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盗梦好莱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460068
  • 作      者:
    郝建著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引得起共鸣,经得起争议。
  它总是烧掉守常的大幕,新奇而不突兀,历久而弥新。
  好莱坞经典程式精密剖析,艺术电影对话章法深刻读解,给热爱电影、心中有梦的你!

展开
作者简介

  郝建,江苏南京人,1983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他是自由主义粉丝、文学电影形式美学狂热爱好者、暴力美学控。主要写作领域为文化批评、电影评论、电影电视编剧。免费、业余、配角演员,曾出演娄烨导演的《颐和园》《花》及多部学生作业。
  作者多年从事电影研究、创作与教学工作,撰写专著《硬作狂欢》《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类型电影教程》。由他编写剧本的影片《紧急迫降》获2000年华表奖、2000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特别奖。他所编剧的电影《危情雪夜》也受到好评。他还多次担任国内、国际独立电影策展人及评审团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盗梦好莱坞》,是北京电影学院名师郝建的宝贵电影评述合集,精选了中外22部上等电影佳作,从视觉享受、文学解读、拍摄技巧及影片传达出的社会思考等方方面面,精析多部类型电影,引导读者在自己的理解之外,对影片产生更加专业、更加深刻的思考。
  本书从专业角度,并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盗梦空间》《2012》《艺术家》等经典类型影片,从不同层面深度挖掘电影的精华美感,给电影爱好者以精神愉悦与感官体验。

展开
精彩书评

  一边为独立电影大声疾呼,参与影展策划,组织私空间放映讨论,一边对好莱坞电影深入研究,成为骨灰级粉丝,郝建老师似乎兴趣分散,品味矛盾。其实多看他的文字,了解他的各种政治和文化态度就知道,他只追求自由的创造和自由的娱乐。在中国电影的江湖中,我看到一个独立、自我,同时也竭力寻求与大众对话的学者,一个影迷俱乐部小教头。
  ——贾樟柯,《三峡好人》《小武》《站台》《任逍遥》导演


  其实我很少看电影评论,甚至几乎不看。但是《盗梦好莱坞》确实是少见的内外兼具的评论、分析。从技术语言到镜头语言,以至镜头外的生命思考……不只开发观众的观影乐趣,也给我们电影工作者有回到电影本质的另一种思考角度。
  ——魏德圣,《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七月天》《黎明之前》《夕颜》导演


  谁与争锋,精密剖析好莱坞经典程式,殚精竭虑,深刻读解艺术电影对话章法,郝建的文字也可算胆大心细,时有珠玑。他对商业电影是熟读经书,熟读经典;对艺术片也有好胃口和独特眼力。从念研究生时画假票偷偷潜入中国电影资料馆大放映厅和洗印厂礼堂看内部参考片,到今日花费巨资收藏碟片数千,郝建跟我一样走过了从影迷到拿电影当饭碗的艰辛坎坷悲摧路。但那份电影快感带来的愉悦,那份带动观众,大家一起众乐乐的满足和偷着乐,同时也就在其中了。
  ——贺子壮,《生死抉择》《少林四小龙》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撰写电影文字近三十年,发表电影评论数百篇,屡次在公共领域宣布自己从未拿过任何信封、红包,我在中国大陆的电影评论圈子中迄今仅看见郝建老师一人敢于这样高调。一手拿笔写评论,一手敲电脑做电影电视剧本,理论和创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再加上对大众文化写作方式的有意识追求,这使得郝建老师的文字一直具有明白晓畅、落实到电影文本细部肌理的特色。对作品思想观念和人物所面对的困境的深刻挖掘,对电影中蕴含的政治伦理、哲学内涵和人情世故、生活逻辑的细致梳理,让我看到他在文学、美术和当代前沿思想方面的深厚素养。阅读《盗梦好莱坞》,感觉好像又回到了电影学院的读书时光,我们又在大食堂和郝老师的办公室褒贬新老影片,切磋故事创意;亦师亦友的交谈吵嘴,倒也不比课堂的高头讲章获益少。很多当年的思想启示和艺术创意火花,现在也出现在这本书里。
  ——程青松,《沉默的远山》《电影往事》编剧,著名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


