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规划与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329462
  • 作      者:
    李贤毅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规划与管理》立足于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规划、建设、管理、评价全过程,采用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反映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应用、管理、评价等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规划与管理》共分13章,主要包括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概述、国内外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趋势、顶层规划模型、通信局房集约化规划、信息管网集约化规划、有线接入网规划、无线接入网规划、宽带城域网与传送网规划、有线电视网规划、信息化应用中心规划、集约化建设评价体系、集约化与共建共享、实施保障措施等。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规划与管理》能给从事城镇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应用开发、信息化评价等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和管理等专业的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1.1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如图1-1所示。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重要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首次明确提出“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加快推进的历史新阶段。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的巨大引擎。
  信息基础设施在全面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集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有利于减少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支撑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入推进三网融合,构建健康和谐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环境;有利于加快资源整合,建设开放融合的信息网络体系和“随时、随地、随需”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有利于降低通信企业运营成本,增强通信企业市场活力。因此,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是现阶段我国扎实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积极构建“两型社会”的战略性选择。
  城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图1.1给出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如何进行城镇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提升城镇化质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城镇化建设规划和建设进程中,信息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城镇化建设质量的关键。在以前的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各个运营商各自为政,分散建设。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2 概念定义
1.2.1 农村城镇化
1.2.2 信息基础设施
1.2.3 集约化与共建共享
1.3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内容
1.3.1 建设内容
1.3.2 建设范围
1.3.3 建设重点
1.4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原则
1.5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目标

第2章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趋势
2.1 国内外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分析
2.1.1 国内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案例分析
2.1.2 国外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案例分析
2.1.3 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启示
2.2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

第3章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规划
3.1 规划范围
3.2 规划原则
3.3 规划流程
3.4 规划方法
3.4.1 业务量预测方法
3.4.2 专业网络规划方法
3.5 顶层规划模型
3.5.1 明确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
3.5.2 构建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设模式
3.5.3 确定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措施
3.5.4 完善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评价体系

第4章 城镇化通信局房集约化规划
4.1 局房选址原则
4.1.1 规划原则
4.1.2 考虑因素
4.1.3 基本条件
4.2 局房分类与功能定位
4.2.1 通信机楼
4.2.2 接入点
4.3 局房规划思路和流程
4.3.1 规划思路
4.3.2 规划流程
4.4 局房规划方案
4.4.1 局房选址规划
4.4.2 局房平面布局规划
4.4.3 局房配套设施规划
4.4.4 局房规划投资估算
4.5 局房规划案例
4.5.1 规划背景
4.5.2 现状概况及总体规划
4.5.3 信息化环境分析和需求预测
4.5.4 通信局房分布现状及规划

第5章 城镇化信息管网集约化规划
5.1 信息管网规划原则和影响因素
5.1.1 信息管网规划原则
5.1.2 信息管网影响因素
5.2 信息管网规划方法与流程
5.2.1 信息管网规划方法
5.2.2 信息管网规划流程
5.3 信息管网规划方案
5.3.1 信息管网需求分析
5.3.2 信息管网容量及投资测算
5.3.3 信息管网新技术应用
5.4 信息管网规划案例
5.4.1 基本思路
5.4.2 模型构建及需求测算

第6章 有线接入网规划
6.1 有线接入网概念
6.1.1 有线接入网的定义
6.1.2 有线接入网主要接入方式
6.1.3 接入网的主要业务
6.2 有线接入网规划原则
6.2.1 规划原则
6.2.2 规划流程
6.2.3 网格化方法的规划流程
6.3 业务发展预测
6.3.1 业务需求类型
6.3.2 业务量预测
6.4 规划方案
6.4.1 OLT规划方案
6.4.2 ODN规划
6.4.3 接入光缆网规划
6.4.4 大型政企专线业务方案
6.5 固网语音解决方案
6.5.1 固网语言的业务需求
6.5.2 固网语音的解决技术
6.5.3 固网语音组网方案
6.5.4 IP接入系统的组网方案

第7章 无线接入网规划
7.1 移动网
7.1.1 规划原则
7.1.2 规划流程
7.1.3 需求分析
7.1.4 规划方案
7.1.5 LTE新技术应用
7.2 WLAN网
7.2.1 规划原则
7.2.2 规划流程
7.2.3 需求分析
7.2.4 规划方案

第8章 宽带城域网与传输网规划
8.1 宽带城域网规划
8.1.1 规划原则
8.1.2 规划方法与流程
8.1.3 需求分析
8.1.4 规划方案
8.2 传输网规划
8.2.1 本地传输网概念
8.2.2 本地传输网的特性
8.2.3 规划原则
8.2.4 规划方法与流程
8.2.5 需求分析
8.2.6 规划方案

第9章 有线电视网规划
9.1 规划原则及思路
9.1.1 规划原则
9.1.2 规划思路
9.2 规划方法与流程
9.2.1 规划方法
9.2.2 规划流程
9.3 需求分析
9.3.1 有线电视目标网络特点
9.3.2 业务需求分析
9.4 规划方案
9.4.1 基础网络目标架构
9.4.2 城域网网络架构现状
9.4.3 接入网网络架构现状
9.4.4 广电网络改造技术路线
9.4.5 各技术路线用户实际使用带宽
9.4.6 各技术路线综合比较

第10章 城镇信息化应用规划
10.1 数据中心
10.2 灾备中心
10.3 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10.4 城镇信息化应用
10.4.1 新型城镇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10.4.2 城镇信息化应用发展目标
10.4.3 城镇信息化应用建设架构
10.4.4 城镇信息化应用规划

第11章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评价体系
11.1 确定评价流程
11.2 构建评价模型
11.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1.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1.3.2 选取评价指标
11.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1.4 选择评价方法
11.4.1 常用评价方法及应用
11.4.2 选择评价方法
11.5 评价示例

第12章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共建共享措施
12.1 集约化共建共享内容
12.1.1 集约化共建共享的政策
12.1.2 集约化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
12.1.3 集约化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
12.1.4 集约化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2.2 集约化共建共享措施
12.2.1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流程
12.2.2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
12.2.3 三网融合形势下驻地网的共建共享模式
12.2.4 主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案
12.3 案例分析
12.3.1 基础通信管道集约化建设的“常州模式”
12.3.2 上海基站建设的集约化和景观化策略

第13章 城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保障措施
13.1 政策保障
13.1.1 政策保障主体内容
13.1.2 政策保障措施
13.2 组织保障
13.2.1 组织保障主体内容
13.2.2 组织保障关键举措
13.3 资金保障
13.3.1 资金保障主体内容
13.3.2 资金保障关键举措
13.4 技术保障
13.4.1 技术保障主体内容
13.4.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保障措施
13.5 信息安全保障
13.5.1 政府监管安全保障措施
13.5.2 信息化应用安全保障措施
13.6 企业保障
13.6.1 企业保障主体内容
13.6.2 企业保障具体举措
缩略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