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艺术理论的集中梳理;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的独到解读;
十余部电影大片的经典赏析;
优美的语言带来独有韵味的享受。
《电影审美:理论与实践》力求阐释电影审美的本质、途径和方法,对电影艺术的审美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并进行电影时空美学的阐发。对当代中国电影艺术主要脉流的审美意义进行系统解读,并全景式对主流电影、艺术电影和大众电影进行审美体验。其中的个案分析主要选择了中国当前生产的电影进行细致解读。从而使得全书形成电影审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有机结构。
电影是第七艺术,电影作为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已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电影为人们提供了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提供精神生活的家园,人们在电影提供的园地里精神得到休憩,灵魂得到安居。在电影生产中,电影艺术的生产者——导演和演员作为银幕造梦者成为文化英雄,受到电影作品的接收者——观众的热情崇敬。在电影文化圈层中,观众和导演、演员形成一种二元的具有内在满足的循环机制的文化秩序。电影理论者仿佛置身电影亚文化圈层之外,声名冷寂,无人问津。
然而,电影如果作为艺术和文化,它必然不是手工艺品,也不是私人呓语。电影与其他的艺术不一样之处,它是一种文化工业,需要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的方式才能保证电影文本的不断编码/解码。而且,电影艺术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电影艺术,需要不同的电影作品。电影的经验需要提炼成为理论,电影艺术潮流也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对电影作品进行理性的品评,从而使电影生产符合文化生产的规律,电影艺术薪火相传。
我们需要从电影现象中总结出电影规律。在电影作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社会、文化和艺术现象,光影世界的现象或者光怪陆离,或者虚无缥缈,都需要电影理论工作者提供合理的解释。比如说电影明星为什么会拥有巨大的感召力和票房价值?在电影中明星出演往往是票房的保证,即使电影艺术质量有不足,成千上万的影迷会终身崇拜自己的偶像,明星的衣食住行都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日益普及,网络成为新的影迷集体狂欢的场所,明星花边新闻成为网站新闻的重点,点击率惊人。又如好莱坞电影成为世界电影圈的霸主,美国大片席卷全球,导致很多欧洲国家和亚洲新兴国家都为保护民族电影制定法律,好莱坞电影的巨大魔力何在?为什么会吸引全球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观众的眼球?中国电影在建国初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为什么可以成为政府的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媒介?等等,都需要电影理论做出解释。电影现象归根到底可以回到电影文本结构本身。电影文本的编码规程预设了种种电影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电影作品的结构需要理论的解读。电影作品与文学作品有本质的区别,电影的光影世界是人类想象世界本身的物化,在很多时候,电影并不需要观众的想象,只需要观众的被动、即时体验。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欲望得到满足,情感得到表达,幻想得到实现。观众也不需要对电影作品本身的内在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他们只是接受者,享受快感而不问原因。电影理论承担的就是进一步对电影作品的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出电影作品生产的规律。电影理论与电影生产也不一样,电影生产是电影生产者如导演、演员、编剧、摄影、录音、美术、数字等集体合作建构电影作品的过程,运用电影机器工具按照一定的美学理念和艺术修养,摄制电影镜头并建立镜头的蒙太奇组合,从而形成作品。电影生产者的任务是编排电影元素形成作品,电影的理念和艺术修养成为电影结构的深层次语言代码,控制着电影语言的结构,处于电影生产者的下意识和潜意识之中,极度混沌和零散,并不系统。电影理论需要对电影作品进行微观的文本解读,探究深层次的电影语言结构规则。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进行比较,从社会、时代的宏观视角归纳出电影生产的规律。
……
序言
上篇 电影·理论
第一章 电影艺术理论
第一节 百舸争流:电影理论流派
第二节 西风东渐:中国电影理论潮流
第三节 纪实派:巴赞电影理论
第四节 蒙太奇派:爱森斯坦电影理论
第五节 符号派:麦茨电影理论
一、什么是符号?
二、U·艾柯的电影代码说
三、丹尼尔·达扬的古典电影引导代码说
四、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
第二章 电影时空美学
第一节 生命的表征--主观化存在
第二节 时间-空间
第三节 影像-声音
一、象
二、光
三、色彩与形状
四、身体
五、声音
第四节 电影审美场:作者-观众
一、潜在叙述者
二、电影作者
三、电影作品
四、电影观众
五、潜在接受者
第三章 电影审美分析
第一节 电影视听语言审美
一、画面审美
二、镜头语言审美
三、声音审美
第二节 电影主题审美
一、社会主题审美
二、时代主题审美
三、文化主题审美
四、人性主题审美
第三节 电影人物审美
一、身体
二、精神
第四节 电影叙事审美
一、细节美
二、悬念美
三、意境美
四、悲剧美
五、喜剧美
六、结构美
中篇 电影审美·群落
一、中国电影风格60年
二、古典审美文化精神在武侠电影中的转化与消解:《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和《七剑》的比较阅读
三、迷惘与沉沦:第六代电影的终结
四、性别政治话语中的优雅转身--中国新世纪女性电影研究
五、真实的存在与虚无的幽灵
六、新世纪中国新生代导演创作审美分析
七、新世纪台湾新青春电影审美对比阅读
八、移植·复制·本土化:后现代喜剧电影在中国
九、吕克·贝松电影的华丽转身
下篇 电影审美·文本
一、《盗梦空间》:盗梦机器·哲学意味·新电影时空
二、《鬼子来了》:哲学电影品质及其民族意识的遗忘
三、《太阳照常升起》:魔幻疯癫的时间游戏:一种新的电影结构
四、《唐山大地震》:缝合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价值的冲突
五、《广岛之恋》:往事并不如烟:遗忘与铭记的悖论
六、《南京!南京!》:虚构的电影和真实的民族之痛
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性别写作的迷恋与迷误
八、《向日葵》: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城市民俗风情画
九、《青红》:逼近真实:残酷青春的表征图章
十、《芳香之旅》:身体改写中的政治女人
十一、《白鹿原》: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情色消解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