  精英反好莱坞,只因它代表多数人的口味,用商业力量挤压了高端群体的言论空间;官家反好莱坞,也因它代表多数人的口味,其浅化的大众价值观不尽符合狭窄的主旋律。如果说好莱坞代表一种美学与伦理立场,它远不止是美国的。你可以鄙视它,但至少先得弄清它的优劣何在,免得抨击时打错目标。郝建教授对好莱坞的研究之深之久,使得他身处精英层,却能看清普罗大众的电影追求;他狂热追寻电影形式美感,又竭力强调其中人物的伦理抉择和善恶之辨。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非常难得的。
  ——周黎明,资深影评人,戏剧、电影制作人,《你的,大大的坏》《好莱坞启示录》作者


  如果说好莱坞或者类好莱坞式电影是个美貌与智慧同在的美女,故事是她的骨架,视觉效果可算作她的血肉,社会伦理就是她的头脑。她究竟美在何处?如果你没时间光顾造访她五次,甚至五十次,那么郝建替你做了。不同于浮光掠影式的影评,郝建的电影评论基于文本细读,且与各种样式的艺术文本品味交相辉映,与其他电影一一对照,抽丝剥笋,让读者不但知道美女美在何处,更能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做学问的可以读到文笔酣畅的论文,看热闹的可以轻易明白片子的掌故和内里的种种讲究——借此,或把酒论道,或秉烛夜读,不亦快哉。
  ——王小山,专栏作家、出版人、文化学者


