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理性人考虑新增的量
趣味经济学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这个故事暗含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边际。经 济学释义
在经济学上。边际的意思是“最后的”,或者“新增的”。边际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性质。
与读者侃经济
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边际概念,是西方经济学中自亚当·斯密以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经济学家把它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任何经济中的任何可以衡量的事物上。正因为这一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分析方法,故有人称之为“边际革命”。
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举农民种粮食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只有一亩地,如果一个人种,可以收1000斤稻米,但是两个人种却不会收2000斤,只能收1800斤,三个人种只能收1900斤,等等。想_想,如果人数不断增加,在这一亩地里有1万个人,能打多少斤稻米?0斤!因为1万个人一块儿上去会把土地踏平的。
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规律,第二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收的稻米多,第三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收得多,依此类推。总之,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收得多。经济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边际产量递减”,也就是说新增加的人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产量不递减,那就是递增或者不变。我们假定边际产量不变,那就意味着后一个农民的产量永远与前一个一样多,那我们只需用一亩地,就可以生产出养活所有人需要的粮食,只要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数量就行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100个人来种这一亩地,那么每个农民应该得到多少工资,也就是多少稻米呢?因为每个农民没有差异,所以他们得到的稻米应该是一样多的。农民得到多少,取决于农民的劳动贡献有多大。他们每个人都得到1000斤,还是所有这100个人的产量总和的平均数,抑或是其他呢?
当然不可能是1000斤,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稻米可供分配。所以,一般人会说是平均数,也就是把所有100个人的产量加起来,除以100。这似乎有道理,既然每个人得到的都一样多,当然得是平均数。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拿走平均产量,就把所有稻米都拿走了。土地的主人不会同意。
每个人到底能分得多少稻米?必须进行边际考虑,也就是看最后一个人,即第100个人的产量是多少。比如是99个人打了1490斤,第100个人来了之后,能打1500斤,那么最后所增加的产量是10斤,这个产量就叫“边际产量”。经济学家说,每个人应该获得的稻米就是这个边际产量,即10斤。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劳动的贡献只有10斤!
最后一个人对粮食的贡献只有10斤时,其实每个人,包括第一个人的劳动的贡献在此时也只有10斤。
首先,稻米能生产出来,不仅仅靠农民的劳动,还要有土地,因此,稻米是劳动和土地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土地对总产量也有贡献,产量不全是农民的贡献。
其次,如果让第一个农民排到第100个,他能打的稻米也只能是10斤,而不再是1000斤;让最后一个人排到第一个,他打的稻米也将是1000斤,而不再是10斤。第一个来的和最后一个来的,区别在于:第一个人用了1亩地,而最后一个人只能用1%亩的地!这说明,他们劳动的贡献是没有差别的,都是10斤。
边际学派认为,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使全部欲望得到满足,他们只能根据欲望的重要性进行分配,首先满足最重要的和较重要的,但是总有一个是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意义最小的处在边缘上的欲望,它是随着资源的减少而首先放弃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边际欲望,满足这种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个公理。例如每一块新增面包的效用对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但对拥有很多面包的人来说,效用就很小了。
香港曾经风靡一时的儿童卡通动画片《麦兜的故事》中有这么一句话:“火鸡的味道,在还没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到达顶峰。”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是吃和没吃之间,又怎能品尝到火鸡的味道呢?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眼前放着一碟佳肴,准备举筷的时候心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象这份佳肴的味道有多么好,而且这种美好的想象是无止境的,会随时间的持续而无限放大。当你真的吃第一口的时候,有两种结果:如你所想象的好吃,又或者是不如你想象的好吃。如果持续不停地吃下去,你就会慢慢发现,越吃越没有原来的好吃,到最后很饱吃不下的时候,还会觉得难吃。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体现。
可以说,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