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供求行为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5020
  • 作      者:
    龚继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龚继红,女,湖北随州市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科研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武汉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一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与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农村发展、农村女性。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村社会发展丛书·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供求行为的视角》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构建农村教育问题社会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分析、解释农村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二是从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现实社会背景人手,分析农村教育主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探讨教育主体和教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三是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和微观的教育主体层面分析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四是通过以上分析,提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政策建议,完善符合农户和农村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教育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相对比较好,精力也比较旺盛,因而工作上更具激情,上进心也更强。那么,年龄对教师社会流动意愿有何影响?表5-12显示,随着年龄段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流动意愿逐渐下降,教师流动的可能性越小,即教师的社会流动意愿与教师的年龄呈负相关。其中,35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教师中,有87.2%的人希望社会流动;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中,有82.4%的被访者有社会流动意愿;而在45岁以上年龄段教师中,这一比例下降到了66.7%。
  3.文化程度
  调查表明(见表5-13),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教师社会流动意愿越强;学历水平越低,越是不倾向于流动。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教师中有88.2%希望流动,大专学历水平的教师中有84.1%有社会流动意愿,而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教师中只有25.0%希望流动。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流动意愿受到其文化程度的影响,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即文化程度越高的教师,其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方面,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程度越高的劳动者在流动过程中职位获得的可能性越大,社会流动后的收入可能越高。因此,具有较高能力和较高自我实现愿望的高学历者,越倾向于流动。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高文化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文化程度越高的教师拥有的就业机会就越多,他们的社会流动意愿也就更为强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农村教育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农村教育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二)分析框架
四 研究的方法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概况
一 农村教育改革的历程
(一)农村教育改革的启动(1982-1987)
(二)农村教育改革的推进(1987-1993)
(三)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扩展(1993-2001)
(四)农村教育发展新阶段(2001年至今)
二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概况

第三章 农村教育中农户行动策略
一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样本特征
(一)样本抽样的基本情况
(二)样本基本特征
二 农户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现状
(一)受教育的总体状况
(二)学前教育的状况
(三)小学教育的状况
(四)初中教育的状况
(五)职业教育的状况
三 农户对农村教育的满意度
(一)对小学教育的满意度
(二)对初中教育的满意度
(三)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
四 农户对教育服务的行为选择
(一)对小学教育的选择
(二)对初中教育的选择
(三)对职业教育的选择
(四)农户在教育中的投入
五 农户教育行为选择的环境条件分析
(一)社区文化环境
(二)社会教育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六 农户对农村教育的期望
(一)对学前教育的期望
(二)对小学教育的期望
(三)对初中教育的期望
(四)对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期望
(五)对教育目标的期望
七 影响农户教育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幼儿教育需求的因素
(二)影响小学教育需求的因素
(三)影响初中教育需求的因素
(四)影响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需求的因素

第四章 农村教育中农村学校行为
一 农村学校的办学现状
(一)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二)农村学校的招生布局
(三)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 农村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
(一)农村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农村学校的办学宗旨
(三)农村学校重视的方面
三 农村学校的办学资源
(一)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现状
(二)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
(三)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径
四 农村学校的办学效果
(一)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评价
(二)农村学校教学经费评价
五 影响农村学校办学的因素
(一)制度形态对农村学校办学的影响
(二)基于社会环境对农村学校办学的影响
(三)基于农户因素对农村学校办学的影响

第五章 农村教育的教师队伍问题
一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样本特征
(一)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二)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二 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流动意愿
(一)社会流动意愿基本情况
(二)转校意愿基本情况
(三)转行意愿基本情况
三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流动意愿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三)工作因素的影响
(四)学校因素的影响
(五)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小结

第六章 我国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基于教育组织视角的农村教育主要供给问题与成因
(一)农村教育供给目标不明确,导致教育内容城市化和应试化
(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不平衡,造成农村教育发展失衡
(三)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四)农村职业教育被边缘化,成人教育缺位
二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教育体系主要需求问题与成因
(一)农户对基础教育需求强烈,凸显农村基础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二)农户对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需求强烈,凸显农村职业教育的缺口
(三)现有农村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农户向“新型农民”转型的需要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人口变化,使农村教育需求产生变化
(五)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新的农村教育需求

第七章 农村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一 农村教育的重新定位与管理体制
(一)新时期农村教育内涵的重新定位
(二)农村教育的功能再定位
(三)农村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学校的功能再定位
(四)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的功能再定位
(五)农村成人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的功能再定位
(六)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优化
二 农村教育机制构建
(一)农村教育均等机制
(二)城乡统筹教育机制
(三)农村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四)农村全民素质教育机制
(五)农村特色教育机制
(六)农村教育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
三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农村教育模式
(二)加大“政府+社会”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重视农村幼儿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缺口
(四)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
(五)适度发展农村高中教育,满足农村受教育者需求
(六)合理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拓展农村教育体系内容
(七)稳定教师队伍,确保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