  这本书里说,奇诡的电影叙事,只为道出人的常识。
  ——崔卫平,文化研究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调情,以艺术和《艺术家》的名义
  法国电影《艺术家》的创意复古与怀旧致敬
  一、美法电影人越洋大联欢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奖活动再次喧哗热闹,今年的奥斯卡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年份。它是多年来第一次没有了柯达公司的奥斯卡,虽然“柯达剧院”那几个金色字体还多次以特写出现在转播镜头中,但这已经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公司出巨资做的广告,而是对宣告破产的夕阳产业吟唱的一曲挽歌。它又是奥斯卡的几个主要奖项最没有悬念的一年,几乎所有人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花落谁家都胸有成竹。我看了《艺术家》之后十分激动,跑到微博上去说要押宝1000块钱赌它得最佳影片,网友就笑话我不明行情,说最多只能放100块跟我对押。原来赌博网站对《艺术家》获最佳影片给出的赔率已经是10比1啦。就电影文化和欧洲美国的电影人的互动来看,2012年的奥斯卡奖是巴黎和洛杉矶这两个城市在双人携手、翩翩起舞,是美国、法国电影人在互相进行文化致敬。何止是致敬,他们简直是在隔着大西洋互相飞吻,秋波传情。法国人拍摄了电影进入有声年代的《艺术家》,故事背景当然是洛杉矶的好莱坞。而美国的暴力美学大师马丁?斯科塞斯拍摄了关于法国电影之父梅里埃的故事的3D电影《雨果》,故事背景是20 世纪初的巴黎。同时,纽约文化和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拍摄了《午夜巴黎》。他让美国、法国的一干大明星带着观众恣意穿越。伍迪?艾伦一会儿把我们领到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去看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巨匠和电影,美术大师布努埃尔、萨尔瓦多?达利、莫迪尼亚里在小酒馆中谈艺术、谈人生,一会儿又跟着男主演欧文?威尔逊穿越到19 世纪90 年代的巴黎去拜谒劳德雷克、德加等印象派美术家。此片大概挠到了法国人的痒处,世人都知道,巴黎人具有超级的文化自豪感,在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中,提到巴黎以外的法国,统一使用的名词是“外省”。戛纳电影节负责人蒂埃里?弗雷莫在官方声明中盛赞《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份美妙情书”。法国的第一夫人在片中客串艺术博物馆的女馆长。这个角色大概没几文钱片酬,卡拉?布吕尼算是友情出演,客串一把。伍迪?艾伦还特地出来跟媒体表扬第一夫人的演技,声称她的镜头一个都舍不得删减。我看本片应该让法国文化部或者旅游局赞助。对于我这种去过巴黎几次,对这个美丽城市有些知晓,但还有向往、有情结的人来说,此片很有杀伤力。我一个居住在巴黎的美国朋友给我写信,显然带着点自豪地说他们的朋友看了这片子想立刻飞往巴黎。
  以自己百年大公司的信誉担保,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两位绅士把绝对机密的获奖名单装在两个公文皮包里来到柯达剧院。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今年再次邀请了喜剧明星比利?克里斯托担当主持人。他把颁奖嘉宾邀请上台,他们逐一读出获奖者。最后的几个大奖果然连我这个较低级别影迷都不出所料。最佳男主角是出演《艺术家》的法国演员让?杜雅尔丹。不出所料是指我预料那六千多评选委员的总体综合口味。要按照我自己的眼光,本届最佳男主角是在间谍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出演那个高智商反间谍者的加里?奥德曼,可惜他今年只得到了最佳男演员的提名。这个出身英国的演员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出演过疯狂、腐败的警察,在《空军一号》中出演过凶狠毒辣的俄罗斯恐怖分子,在《蝙蝠侠诞生》和《蝙蝠侠:暗夜骑士》中扮演过詹姆斯?戈顿,在《红字》中,他把那个心灵深受极端宗教势力压抑,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丁梅斯代尔牧师演绎得复杂而真实。此外,他还扮演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在网站做奥斯卡颁奖仪式的现场评论时,我跟著名影评人周黎明预言,凭着加里?奥德曼的演技和宽阔的戏路,他很快能得奥斯卡表演奖。最佳女主角是出演《铁娘子》的梅丽尔?斯特里普。2011年11月,她曾经来北京参加中美文化艺术论坛,带来她的新片《铁娘子》,11月19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本片的全球首映。虽然已经是第四次获得奥斯卡表演奖,她上台时还是显得十分激动,在感谢合作者和坐在台下的丈夫之余,她不忘自嘲:“我听见一半的美国人都在喊,噢,怎么又是她。”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也是《艺术家》,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囊括”。于是,在那个美国西部时间2月26日的晚上,我们听到一连串带着法国口音的英语。《艺术家》的制片人带着导演、主演上台,美法电影人的携手联谊会到了高潮。他们说那天晚上半个巴黎都度过了不眠之夜,在等待这次奥斯卡奖的揭晓。那场景、那气氛何止是温文尔雅的调情,简直是美法电影文化的一次精神做爱。
  二、《艺术家》的创意复古范儿
  就电影艺术的风格来看,2012 年的奥斯卡电影还有一个特色:怀旧风盛行。《雨果》是用儿童的视角缅怀法国电影之父梅里埃,《午夜巴黎》营造对19 世纪末至20 世纪20 年代巴黎文化盛世的温情浪漫怀旧梦。当然,将这种怀旧和创意复古风做得最有创意、最有意义、最为感人的就是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拍摄的《艺术家》。今天,是大家奔向3D、IMAX 的年代,是柯达胶片公司宣告倒闭的暗淡时刻,有人已经在宣称数字技术将彻底取代胶片。对此,我坚信,数字技术的兴起能够替代一些胶片的功能,但是在专业电影摄影领域不会把胶片的技术功能和艺术表现力完全替换掉,绝对不会。就在这当口,法国电影人居然拍摄了一部黑白电影,一部黑白的默片。这是电影艺术家的天才创造还是神经质般的癫狂?
  《艺术家》获第69 届金球奖最佳音乐片/ 喜剧片,让?杜雅尔丹获最佳音乐片/喜剧片影帝及第64 届戛纳影帝。随后,在2012 年2 月末的那个奥斯卡之夜,《艺术家》获得第84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配乐五项大奖。这样一部简单、大量使用俗套的作品怎么就如此走红呢?观众和电影人怎么就痴迷这样一部看起来毫无标新立异追求的作品呢?
