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媒体公共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23725
  • 作      者:
    丁光梅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光梅,1966年生,河南邓州人,现为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文学传播、媒介文化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和沟通工具,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公共关系广泛传播。随着传媒市场的渐趋开放、各种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媒体组织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适应市场、谋求发展,媒体组织也借鉴其他企业的做法,尝试运用公共关系手段,通过倡导、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等塑造媒体自身的形象,打造媒体自身的品牌。
展开
精彩书摘
  (2)制作公益榜单、倡导公益价值观。媒体通过制作公益榜单来倡导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公益价值观,强化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和公民的公益行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健康、规范、有序履行,树立媒体的品牌形象。如《南方周末》,从2000年开始推出年度人物评选和向传媒致敬榜,分别向那些推动历史进程和传媒业发展的人物致敬。2004年开始推出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创富榜。和福布斯、财富等基本以财富的绝对数量为标准进行排行不同,该排行榜采用综合性的指标,除了财富标准之外,还有综合性的评价和考核。其中的经济指标只是一个重要部分,占一定比例。其次是环境和社会责任。之后,又陆续推出“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排行榜”、“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这些很好地传达了《南方周末》的新闻理想和品牌愿景,强化了其品牌特质。
  (3)为社区公众提供直接帮助。通过活动直接为社区公众提供各种帮助,既解决了社区公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宣传了媒体的形象。如大连电视台,为了帮助网迷少年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回归精彩的现实世界,经策划,在2008年的暑期来临之际,其生活频道《城市直通车》栏目联合大连市心理医院、共青团大连市青少年素质拓展培训蓝湾基地,共同启动“真实挑战——走出虚拟世界”暑期特训营大型媒体公益行动。该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了16名12~18周岁沉迷网络的少年,参加专门为他们设计的重回现实“游戏”。游戏活动从7月19~29日共11天,包括独立生存、农家历练和城市考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还安排了若干特训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由素质拓展培训师和心理专家精心设计。同时,整个活动过程都有专家的陪同、指导。这项活动不仅能有效引导沉迷网络的孩子们正确地认识网络、面对网络,在现实中找到迷失的自我,还有利于媒体获得公众的认同。
  2001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首创爱心送考活动,为当地有用车需求的高考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之后,爱心送考活动由长沙扩大到全国上百个城市。2010年,“全国爱心送考大联盟”成立,全国共有53家交通广播积极加盟。2011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交通宣传委员会、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携手新浪网,联动“全国百城百台大联播”共同举办“爱心中国-2011全国爱心送考”活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媒体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性
第一节 公共关系及媒体公共关系界说
第二节 媒体公共关系的要素和特征
第三节 媒体公共关系的原则
第四节 媒体公共关系的功能

第二章 媒体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媒体和公共关系
第二节 媒体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节 我国媒体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媒体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三章 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公关素质
第一节 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公关意识
第二节 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第三节 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第四章 媒体公共关系对象——媒体公众研究
第一节 媒体公众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细分媒体公众
第三节 媒体组织的目标公众分析及相应的公关举措

第五章 几类主要的媒体公共关系活动分析及策略
第一节 媒体的新闻事件策划
第二节 公关广告
第三节 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
第四节 其他公关活动类型分析

第六章 媒体形象定位与传播
第一节 媒体形象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影响媒体形象的几大“杀手”
第三节 媒体形象的定位
第四节 媒体形象传播
第五节 媒体形象的维护与矫正

第七章 CIS与媒体形象塑造
第一节 CIS简介
第二节 CIS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CIS战略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第四节 媒体形象塑造
附录
附录一 谈媒体策划新闻事件的体验效应
附录二 论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
附录三 文学期刊形象传播现状分析
附录四 谈文学期刊的形象建设
附录五 谈文学期刊变革与发展的途径
附录六 论编辑的公关意识
附录七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80后”文学的畅销
附录八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交往环境和方式的影响
附录九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接受主体心态的影响
附录十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交往主体关系的影响
附录十一 从语境顺应角度看广告交际
附录十二 论广告语言交际的得体性
附录十三 国内原创文学网站的CIS运用
附录十四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在广告交际中的体现和应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