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围城容易,走出围城难!“战争”此起彼伏,俨然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了。这“战争”最直接,最无辜的伤害者却不是“战争”双方,而是被迫卷入“战争”的“小国”,实在有违游戏规则。大概因为这是和平年代背景下的“家庭战争”才如此违规吧。在没有能力逃离时,他只能一如既往的忍受“战争”的“硝烟弥漫”,感受“战火纷飞”的“丰富”童年,还有那在“如花”少年岁月里的“多彩”人生。他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快快离开这样的战场,越远越好,越早离开越好。他不会留恋那份父爱与母爱,他不会眷恋那个还能栖身的港湾,他真的厌倦了那似乎永无平息的“战争”。他在年少轻狂的岁月里就疲惫不堪,背着这些父母给的“行囊”,似乎走到哪里都无法摆脱!
少年老成也好,未老先衰也好,大概都裹挟在他的言语间,行为里。忧郁成了他生命一种难以改变的色彩!这哪里像倒掉鞋子里的沙子那么容易呀!这些印迹就如同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一样。
他慢慢长大了,长大后的他选择了离开家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寻找一份安宁,父母之间的“战争”没因他的远离而停止,也不因他的离开而减少对他的涉及。战争只要一发起,无论他身在何方,又在何时,他都还会被卷入。眼睛是看不到了,耳朵却不能不听,现在的科技实在是太发达了。电话的出现,让他离得再远,那声音也能毫无变化的从遥远的家乡隔山隔海的即时传到他的耳朵里。伴随着可视电话的出现,“战争”的场景也会高清晰,绝对逼真的映入他的眼帘。想逃离这“战争”,想躲避这“战争”,这辈子好像是指望不上了。“血缘”是上天注定的,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却不能选择父母。他们生育了子女,就注定要让孩子永远和他们的“战争”搅和在一起。
唯一让孩子心理上得到安慰的是,随着岁月的积淀,懂得了平静看待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也懂得了把“战争”对他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化;懂得了维持“战争”之下尽可能的“和平共处”!
还在“战争”中的,还在为“战争”而准备的人们,换一种方式“对话”吧,以此来达成“共识”!“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外交手段”!看着孩子们可怜的人生,真的还忍心这样“战斗”下去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