  就叙事模式来看,本片是一部爱情片。乔治?瓦伦丁[让?杜雅尔丹(Jean Dujardin)饰],是默片的最佳男主角。每次他在银幕上和首映仪式都会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他的爱犬是他的黄金配角,其他女演员只有靠边站的份儿。一次,面对媒体采访,他无意中邂逅了一位表现欲超强的女子佩皮?米勒[贝热尼丝?贝乔(Bérénice Bejo)饰],尽管后者有意无意地抢镜出风头,但他还是儒雅地待之以礼。不过,他们邂逅的照片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抢夺眼球的风头盖过了他主演的新戏。老板极为不满,老婆也醋性大发。后来,佩皮闯荡好莱坞,恰好与乔治重逢。但这片场的反复拍摄却使得两人从随意逢场作戏发展到频频四目相对,他们忍不住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导致笑场,演戏多次出现NG(重拍)。随后,瓦伦丁发现女主角在更衣室流露出对自己的暗恋情愫。但是,这对爱情萌生的恋人不知道,电影历史的车轮正滚滚而来,险些碾碎他们的爱情甚至生命。故事发生在1927 年至1930 年前后,这是电影从无声向有声转变的时代。佩皮?米勒走进电影圈起先只演一些龙套小配角,有时在字幕上居然连名字都被打错。但是,她会说话,也许正是因为她是一位新星,观众没有积累对她的大量观赏定式,她才敢于说话。她很快上升为电影的主角。而瓦伦丁却坚决不认为有声电影是代表将来的艺术。制片人只好不让他摄制有声片,而主演就是慢慢蹿红的佩皮?米勒。乔治不认输,他决定自立门户,自编自导自演一部默片《爱的眼泪》。乔治的默片与米勒主演的有声片档期撞车,乔治的新片票房惨淡。这时又恰逢1929 年的经济危机,本来就与妻子相对无言的乔治被赶出家门。他的家具和艺术品收藏也只能被拍卖还债。乔治孤独地在家里放映自己的默片,缅怀旧日风光,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艺术、经济方面都走入绝境,他决定烧掉自己所有的影片。危急中,他的小狗叫来警察才把他从火海中救出。等到他醒来,却发现自己被佩皮?米勒接到家里。而此时的佩皮?米勒却没有忘记乔治,她凭借自己此时的艺术地位逼迫制片人同意让乔治与自己同台演出新片。而乔治却不能忍受自己接受别人带着怜悯的恩赐。他惊奇地发现,自己被拍卖的家具和艺术品都是被米勒收购的,包括自己那张巨幅肖像。但这爱情的安慰和米勒对他演艺事业的关照并未使他感到绝处逢生,他扯掉手上的绷带,走上大街游荡。他看到别人跟他滔滔不绝地讲话,这些都像铁锤在沉重地敲打着他的精神。他回到自己被烧毁的家中,将左轮枪塞进自己的嘴巴。在最后一分钟,米勒小姐赶到,两人拥抱在一起。米勒小姐给乔治指点一条在有声片时期展示艺术才华的新途径。紧接着,我们看到乔治和米勒小姐两人在摄影棚里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形体变化多端。一曲终了,制片人击节赞叹,请求他们再拍一条。乔治答应,说出了这个角色仅有的两个词“非常乐意”。
  三、人物形象:无言的魅力与贫贱相守
  《艺术家》的故事十分简单,演员也不能开口说台词,甚至都没有机会一展歌喉。但是其中的人物塑造和爱情描写却很有质感,让观者在观赏时获得一种身心投入的认同。一个银幕人物的塑造由多方面元素组成,包括演员自身条件、剧作塑造、镜头视听语言的剪辑构成。让?杜雅尔丹与编剧、导演一起成功地为本片塑造了男主角乔治。他的扮相很容易让人们想起默片时期的歌舞片演员阿斯泰尔。果然,他在影片结尾与女主人公一起大大地秀了一段双人配合踢踏舞。这个人对电影艺术有着极度的热爱,但他却坚决地固守自己在默片中取得的艺术成就,并因此对正在兴起的有声电影不屑一顾。影片开始,我们看到一个志得意满的成功演员。他风趣幽默,还藏着点自私的小诡计,在谢幕时让自己的小狗上台表演,却故意冷落电影的女主演。在剧院门口,他被一个女影迷冲撞,但他却毫不在意,他不知道,这个女子将成为对他一往情深的爱人,成为他艺术生涯和生命的拯救者。他与女影迷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既让只想宣传影片的制片人颇为不满,也引来了妻子冷冷的目光。再次看到米勒小姐时,乔治自己没认出。因为他看到的是布景片后面一个女子灵巧跳舞的双腿。看到这活力四射、变化多端的舞蹈,他情不自禁地跟着学起来。这一场景既为紧接着的两人相识制造了顺畅的过渡,也为影片最后两人以跳踢踏舞来开拓电影表演新天地埋下了伏笔。这种剧作上的看似无奇,但其实充满了细腻笔触的创意性文本在本片中比比皆是。米勒小姐暗恋乔治,编导让她在化妆室中用乔治的一套西服演哑剧,用西服的袖子做出跟自己拥抱亲热的动作。这个设计为爱情片表达暗恋的形式库藏中增加了新内容,同时也符合本片后台歌舞片、电影幕后故事的类型模式。米勒的暗恋情愫被乔治撞破了,他首先想到的是在演艺生涯中帮她做些什么,他拿起一只眉笔,给佩皮?米勒小姐左边嘴唇上方点了一颗痣。字幕打出乔治的台词:如果想成为一名演员,你得有点别人没有的。要用汉语说,这就是乔治对米勒的“点化”,这是对米勒外形的点化,也是对她进行一些艺术门道的点化。这点外貌变化多少在佩皮?米勒后来的艺术生涯中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因为我们注意到在她成为有声电影大明星之后,她嘴唇上的那颗“痣”还保留着。
  乔治给米勒小姐点化的嘴唇也许促进了米勒小姐的成功,而米勒小姐的成功是代表着有声片的成功,代表着新技术和新的艺术可能性的成功。有声电影的兴起正在抛弃固执地坚守无声电影的乔治,他被制片人开革,形单影只地走下楼梯。编剧和导演就在这时安排男女主人公在楼梯上邂逅。米勒小姐的事业蒸蒸日上,但她没有对明显走下坡路的乔治冷落。她抛开一起上楼的男朋友,亲热地给乔治留下电话号码,还相约一起在电影中合作。当然,这一场景的调度是米勒在楼梯上方,乔治在楼梯下方。虽是默片,但画面语言告诉我们:昔日默默无名的女主角已经一跃蹿红。但是,我们看到如朝阳般升起的米勒小姐对提携过自己的乔治依旧热情不减,青眼有加。类似的隐喻在《艺术家》中还有很多。通过这些笔触,影片塑造了鲜活、可爱的一对恋人。我们看到,米勒小姐不仅去看乔治那门前冷落的电影《爱的眼泪》,而且在他经济困难时暗中指挥仆人买下了他的全部艺术收藏品。后来,乔治在火灾中受伤时,她把乔治接到自己家中休养。更为可贵的是,她知道乔治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重新回到水银灯下,是再次享受舞台生涯。她“勒索”制片人,要求让乔治跟自己一起主演新片。这不是没有风险的,如果制片人不同意,也可能会得罪他从而影响到米勒自己的事业。谁知道,这些关怀都更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十分强烈的乔治。他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人要听一个默片英雄说话,自己在有声片时代只能是明日黄花。观众对他的兴趣只是他怀里那条可爱的小狗,还对小狗发出遗憾的感叹“要是会说话就好了”。这哪里是在说小狗啊。

