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教育专家于秀老师重磅推出“问题家庭”教育系列,历经17年的心理咨询历程,真实的问题案例,孕育出呕心沥血之作,记录着一个个大男人的情感表露,探究问题爸爸教育中的难题!
《宏章家庭教育·问题爸爸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2)》是一本家庭教育类的采访纪实书籍。从真实鲜活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各种问题爸爸背后的教育缺陷,为问题爸爸提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全书寓教于理,贴近实际。
心理学上,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父亲?
第一个关键期:孩子2岁以后。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进入母子关系圈中。两岁的孩子单独睡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但是,大多数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张地说,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孩子6岁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父亲与妻子、孩子感情好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
第三个关键期:孩子的青春期。父亲喜欢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但是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最终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
残暴父亲, 教育出病态人格的儿子
父亲的威严通常是“权力”的象征,父权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男子汉”气概,然而,滥用父权,暴力教育,则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偏执,从而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里接到了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
她说自己姓谭,是北京某单位的干部,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了正在连载的我的“家庭问题系列”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特别想跟我交流一下。当时正好我很忙,跟谭女士在电话里匆匆几句,未及深谈。
过了大约有一周左右,我又接到了谭女士的电话,这时她的语气音调都有些变了,她向我求助,因为,她14岁正上初三的儿子又无故逃学,已经几天没有去上课了。
对于儿子面临升入高中的关口,却如此消极怠学,谭女士一筹莫展。
而且,据她介绍,她儿子性情暴烈、脾气古怪,经常动手打她,稍有不如意便在家里砸毁东西,她这个做妈妈的已经丝毫不能约束儿子了。
“那,孩子的爸爸呢?”
我开始以为谭女士是一个单身母亲。
“孩子的爸爸同孩子一样,是个性情不好、脾气暴躁的人,这父子俩不能见面儿,只要在一起便会冲突起来。
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往死里打他,可现在他大了,人也长高了,他爸爸已经打不动他了,他反过来开始打他爸爸了。”
谭女士的话让我非常吃惊,一个14岁的孩子,初中还未毕业,便打起父母来了,我开始怀疑这孩子的精神不正常。
谭女士又告知,孩子的精神没有问题,她曾经带儿子到安定医院检查过,精神病医生确切地告诉她,这孩子只是有些心理异常,属于病态人格,建议她带孩子找心理专家咨询。
也许是因为我的《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一书中有些关于心理咨询成功的个案,百般无奈中谭女士求助到了我这里,希望我能帮助她,到她家里见见她的儿子,判断一下这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
对于谭女士的焦急和迫切,我想我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有时候人们熬着、苦着自己,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这跟人的本性有关。
可面对谭女士的要求我也有些为难,我只是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作家,自认为有一些责任感,所以才更多地关注着普通人的命运和社会的敏感问题。
我很希望能够帮助所有的人,但是我又时时感到能力有限。
可面对谭女士的信任,我又无法不去帮助她,再说我也真对这个男孩和他的父亲感兴趣。就这样,我邀请了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位资深老专家与我一同去了谭女士的家。
见到了谭女士的儿子我有些意外,这个在母亲的描述中“白白净净,特招人喜欢”的男孩,足足有80公斤,是个不折不扣的肥胖孩子。
让我吃惊的是他的眼神。
要不是这孩子唇上那层淡淡的有些发青的绒毛在不时提醒我,这是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我还真有些不太敢正视这孩子的眼睛。
那是一种充满了不友好、怀疑、厌恶、不耐烦,甚至是鄙夷的眼神。
尽管事先谭女士对于我们的造访已经做了铺垫。
为了让儿子不对我和那位老心理专家有所防范,谭女士对儿子撒了谎。她假称我们是她的好朋友,特意到家里来做客,并且,看一下她儿子画的画儿,以便孩子在考职业高中时帮他选一下专业。
为了把戏演得像真的,我们一进门就充满兴趣地要求谭女士把儿子画的画儿拿出来给我们欣赏。
我们一边看画儿,一边同谭女士的儿子闲聊,可没谈几句,谭女士的儿子便“狡黠”地问那位专家:“我看,你是心理医生吧?”
