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世纪初的建立新学、50年代的移植前苏联教育模式和80年代末的素质教育3次创新运动。但关于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目标并没有转变为实际行动,导致了我们看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成效。我们在教育创新的目标中,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定为教育准则,并没有将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列入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也离开了人对于教育的根本要求,这是我们60年来教育创新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有站在教育创新的正确目标上,创新教育才有了正确的方向,这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也许只是其中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的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但这种以主流社会的眼光不考量的教育创新概念,并不是教育的本质表现,也许只是对于有些受教育者来讲,它才是一种创新教育的形式。就像泰罗在解释他的科学管理时所说的:科学管理不是计时工作法.不是计件工资制,不是操作轨迹研究,也不是分工下的流水生产线。科学管理是生产者与资本家的共赢!
当我们提出创新这个概念时,许多人指的是改变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的方式。但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讲,
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本身就有能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的潜质,每个人生来就能够掌握一切新事物基本规律的能力,这是成为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全面素质基础。从这个层面上,我们的教育创新最多只能提供一种环境,这就是不要扼杀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环境,所以我要拜托这些学校和老师,只要你们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力,你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创新。
……
展开