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小学的乐团成立于1996年,学校聘请的校外专家和教师负责乐团的全部工作,开始时史家小学的教师只是配合管理和后勤保障,并没有实质参与管理。参与乐团工作的孙蒲远老师找到我,鼓励我参与乐团的工作,希望我能改变乐团的状态。客观地说,由于没有本校教师的实质参与,而校外教师并不懂教育,因此乐团的日常管理比较混乱,乐团参加比赛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接手乐团以后,我从头学起,摸索管理乐团的经验和方法。乐团是学校艺术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组织到外聘教师的管理,从班主任教师的支持到家长的认可,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都曾亲历。十几年来,每一批学生从组团到平时的训练,从每一次期末汇报到艺术节的比赛;孩子们从最初的兴奋期,到训练的枯燥期、克服困难的坚持期、能掌握乐器演奏的合作期,直至最后到比赛的磨合提升期这一系列的过程,无不需要教师在一旁陪伴、监督、疏导和鼓励。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我们意识到乐团的建立不仅仅是学习乐器和演奏乐曲,更重要的是团队建设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目前我们的乐团已经发展成为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团、每个团声部均衡、近百人规模的大型乐团。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我的带领下,组成了两人一组的管理小组,按照史家乐团的教材体系,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管乐发展。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管乐音乐会,就像孩子们庄严的盛典,他们在舞台上骄傲地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成就。
只要是学校有学生在训练或比赛,我一定会来到学校。近十年来,每个周六日几乎都没有休息过。我并非刻意如此,只是觉得教师们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放弃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我待在家里心里也不踏实。记得有一次生病,我周六没有去学校。
……
展开
——北京市史家小学校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