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梦醒巴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虽在欧洲,但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战争爆发之初,英、法、俄邀请中国参战。日本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袁世凯政府被迫宣布中立。与此同时,日本却对德宣战,乘机占领了胶州半岛。袁世凯在日、英的共同压力下,与日本签署包含卖国的“21条”的“民四条约”,最终引发了全国性抗议。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在要不要参与对德国宣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斗争激烈。国务总理段祺瑞主战,总统黎元洪主张中立。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但国会却不同意参战,段祺瑞干涉国会讨论,引发内争。此时,恰好段祺瑞私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趁机下令撤销段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拒绝承认黎的免职令。黎元洪为解决此事,邀请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调解。不料张勋入京后,却转而拥立清废帝溥仪“重登大宝”。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张勋复辟的闹剧很快结束,黎元洪被迫辞职,冯国璋改任总统,但实权仍旧掌握在段祺瑞手中。此为历史上著名的“府院之争”。
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日本与英、法、俄、意4国秘密达成谅解,4国承认战后日本在山东的权利,法国还以日本促成中国与德国断交作为支持日本的条件。段祺瑞政府也与日本接洽,邀请日本帮助中国练兵,并得到日本一亿日元贷款。日本同意中国与德国断交并参战。段在英、法支持下,决定参加协约国一方,正式对德、奥宣战。协约国和美国则相继向中国政府保证“尽力赞助中国在国际上享得大国当有之地位及其优待”。但中国对德、奥宣战,并未直接出兵,而只限于取消奥匈和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没收敌产、废除条约等,同时在英、法要求下,向欧洲和中东地区派遣了17万青壮劳工,段祺瑞趁机向日本大借款,并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在编练参战军的名义下大肆扩充个人实力,以求在国内实现武力统一。于是就出现“国外宣而不战,国内战而不宣”的奇怪场景。
赴欧战场的华工虽未直接参加战斗,但也亲临前线,从事后勤运输、战场救护、挖掘壕沟、打扫战场等工作。华工们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英国记者韦克菲尔德说:“每一位华工都是顶呱呱的多面手,能忍难忍之苦,工作风雨无阻、冷热不惧……善于学习,对英国远征军的各种工作需求,都能应付自如。“1918年英国陆军部报告提到:“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