买,我也买
第七章 为你的满意买单
偏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效用——满意比价格更重要
消费者剩余——价格低于预期时的喜悦
消费预期——期望所带来的神奇效应
炫耀性消费——不是在消费,而是在显摆
配套效应——商品必须符合你的档次
棘轮效应——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第四篇 经营篇
第八章 利润背后的一笔账
边际成本——灵活定价的秘诀
边际收益递减——收益与投人不成正比
固定成本——在亏损中继续经营的理由
沉没成本——将错就错的沉重代价
贴现率——钱是不断缩水的
规模经济——生产越多,成本越低吗
第九章 福布靳富人榜上的经营智慧
二八法则——抓住最关键的少数
长尾理论——“少量”大多数的胜利
品牌——令人艳羡的无形资产
捆绑销售——销售并非一捆绑就灵
注意力经济——吸引大众的眼球

第五篇 宏观经济篇
第十章 从“守夜人"到“干预者”
经济周期——永远逃不掉的轮回
总供给与总需求——为什么要鼓励消费
节俭悖论——为什么越节俭反而越萧条
凯恩斯主义——让“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
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的产品
公地悲剧——公共与私有的矛盾
乘数效应——砸玻璃带动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国家的钱要怎么花
拉弗曲线——征税越多越好吗
社会保障——瑞士人为什么如此“懒惰”
相机抉择——政府要成为“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第十一章 认识生活中的“钱规则”
货币及起源——认识“孔方兄”
中央银行——“最后放贷人”
M0、M1、M2——认识宏观经济中的货币
存款准备金——银行放出贷款对经济有何影响
信用风险——借款为什么会存在风险
利率——牵动市场神经的神奇魔棒
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利率的关系
所得税——财富分割的利器
第十二章 衡量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GDP——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CPI——物价究竟上涨多少
基尼系数——贫与富的距离有多大
负担系数——上有老,下有小
恩格尔系数——从柴米油盐看生活水准
房价收入比——房价究竟高不高
幸福指数——老百姓的幸福是可以衡量的

第六篇 国际交往篇
第十三章 我们该抵制外国货吗
经济全球化——世界越来越小
南北差距——穷国越穷,富国越富
国际分工——谁卖农产品,谁卖工业品
国际贸易——用交换丰富我们的生活
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遭遇壁垒
贸易补贴——美国农民的生活为什么很滋润
加工贸易——中国甘于做“世界加工厂”吗
商品倾销——低价并不是错
中国制造——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产品
低碳经济——气候变暖下的不得已选择
WTO——贸易争端的解决者
第十四章 谁在导演“货币战争”
汇率——两种货币如何交换
购买力平价——汉堡包的成本差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得不说的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升值——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了吗
货币贬值——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外国商品
热钱——是人民币有魅力吗
外汇储备——高顺差孕育中国“神话”
次贷危机——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新解
金融危机——都是贪婪薏的祸

第七篇 理财篇
第十五章 在机会与风险中投资
更大笨蛋理论——不做最后的那个大傻瓜
复利——神奇的财富密码
股票投资——冒险家们不会错过的赚钱游戏
基金投资——养“金基”下金蛋
期货投资——创造价值的“买空卖空”
黄金投资——为财富筑个“避风港”
债券投资——稳中求利
套汇投资——做个刀尖上的“舞者”
保险——风险下的明智选择
第十六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财务自由——如何才能惬意地生活
理性投资——不要向旅鼠学习
组合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储蓄——存款也有门道
合理避税——其实你可以交更少的税
新节俭主义——会挣钱更要会省钱
理财规划——为自己做好理财计划
附录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