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首钢琴赋格曲及创作分析》由24首赋格(因只采用对位技术而省略了每首前面的前奏曲)和对每首赋格写作技法的分析讲解组成。毫无疑问,这是“一位中国学者对世界上最伟大的复调大师——巴赫所表示的崇敬之情”。自1722年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问世之后,它就成了西方音乐中的“旧约全书”。20世纪后,在“回到巴赫”的思想感召下,不少大师级的作曲家都把创作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为模板的作品当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任务之一。著名的如: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1950-1951年)、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1964~1970年)、斯洛尼姆斯基《24首前奏曲与赋格》(1993-1994年),等等。欣德米特也在1948年采用这一模式创作了著名的钢琴作品《调性游戏》,全曲在12个调上由12首赋格及1首前奏、1首尾奏和11首间奏曲组成。上述作品能够成为经典,除了精湛的对位写作技术之外,无一例外地是在巴赫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在风格和技术上的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光大。我认为,于先生的这部作品也当得起这个评价。通览作品,我不仅被她严谨、熟练和睿智的音乐素材调度所折服,更被她灵动地运用中国民族音调,挥洒自如地处理横向与纵向的声部关系,特别是每一首赋格曲所表现出来的充沛情感所震撼。这是一位中国作曲家用赋格——这种西方音乐中复调织体的最高形式对自己一生学术与艺术追求的总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