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学院学术文库:清代辑佚研究》:
六朝时注书,如郦道元《水经注》及裴马因《史记注》、刘昭《郡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注》固多引地理书,至贾思勰《齐民要术》、稽含《南方草木状》、戴凯之《竹谱》、宗懔《荆楚岁时记》等书,亦间引诸州郡记,今亦各从《津逮秘书》、《汉魏丛书》本中钞出,与《类聚》、《御览》诸书参补。
《太平御览》书目一千六百十九种,内地理书约三百种,较诸书尤为赅博。
《太平广记》书目三百三十五种,地理书仅三十余种,多已见《御览》。惟《三河别记》、《南海异事》、《三吴》、《三峡》等记及诸州图经数种,未经别见,虽皆稗杂小说与地理书不类,姑仍采录。
乐史《太平寰宇记》本二百卷,取自古山经地志,考正讹谬,纂成此书。其所上表据称原有目录二卷,今已无考。约计所采地理书,亦百数十种,如韦昭《三吴郡国志》、陶夔《闽中记》、吴均《入东记》、张之元《吴兴山墟名》最古,实系六朝前人书,为隋唐二志及《御览》所不载。今悉分别采补。
唐宋地理书存者,《元和郡国志》、《太平寰宇记》外,有王存《元丰九域志》、欧阳态《舆地广记》。其书体要在详序历代州郡沿革离合与疆域广袤四至八到之数,而于山川古迹、人物故事绝少征引,无可采录。若元明《一统志》,体例稍变,间引唐宋前地理书,悉为裒辑。
陶氏《说郛》书目自卷六十至六十八,皆地理书,多由《类聚》、《御览》诸本随意采掇,多者不过二三页或十数条,且多舛误。今悉分别去取,其有得自传钞旧本,如《豫章古今记》、陆广微《吴地记》等书,虽皆唐人述作,亦仍原本钞刻,以广流传。王谟论述了汉唐地理书佚文的主要来源,并对各种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取材的范围主要是类书、古注、地理书、总志和杂钞等。王谟根据《元丰九域志》和《舆地广记》的体例,判断出其中无佚文可采,这种做法对确定取材范围很有帮助。洪颐煊辑佚也主要取材于类书和古注。(参见附表四)
李曾白云:
今特博征群籍,据《说文系传》、《诗》、《春秋正义》、《齐民要术》、《帝范·审官篇》、《后汉书注》、《文选注》、《白孔六帖》、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开元占经》、《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初学记》、《艺文类聚》、蜀本《图经》、《龙龛手镜》、戴侗《六书故》及近儒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等书,殚心钩考,挟出《尔雅》旧注,得六十二科,皆于郭注不同而为马本漏辑,确为汉儒旧注,谨疏通而证明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