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出类拔萃的领袖
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领袖,必须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具备过硬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领袖必须成为人民的理想楷模。这不仅是指通常所理解的“德”,而且也是指同样重要的“智”。一个真正的领袖必须拥有远大的抱负,拥有异于常人的智慧,超常的适应能力,服务大众的态度和引导舆论的能力。
一个好领袖必是一个好的聆听者,并掌握与人沟通、表情达意的技巧。他充满自信,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亦必毅力过人,并能不断自省以求进。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过:“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具备勇气,一直前行。”当一个人为实现梦想苦苦追寻的时候,需要这样一种意志和品格。
坚持,是一种信念。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要获得最美丽的人生,要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要能够对社会、对他人有所回报,就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坚持,是一种过程。这个世界上,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几乎为零,或者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在梦想实现之前,需要耐得住寂寞、孤独和暂时的不成功。
坚持,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需要用一种坚持的态度去完成。这种生活方式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住人生信念,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以克服的。
做富有文化底蕴的智者
一个优秀的领袖必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实也就是文气。文气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文化底蕴、外在儒雅气质、文化修养、精神境界的自然显露。大学是保存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殿堂,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辐射源。大学领导者作为知识分子的领袖、楷模和标尺,如果自身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学问,即没有所谓的“文气”,就不会得到师生的尊重、敬仰和爱戴,就很难引领大学的发展。
修炼文气,须多读书,成为大学者。“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养成儒雅的文气,就必须博学多识,不仅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领导学、经济学等知识,还要多读经典古文、传统诗词、名家名篇,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学贯中西、通晓古今,努力成为著名学者。纵观做出卓著成绩的校长,他们都是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同时也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深厚的积淀。如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是哲学家、美学家,还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堪称大学问家。
修炼文气,须多思考,成为思想家。文气的养成是为了提高个人素养,促进工作实践,而思考是学习与行动的桥梁,“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形成思维,思维产生观念,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动。因此,大学领导者必须学会思考,并多思考。要明了大学的性质,知晓大学的历史,把握大学面对的环境和拥有的资源,把文气的养成与改造思想结合起来,与指导实践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历史证明,成功的大学领导者,一般都是深邃的思考者。譬如,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曾著《超越象牙塔》,指出现代大学不能回避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利益服务;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曾著书《高深学问》,反对功利主义,倡导博雅教育;耶鲁大学校长吉亚麦提曾著《大学和公众利益》,探讨大学的性质和在社会中的作用;加州大学校长克尔曾著《大学的功用》,提出了巨型大学的概念。由于他们对大学有深入的思考,不随波逐流,从而把大学办出了特色,推上了新台阶。
修炼文气,须多谋划,成为谋略家。大学领导者是学校的规划设计者,历史上有卓越成就的大学领导者都是优秀的谋略大师。卡迪夫大学前任校长史密斯爵士曾说过,作为领导者,他必须将四分之三的时间花在思考学校方向和战略上,他认为,“校长就是要将自己的办学战略和价值理念传播出去,让学校所有员工接受,然后选择合适的人去实现这些策略。”中国的大学校长都曾经或正在谋划制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大学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大学校园发展规划”,引领大学的发展和振兴。事实证明,大学领导者只有经常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潜心思考,精心谋划,才能认准大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不至于随着各种思潮的冲击而左右摇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