  ……

展开
目录

◎《盗梦好莱坞》自序
先锋、对话关系,以及那些你想知道的
◎《罗拉快跑》
美少女罗拉的夺命奔跑
◎《盗梦空间》
为了梦中亲人,我义无反顾地飘落在“灵菩界”
◎《邦妮和克莱德》
没有性,就用手枪吧——对无聊的昏庸抵抗
◎《尼罗河上的惨案》
逻辑推理的完美演出与豪华邮轮上的杀人动机
◎《漂亮女人》的永恒真理与美丽童话
道德的资本与资本的道德
◎《美国往事》
对不起,贝利部长,有些人我是不会碰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奥斯卡从来不讲百万富翁的故事
◎《别人的生活》
书店的橱窗后面,两个男人坚硬、闪光的灵魂在拥抱
◎《2012》
啊,他们说对了!世界真要毁灭!
◎《七宗罪》
替黑暗小屋中的疯狂布道者设计完美方案
◎《捆绑》
惊世狂花电梯邂逅,她们大胆地爱、小心地偷
◎《英雄本色》的枪火武侠
暗红色的灯光照耀下,老大的黑风衣在雨夜枪战中飞扬
◎《烈日灼人》
保护麦子的英雄与可怕的剥夺者
◎《新龙门客栈》与中国式卡萨布兰卡
大漠、孤烟、客栈,太监和义士都拔出闪亮的刀剑
◎《卡桑德拉大桥》
冲出被封闭的病毒车厢
◎《雨中曲》
在滂沱大雨中踩着马路牙子舞蹈歌唱
◎《正午》
当邪恶迎面袭来时,所有人都逃避后只剩下那空旷的街道
◎《闪灵》
对不起,亲爱的,我要杀你
◎《Z》
面对异化的国家机器,你到底要什么
◎《精神病患者》
在哥特式古堡中,我呵护着母亲的干尸,防止我儿子被女人勾引
◎经典,为什么是《卡萨布兰卡》?
◎调情,以艺术和《艺术家》的名义                            
法国电影《艺术家》的创意复古与怀旧致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