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设计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323525
  • 作      者:
    杨先艺主编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设计史》是一部专门讲述世界设计艺术发展历史的教材。《设计史》全面、系统、清晰地向读者介绍了世界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即设计思潮、设计运动、设计流派、设计家及其作品等几个主要方面,探寻设计艺术史流变的脉搏。《设计史》视角新颖独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书广泛借鉴世界发达国家设计艺术史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设计艺术发展的源流、风格和发展演变规律,对于当代设计艺术吸收历史精华,借鉴传统文化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史》适合高等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师生使用,是进行“设计史”课程教学的读物或参考书籍。《设计史》使读者在设计艺术的天地里得到美的享受,进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人文素质。
展开
精彩书摘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在20世纪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
    20世纪的德国设计界被称为“理性主义的堡垒”,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有机现代主义,都具有抽象美学所体现出来的严峻、简练、少装饰的特点。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秩序、和谐、经济”的设计法则一直沿用到今天。他们遵循这样的设计理念,产品售价虽然比同类的日本产品高出数倍却仍备受欢迎,这是因为它给人的是出色的质量和高品位、严谨的艺术象征。但是,科拉尼的设计却与这样的“主流”理念距离很大。
    “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我的设计一直追求造型上的自由,有强烈的仿生意味和变化意识。环保和仿生是我的设计特点。”科拉尼说,“我的设计一直试图打破固有的理性。但我要说,你设计出来的作品,也许看起来很奇怪,但一定要符合科学的原理。我是学空气动力学的,我设计的很多运输工具看似怪诞,但一定有着空气动力学的理论依据。比如我设计的地面交通工具,速度可以达到540公里/小时,但非常平稳,因为我在这个设计中,运用了一个仿生学的原理。它像一个颠倒的鸟的翅膀。在正常的状态下,达到一定速度之后,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鸟就会起飞,离开地面,但如果反过来,将它放在一个完全颠倒的状态下,虽然达到了这个速度,它仍然能很平稳地在地面上奔跑,因为空气动力的作用不断将它压向地面。”
    但是他在设计中一直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或许这是他的作品一直都比较受大众喜欢的重要原因,“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把椅子,那就一定要适合人体的生理特点,让坐在上面的人,感觉到最舒适。再比如说设计一只杯子,也许你觉得它的形状有些奇怪,但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它的把手一定在你感觉到最顺手的那个位置上。”科拉尼说道。
    “我不愿意叫自己设计师,我是三维形象的哲学家。”科拉尼曾经这样说,上海崇明岛生态科技城是代表着他设计哲学的最好范本之一,且听科拉尼自己是这样解读的:“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设计构思。如果我们从上往下看,你就会发现,这个生态科技城,它的结构就是一个平卧的裸体女性,是一个美女。她舒展的“四肢”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左手”的位置是机场,“右手”是海港,“双脚”是传媒及信息中心。美女高耸的“乳房”是琳琅满目的购物市场。其“头颅”是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而“心脏”则是能源生产基地。她的肺的位置是一个疗养院。在这个设计里,人体器官及其生理功能与建筑群的社会功能都是一一对应的。生态科技城在这个设计中融入了深蓝色的基调。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在傍晚时分,晚霞勾勒出了城区的轮廓,而此时正是华灯初上,人体建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她应该是最美的。它是一个暗合“融合”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工程。”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西方各国艺术
设计运动概况1
1.1 设计的起源——工业革命运动2
1.2 西方各国设计运动及流派5

第2章 意大利艺术设计18
2.1 意大利的设计文化19
2.2 意大利现代主义运动和后现代主义运动20
2.3 “阿尔奇米亚”工作室和意大利“孟菲斯”设计集团36
2.4 意大利“金圆规奖”38
2.5 意大利主要设计师简介38

第3章 英国艺术设计46
3.1 英国设计概况47
3.2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威廉·莫里斯48
3.3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和麦金托什51
3.4 英国漩涡主义与英国平面招贴画和插图画53
3.5 英国“五角星”组织56
3.6 英国设计师及设计公司简介57

第4章 法国艺术设计73
4.1 法国新艺术运动——吉玛德与巴黎地铁74
4.2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77
4.3 法国招贴画和插图83
4.4 法国主要设计师简介87

第5章 德国艺术设计90
5.1 德国“青骑士”艺术年鉴91
5.2 德意志制造联盟92
5.3 瓦尔特·格罗佩斯与包豪斯96
5.4 青蛙设计公司105
5.5 德国主要设计师及设计公司简介107

第6章 北欧诸国的艺术设计116
6.1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文化117
6.2 瑞典设计和人体工程设计117
6.3 丹麦的家具设计119
6.4 芬兰的家具设计120
6.5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及作品简介122

第7章 美国艺术设计130
7.1 美国装饰艺术运动131
7.2 美国流线型设计运动133
7.3 美国职业设计师135
7.4 美国的设计公司——诺尔公司136
7.5 美国设计师简介138

第8章 日本艺术设计149
8.1 日本设计发展概况150
8.2 日本的插图设计151
8.3 日本设计师及设计公司简介152

第9章 近现代中国艺术设计162
9.1 1919~1949年的中国艺术设计163
9.2 1949~1979年的中国艺术设计164
9.3 1979~2009年的中国艺术设计166

第10章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186
10.1 设计的社会属性187
10.2 设计的生态趋势190
10.3 设计的情感趋势197
10.4 设计的数字化趋势202
10.5 设计的社会责任203
10.6 设计的文化趋势209
参考文献2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