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格局和文化交流
1.国际格局对文化竞争的影响
国际格局的变革反映出了世界诸国关于“国际权力”的博弈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结果。所有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议题都离不开“权力”这个中心概念。正如卡尔·多伊奇所述“金钱是经济生活的通货一样,权力也可被视为政治的通货。权力是一种可使用带有一定程度强制性的决定较易地换取带有一定程度可靠性的支持的通货或媒介。”o诸多国家的全球化进程都呈现出了周边性认知、区域性交流以及全球化三个阶段特征,贸易和战争是诸国之间重新分配全球资源的主要手段,文化交流更多地表现在国家意识形态、人文节事风俗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和融合。纵观全球化出现之后历次国际格局更迭,都是关于权力分配的结果。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极化。1814-1815年间,俄、普、奥、英四国同盟主持了针对战胜拿破仑帝国之后的整个欧洲格局重构的会议,该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战后复兴、分割法属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进而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一战”结束后,英国、法国及美国等战胜国于1919-1920年召开会议并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二战”末期,1943-1946年,以美国、英国及苏联为主导的战胜国通过一系列会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国际体系进入了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德国重新统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这标志着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国际格局体系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其他国家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事实上,国际格局的每一次变更都是参与国对于稳定和改革的态度的改变。“变革意味着在新的模式形成并且深嵌于世界政治的日常议程之前,现存模式的磨损、秩序的减弱以及治理的停滞。”笔者认为,每一次新国际体系格局的形成是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基本作用力来自于国家经济实力,核心作用力来自于政治利益,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为了军事战略的合纵连横和贸易来往,而文化内容成为国际体系变更和重建中的隐形助力。国际格局的变更对于各国国家体制、军事和经济地位的影响是直接且剧烈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