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整的大学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1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开始,通识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对通识教育的重新认识和逐渐重视,是对我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反思和修正,进而把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一般认为,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起源于欧洲,成形于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正式提出,开始于1828年耶鲁大学的教授们为了维护古典文雅学科,发表了著名的《1828年耶鲁报告》,这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篇正式为共同必修课目辩护的文献,《报告》强调大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21929年,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发表文章,支持《耶鲁报告》,提出“学院应该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3《耶鲁报告》和帕卡德提出的通识教育,被称为美国的第一次通识教育运动,由此引起人们对通识教育的重视。1945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俗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部经典文献,被称作通识教育的“宝典”。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