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哲学
在黑暗的中世纪,西欧文化主要由教会来控制。博学的牧师和修道院士汲取希腊哲学的精华,并将之视为教会之所以建立的合理基础,只是在看似与《圣经》的教义相矛盾时,他们才加以改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Ax元前322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的观点是经院哲学家思想的基础。经院哲学派,或称经院哲学家们,在追寻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学者们的思想制定知识纲要时,将该纲要视为最完整的整体,或者等同于为人类所掌握的真理。这一过程始创于罗马时代后期的异教徒皈依者,例如希坡的奥古斯丁(354-430年),然而,最具影响力的经院哲学家是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这位多米尼加裔的修道士和神学者笔耕不辍,并且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像水泥一样牢牢地融入了教会生活。如果上帝把理性作为礼物赋予我们,那么真正的理性将不会违背信仰的原则;如果两者相悖,那么,信仰应放第一位。亚里士多德对事物为何如此运行的许多解释在现代意义上是无法成立的。例如,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内在的倾向使然,或者磁体具有吸引铁石的本性。但是,原因是什么呢?经院哲学家们会回答,“因为上帝就是那样制造它们的”。
能够向人类理智揭示的一切已经被揭示——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新思想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存在着,还要声明它们蕴涵在早期的典籍中,因而,对旧著作的评论成了新思想的合身的外衣。问题是,在教会(往往是腐败的)的淫威之下,自由思想者会发现他们陷入了与宗教法庭一类集团的冲突中。一些人敢于更加自由地思考问题,科学则作为观察和实验方法的学科而诞生。人们不再依赖于旧的典籍,而是准备好走出去接受新的事物。16-17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原有的思想和权威受到了动摇。
……
展开
——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