这让我断定孩子精神上绝对没毛病,他不但聪明还很敏感,思路也很清晰,至于他对父母采取的动手行为,只不过是恶习罢了。
环顾谭女士的家,到处是被破坏的痕迹,阳台上的门玻璃破了,犬牙似的耸立着。趁老专家跟她儿子聊着,谭女士在我耳边悄悄地说:“那玻璃是我儿子跟他爸爸生气时一拳打破的,我上班忙得没空修,他爸也不管,就那么扔着。”
尽管谭女士的话音很低,可还是让他儿子听到了。
“你别提他,你要再提他我就不客气了。”
听谭女士提起“他爸爸”这几个字,她儿子的脸色突然变了。
我毫不夸张地说,这张孩子的脸真的变得有些狰狞,一双不大的眼睛透出的是冷酷。
……
“畸形”父爱,教出心态偏执的孩子
良好父爱的影响,就是孩子好的成长的开始,相反,畸形父爱的影响,也就是孩子不幸的开始……
父爱呵护过度,导致女儿精神崩溃
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只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残暴父亲,教育出病态人格的儿子
父亲的威严通常是“权力”的象征,父权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男子汉”气概,然而,滥用父权,暴力教育,则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偏执,从而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恋女情结”的父亲,请走出控制女儿的阴影
父爱是伟大的,他是孩子成长的保护伞,但是当父爱变成控制孩子成长的借口时,父女之间也就此埋下了矛盾的隐患……
自私父爱,逆反的孩子就要和你对着干
父母离异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孩子因此缺失了一部分爱。当父爱贴上“仇恨”的标签,这份爱也就失去了温度。与此同时,孩子也就产生了报复的心理,所谓的亲情也名存实亡……
欲望父亲,给了孩子欲望的悲哀
当父亲打着“为了孩子的前途”的旗号,实则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来教育孩子的时候,毋庸置疑,孩子一定会毁在这样的错误模式中……
事业成功的父亲,却给了孩子成长的失望
孩子成长需要的是爱的浇灌,而不是金钱的堆积。当父爱以金钱作为桥梁来传递时,冷漠的亲情,已经剥夺了孩子所有被爱的权利……
暴力教育,毁掉孩子的一生
当亲子教育不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基础的时候,孩子就仅仅是父母期望的载体,没有话语的权利,做着情不由衷的事情……
拒绝长大的父亲,教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孩子纯洁得像一张白纸,等待父母为其画上色彩斑斓的人生。可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父亲,终究是教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的。由此,成长的颜色,从童年开始缺失,随着年龄的成长,终究会成为一幅不完美的图画……
“金钱”教育,让孩子把“爱”也标上价码
物欲社会,孩子的价值观也与“金钱”紧密相连。在孩子的观念里,钱可以换来友情,钱可以换来地位,甚至钱也能恒量亲情……
抑郁心结,让父亲陷进了女儿的情网
父亲为了孩子的幸福,长期压抑自己的孤独与寂寞,渴望寻找幸福的心难免会出错。就像和女儿误入网恋的父亲一样,因为没有和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最终酿下了如此尴尬的苦果……
“死刑犯”父亲,留给孩子的成长之痛
有些事情无法选择,既然做了就要承担责任。作为一个失职的父亲,在你无力抚育孩子的时候,请把你忏悔的心灵话语留给他……
学会尊重,才能让孩子敞开紧闭的心门
亲子教育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尤其是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以后。与其费尽心思、偷偷摸摸地窥探孩子的秘密,还不如换一种交流的方式,让孩子把封闭的心门打开……
背叛家庭的父亲,把伤痛永远留在孩子心里
当婚姻走到离婚的边缘,父母似乎已经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结果,家庭破碎了,孩子的爱也破碎了。留下的只有孩子对父母的仇恨……
拒绝赞美的父亲,毁了孩子成长的自信
对孩子严格要求,往往是为了激励孩子更加优秀,但是,严格中要予以肯定,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一味的严,打击的是孩子的自尊;一味的激励,只会让孩子麻木……
家庭暴力,成为孩子无可奈何的心结
家庭暴力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伤害。当孩子祈求“爸爸,别跟妈妈吵架”的时候,请及时调节你愤怒的情绪,试问:面对孩子充满泪水的眼睛,你还有伤害他的勇气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